与家长谈谈幼儿温和退热 

与家长谈谈幼儿温和退热   发热是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症状和就医原因,感冒、肺炎和某些急性传染病是引起发热的主要疾病。现已查明,人类发热的机制为外源性致热源(如细菌和病毒)刺激致热性细胞因子(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合成,使人体下丘脑环氧化酶合成前列腺素,引起局部环腺苷酸增高,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引起发热。   众所周知,持续高热(腋温≥39℃)会直接威胁病人健康,它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而且可促发小儿高热惊厥,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  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选用退热药达到快速降低体温疗效,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如小儿高热惊厥等)。事实上,发热是机体对热刺激的正常反应。多数退热药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环氧化酶产生前列腺素E2,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下移而起到解热作用。药理学知识告诉我们,退热药只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至正常,不能使正常人体温降低;退热药只是对症治疗,仅仅维持数小时,体内药理作用消除后,体温将再度上升,因此应着重针对病因治疗。  目前,医院和各药房出售的退热药有数十种,剂型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4种。从退热药疗效来看,针剂是最快的,但退热过快、过猛,可致患儿体液大量丢失,引起虚脱、低体温(≤36℃)、血压下降,诱发或加重心衰,甚至休克。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冷湿敷、酒精溶液擦浴等)不能降低人体下丘脑体温调定点。理由是,当机体对某一种病原体感染起反应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信号,使体温调定点提高,使体温高于正常水平(即发热),在一个较高的体温状态下,机体的防御系统抵抗感染并与之斗争。在此状态下,物理降温多是无效的。既使暂时有效,因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仍保持在高热水平,故在暂时降温后会引起全身多种不适。如冰敷或冷湿敷所致寒冷刺激可引起畏寒和浑身颤抖,反而增加产热,加重原发病;由于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神经髓鞘尚未完全形成,易诱发高烧抽风;此外,小儿皮肤薄嫩、皮下毛细血管丰富,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使用酒精溶液擦浴还可经人体皮肤吸收产生急性酒精中毒症状。  医学专家主张,体弱儿因感染性疾病引起发热,测量腋温在38.5度以上,应采取温和退热法,不宜操之过急,具体措施如下:  1. 给患儿脱去过多的衣服及不要盖太厚的被子;  2. 鼓励患儿多饮温开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可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患儿体内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若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  3. 温水擦浴。水温应略低于患者的皮肤温度(即32℃~34℃)。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又扩张,达到降温效果。擦浴时亦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促进热的发散。注意擦浴时用力要均匀,轻轻按摩几下,还可以促进血管扩张。擦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以助散热。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钟。温水擦浴后用大毛巾将患者包好。  4. 如上述物理降温方法疗效不佳,再考虑用温和的、小剂量退热药。一般而论,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亦可选用中成药退热,禁止打退热针。  值得注意的是:  1. 注意不要给患儿洗热水澡(水温超过50度),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2. 不要使用冷水或冷酒精擦浴来降温,虽然这样能帮助身体得到片刻的凉快,但会使患者的皮肤血管收缩而导致高热困在体内散不去。  3. 特殊发热病人应特殊对待,出疹的孩子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又如麻疹高热一般不必处理。对于有高热惊厥的或过高热的麻疹病人,可用温水擦浴或小剂量退热剂。出疹期体温以维持在39摄氏度左右,以免影响皮疹透发。

支持支持。。。好帖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与家长谈谈幼儿温和退热 ”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