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不可忽视灾难教育

早上出门前,我们叮咛孩子“注意安全”;聚会分手时,我们嘱咐司机“开慢点”;探望病人时,我们关照其“安心养病”……生活在地球上,难免要面对那些给人类造成严重损害和痛苦的天灾人祸,战争、空难、海啸、地震、恐怖袭击、恶性交通事故等。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但灾难降临时,仅靠“急中生智”与“随机应变”的自我保护是远远不够的。专家认为,日常的、系统的、规范的灾难教育更为重要。

灾难创伤可能伴随终身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美国“9·11”事件5周年纪念,当悲痛无比的人们再回望那些不堪回首的灾难现场时,无论是劫后余生的悲情母亲,还是令人动容的孤儿,时至今日他们的生活处境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的王家同教授介绍说,一般人们遇到大的灾难后会有几种表现,其中产生精神障碍、言语思维混乱、行为紊乱的必须经过医院及时治疗才能康复;还有的当时没有激烈反应,但数周或半年内会出现一系列表现,主要是脑海中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梦中也会反复重现创伤的情境,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感到痛苦。一旦发生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很难适应社会生活。这些灾难创伤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可能会伴随终身。

未成年人应接受灾难教育

“灾难造成的心理创伤对未成年人更甚”,王家同教授特别谈道,美国心理学家曾在“9·11”事件1周年的专项研究后得出结论,恐怖袭击产生的阴影影响着成千上万名青少年,特别是在纽约。他说,安全与和平是相对的,天灾人祸不可能完全消除和杜绝,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与灾难遭遇,创伤更为剧烈。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可谓丰富多彩,家庭教育的“安全螺丝”也是一紧再紧,死亡教育、灾难教育几乎很少涉及。刚刚过去的一个暑期,全国各地未成年人意外伤亡数字依然令人震惊。一名13岁的初中生告诉记者,自己有个同学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拿一把雨伞从二楼往下跳,结果摔伤了腿。一名年轻母亲无奈地说,9月11日她向6岁的儿子讲解“9·11”事件,但孩子对恐怖分子开着飞机撞大楼,造成那么多无辜者死伤竟不感到恐惧和担心。

对此王教授认为,灾难教育不可缺失。利用灾难事件对未成年人进行灾难教育时,应注意不能渲染得过于血腥、暴力。系统、规范的灾难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尤其是儿童了解灾难事件本身,一方面注重安全知识的积累,增强对事件的预防和应变能力,当灾难来临时,将灾害程度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老师在校园应强调同学们注意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行为冲动、有暴力倾向,特别是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要多加留意。

“心理抗震”重在日常积淀

当灾难发生后,如何对受灾者施以援手呢?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情绪急救”,或称“危机干预”,他们采取的手段有心理上评估、情绪宣泄、认知暴露疗法等。王家同教授认为,危机干预不只是工作人员的事,遭受灾难者周围的人亦要关心、宽慰,及时协助其到相应的心理机构求助、咨询,主要是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例如,对于在灾难事件中失去亲人的儿童,启发、诱导其逐渐接受事实,注意在生活起居等各方面保持常态,不要过度迁就和溺爱,以免孩子养成退缩、孤独和过度依赖的性格。

有关统计显示,在地震或火灾发生时,真正由于灾难本身而死伤的不多,由于逃生本能的促使,因拥挤而受伤和因跳楼而死的较多。心理素质强的人往往在灾难中及灾后受到的创伤最低。对此,王教授强调,平时应教导孩子从小注意维持心理健康,正确对待并注意处理好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以及聪明与笨拙,爱与恨、苦与乐、真与假这几对矛盾,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塑造均衡的人格结构,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等。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未成年人不可忽视灾难教育”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