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最紧张的是谁,是宝宝吗?不是,是家长。家长们紧张什么呢?“我家宝宝吃饭要人喂,到了幼儿园,那么多小朋友,老师能专门喂我家宝宝吃饭吗?”“我家宝宝饭吃得较少,一天中要吃很多次零食补充,可幼儿园不让吃零食,宝宝会不会因此饿肚子呢?”“我家宝宝午睡时间没有规律,有时候吃完午饭就睡,有时候到下午三四点钟还不睡,而幼儿园有固定的午睡时间,宝宝到点不想睡,等下午上课时又想睡,怎么办?”“我家宝宝大便不规律,怎么办?”“我家厕所是马桶,而幼儿园是蹲坑,宝宝不会用怎么办?”“宝宝不会脱衣服,到了幼儿园,那么多孩子,老师能帮我家宝宝脱衣服吗?”“宝宝特别好动,万一老师照看不过来,发生危险怎么办?”……以上种种担忧,通常是在宝宝即将入园,家长们最先感到焦虑的,就是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问题。家长们的担忧当然是有道理的,如果宝宝吃饭、睡觉、大小便、安全都成问题,还怎么去应对幼儿园里完全陌生的老师、同伴,还怎么能把精力放在学知识、学本领上呢?另外,很多幼儿教师都反映入园后宝宝们生活自理能力差,是她们遇到的最大难题。此时,如果你家的宝宝能做到生活自理,自然会一枝独秀,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青睐,这对宝宝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是非常有利的。因此,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是宝宝入园准备的首要内容。  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具体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宝宝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自己吃饭不要人喂、自己入睡不要人陪、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脱衣服,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二是宝宝的生活规律要和幼儿园的作息制度相符合。  现如今,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对孩子的呵护可谓是细致入微,事事都会为孩子考虑周全,服务到位。可实际上,在1岁以后,宝宝的自主意识就会逐渐萌发并日益增强,不愿凡事由大人替他做主,更喜欢自己动手。如果家长一味替孩子包办一切,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孩子发展自理能力的空间,还会对孩子发展自我的权利进行剥夺,对孩子的发展绝对是有害而无益的。尊重宝宝的自主需要,帮助宝宝学会生活自理,绝不仅仅是让宝宝掌握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宝宝意识到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控制,从而奠定宝宝对自己、对人生的信心。就拿入园而言,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宝宝,一方面能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达到老师的要求,另一方面,即使还有什么地方不太适应,宝宝也有信心去慢慢克服。总而言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让宝宝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非常重要的。宝宝在家庭中的生活一般都比较随意,什么时候吃、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睡、睡多久,什么时候大小便……一切均由宝宝自己决定,真是“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样的生活对宝宝来说,当然是随意而自在的,然而也会带来它的负面影响,即缺乏规律。到了幼儿园,少数老师要照顾多数幼儿的事实,使得幼儿园只能有固定的、统一的作息制度,如果你家宝宝的用餐和睡眠时间不规律,或者其规律与幼儿园的规律不相符合,都可能造成宝宝吃不饱、睡不好的糟糕局面。  那么,如何训练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从什么时候开始训练?用什么样的方法训练?在训练宝宝生活自理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训练内容一:吃饭  1.自己拿勺吃饭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是自己吃饭,如果你家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还没有学会自己拿勺吃饭,到了幼儿园,“吃饭”这种简单的事情,就会引起宝宝的紧张情绪,这种紧张的心情不仅会影响宝宝的胃口,还会影响宝宝对幼儿园生活的认可。如果宝宝因为不会自己吃饭而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就会给家长造成更大的麻烦。也许有的家长会说,这用不着担心,老师会给宝宝喂饭的,但幼儿园有那么多刚刚离开家的宝宝,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老师能照顾得过来吗?即使老师给宝宝喂饭没问题,可当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在津津有味地自己吃饭,自己却还需要老师喂饭的宝宝,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呢?再者,总不能一直让老师喂饭,总有要学会自己吃饭的那一天。如果宝宝入园后还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学习吃饭,不就影响了其他方面的学习了吗?因此,在入园准备的过程中,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般来说,宝宝xxxx个月大时,就会开始表现出希望自己拿勺吃饭的浓厚兴趣,此时,他的手眼协调能力还不是很好,经常是好不容易在自己的小碗里舀了点饭,结果没送到嘴边就撒了一多半,这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因此限制宝宝自己吃饭的愿望,因为这是练习吃饭的必经之路。只有放手让宝宝充分锻炼,他才能最终掌握拿勺吃饭这一“高难”动作。一般来说,宝宝1.5岁后,就能自己拿勺吃得比较好了。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家长要在宝宝自己吃的同时,坚持给宝宝喂饭,宝宝开始自己吃时,可能不会吃得太饱,会一边吃一边撒,不能让宝宝因此饿肚子。  练习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出现用五指抓握勺把、用勺背舀饭等错误动作,家长切不可太心急,可以给宝宝演示正确的动作,也可以手把手地纠正宝宝的错误动作,但不要急于求成,要允许宝宝反复出错。  另外,在宝宝自己吃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把饭粒撒到衣服上,增加家长清洗衣服的负担,很多家长会因此限制宝宝自己吃饭的机会,其实,一套易清洗、专供吃饭时穿的衣服或围嘴儿,就能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2.不挑食、不偏食  很多宝宝入园前都有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入园后却少有这种习惯出现,究其原因,除了家长自身的一些挑食、偏食的行为影响了宝宝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对宝宝挑食、偏食行为的纵容。在家里,宝宝就像是个小皇帝,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可以不吃,许多家长担心宝宝的营养不够,还追着喂饭,想尽办法哄宝宝多吃一点,这样的宝宝到了幼儿园之后会怎样呢?幼儿园里的饭菜,是按照宝宝们生长发育的需要制定的,自然各个品种、口味的都会有一些,如果宝宝到了幼儿园仍然挑三拣四,而老师们由于忙于其他工作,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每个宝宝吃饭,挑食的宝宝就有可能吃不饱。而且,幼儿园里是不允许宝宝吃零食的,爱吃零食的宝宝到了幼儿园也会觉得不适应。所以,无论从宝宝生长发育的角度,还是从入园准备的角度来看,都应该让宝宝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那么,这种习惯应该如何养成呢?  在宝宝4个月大时,就可以告别纯吃奶的时代,适当添加一些辅食了,包括米糊、鸡蛋黄、菜泥、菜粥等,7个月时,则可以开始吃一些肉类的食物了。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由于宝宝对新的食物口味还不适应,他可能会拒绝吃辅食或者吃得很慢、很少,家长千万不要因此轻易放弃,也不要过于着急。添加辅食本来就要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对宝宝拒绝吃的食物,可将它们切碎,和宝宝喜欢吃的食物混在一起,或想办法把饭菜的色彩搭配得漂亮一些,以吸引宝宝去尝试。对年龄大一些的宝宝,可给他讲一些挑食有害的小故事或教宝宝说、唱一些不挑食的儿歌,也可以用游戏性的语言吸引宝宝开口吃饭,如,舀上一勺饭,一边慢慢将饭送到宝宝嘴边,一边说“火车来了,咦,山洞呢?”很多宝宝听到后,都会开心地把嘴张大,让“火车”开进去。宝宝七八个月时就可以吃饼干、软饭等固体食物了,此时宝宝可能因为没有掌握咀嚼食物的本领,会表现出对固体食物的拒绝,家长切不可为了省事,继续把食物做成碎泥状,因为幼儿园里的饭菜是以固体食物为主的,如果不会咀嚼,宝宝到了幼儿园就会比较麻烦,因此,家长必须耐心地教会宝宝咀嚼。首先,要多给宝宝演示正确的咀嚼动作,演示的时候要将动作放慢些,让宝宝看清楚大人是如何用门牙把食物咬碎,又是如何用磨牙把食物磨碎的,还可以让宝宝摸摸大人的脸,通过感受大人有力的咀嚼动作,唤起宝宝的咀嚼兴趣。当然,家长还可以自编一些浅显易懂的儿歌,教会宝宝咀嚼的动作。总之,学会咀嚼食物,是防止宝宝挑食的重要步骤,千万不可省略。  3.吃饭专心,不磨蹭  有的家长有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习惯,宝宝自然会跟着模仿。还有的宝宝喜欢边玩边吃,反正有大人不厌其烦地跟着喂饭,不用担心吃不饱。可是,幼儿园的用餐时间是固定的,如果宝宝吃饭时不专心,很可能在宝宝还没吃饱时,用餐时间就已经结束,要开始进行别的活动了,这样,没吃完饭的宝宝只好饿肚子了,所以,必须让宝宝养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在这个问题上,家长首先应该带头做到这点,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意不要在宝宝吃饭时和他说太多的话,这样会影响宝宝进餐的速度,导致用餐时间过长。为了防止宝宝吃饭磨蹭,还可以给宝宝限制一个合理的时间,如40分钟,之后全家要一起出去散步或者看动画片,宝宝为了不错过散步或看动画片的机会,就会专心吃饭了。如果宝宝因为贪玩而随便吃几口就说饱了,也不要追着喂他,而且不要给他提供零食,到下一顿时再给他提供食物,尝到了饥饿的滋味后,宝宝自然就会抓紧时间吃饭了。还有一点要注意,最好能在固定的地点用餐,就餐一般选在家里的餐厅进行,餐厅纯粹的用餐环境,会使宝宝不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还有助于宝宝形成条件反射,一到餐厅就知道要专心吃饭了。  4.按时吃饭幼儿园的用餐时间是固定的,这有利于宝宝形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在家中,有的家长过于迁就宝宝,想什么时候吃就让他什么时候吃,这一方面会增加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还会使得宝宝无法形成有规律的生物钟,入园后自然无法适应。在这一点上,家长除了要做到定时开饭外,还要注意不给宝宝吃太多的零食,尤其是饭前,否则到了吃饭时间,宝宝没有饥饿感,敷衍了事的后果只能是还没到下一次吃饭时间就又饿了。为了防止宝宝吃过多的零食,家长可以对宝宝吃零食的时间和量做一个限制,包括一天只能吃几次,一次只能吃多少等等。把你的规定告知宝宝后要坚决执行,决不能因为宝宝的撒娇、耍赖而妥协,同时要注意把零食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对此的态度一定要一致,否则,只要有一个人妥协,宝宝就会在以后不停地寻找这个靠山,一次次违背大人的规定,从而使努力付诸东流。  要让宝宝按时吃饭,还要注意宝宝的运动量。宝宝一般都很好动,运动有助于宝宝的身体发育,但有时也需要家长对宝宝的活动有所限制,过量的运动会让宝宝迅速地疲乏和饥饿,从而打乱正常的睡眠和吃饭时间,这种生活不规律,对宝宝的身体也是有害的。  5.饭前洗手宝宝天生喜欢玩水,要使宝宝做到饭前洗手相对容易,只要家长带头坚持这么做,并在洗手时向宝宝说明,这是吃饭前必须做的事情,宝宝自然会跟着模仿。然而,有时宝宝会因为玩得高兴或者太饿了忘记洗手,此时,只需家长及时提醒就可以了,当然,这是在宝宝自己开始拿勺吃饭后才有的要求。在宝宝能独立洗手之前,还需要家长的提醒和帮助,直至宝宝完全掌握洗手要领。家长可以把洗手的程序,编成一段顺口溜或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在教宝宝洗手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这些要领。如,“卷好衣袖,打开龙头,冲湿小手,擦上香皂,搓手心,搓手背,洗手指,冲洗两遍,拿毛巾擦干。”给宝宝擦手的毛巾,应该是宝宝专用的,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卫生,还有助于树立宝宝的自主意识。宝宝一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专用物品,也会千方百计地找机会使用这些物品,所以,如果为他准备一条漂亮的小毛巾,并强调说这是给他专用的,就像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专用毛巾一样,宝宝就会更加喜欢洗手了。另外,还需注意,要把这条毛巾和宝宝用的香皂固定放在宝宝能够得着的地方,以便宝宝自主洗手。在宝宝开始出现自觉洗手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及时表扬,激励宝宝把这种好的行为坚持下去。  本节训练要点:  允许并鼓励宝宝自己拿勺吃饭。  适当地纠正宝宝不正确的拿勺动作。  及时添加辅食。  教会宝宝咀嚼。  让宝宝吃不喜欢的菜时,家长要多想办法,多鼓励。家长吃饭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如,看电视、看报纸、聊天等。  按时开饭。  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坚持做到饭前洗手。  耐心反复地教给宝宝洗手要领。  给宝宝准备专用的毛巾和香皂,并放在宝宝方便拿到的地方。  在宝宝开始出现自觉洗手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鼓励。  训练内容三:如厕宝宝上幼儿园之前,必须学会独立到卫生间排尿、排便。由于宝宝刚入园时,会对新环境产生陌生和惧怕感,不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老师对宝宝的大小便规律也不太了解,这就极易造成宝宝憋屎、憋尿的情况,实在憋不住就会弄湿或弄脏裤子,这不仅会增加老师的负担,还会引起宝宝的紧张情绪,从而拒绝上幼儿园。因此,让宝宝掌握独立到卫生间排大小便的本领,对他入园至关重要。要掌握这一本领,必须从小开始训练,一般需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使用专用的便盆宝宝很小时,就应为他准备一个尺寸适合的便盆,通过让他使用自己专用的便盆,使宝宝逐渐理解大小便要排在固定的地方,不能随地大小便的道理。当然,宝宝处在吃奶阶段时,大小便会比较频繁又没有规律,可把便盆放在卧室或客厅等宝宝经常活动的地方,以便随时取用。  等宝宝能独立坐起来后,大小便时,家长可扶着宝宝坐在便盆上,渐渐地,家长可放手让他自己坐着。这个阶段,家长还可教宝宝认识自己的便盆,告诉宝宝大小便要在这个专门的地方。注意,便盆应该是牢固、舒适的,高度以宝宝坐在上面、双脚刚好能着地为宜。  2.能用语言表达大小便的需要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大小便规律,在估计宝宝需要大小便时,询问宝宝是否需要大小便,宝宝回答之后,要进一步询问宝宝是要大便还是小便,鼓励宝宝清楚地表达出来。待宝宝已能完全理解“我要大(小)便”这句话的含意后,要求宝宝在有需要时,大声告诉家长,以便家长做相应的准备。另外,不要忽略对宝宝主动表达排便需要的行为予以表扬。当然,对入园前的宝宝来说,尽管已经掌握了准确表达自己需要的本领,但有时却会因为贪玩而忘记排(尿)便,从而出现把大小便排在裤子里的现象。此时,家长一定不要过于责备,因为这是由宝宝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过多的责备会让宝宝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对排(尿)便产生畏惧情绪,对家长的要求也会出现自我保护式的抗拒。家长可让宝宝在一边观看大人清洗脏裤子的过程,让宝宝体会父母的辛劳,从而在下次更加小心,提前告知。  3.到卫生间去  18~24个月大的宝宝,排便虽还属不完全自主行为,但已可以开始训练他到卫生间去大小便了。此年龄段的宝宝,大多会开始对大人上卫生间如厕的行为产生好奇,常常会尾随家长进入卫生间,并在一旁观看家长。这时,家长一定不要拒绝宝宝的旁观,而应利用宝宝的这种心理,抓住时机训练宝宝到卫生间如厕。家长可专门带宝宝到卫生间熟悉一下环境,仔细观察大人上厕所的步骤,让宝宝逐渐了解大小便都应该在卫生间里进行。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在卫生间给宝宝装上一个适用的小马桶,便后要求宝宝自己冲水。如果宝宝使用的是大人的马桶,需要家长把宝宝抱到马桶上去排便,但便后同样可以让宝宝自己完成冲水。当然,如果宝宝够不着冲水的按钮,家长可以帮忙,但一定要让宝宝参与,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宝宝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宝宝形成便后冲水的好习惯。  4.学会使用蹲厕  大部分幼儿园的卫生间是蹲厕,使用蹲厕的方法和使用座便器不同,因此,需要提前进行特别训练。家长可以找两块木板放在地上,让宝宝站在木板上练习脱裤子、蹲下、站起、提裤子的动作。待宝宝熟练后,再逐渐增加木板的高度和间距,直至一般幼儿蹲厕的标准。家长还可带宝宝到一些使用蹲厕的公共卫生间,让宝宝观察大人是如何使用蹲厕的。如果宝宝要求使用蹲厕,也可扶着他在蹲厕上排便。有些宝宝会抗拒大人的搀扶,家长可以告诉宝宝这是大人用的蹲厕,所以,才需扶着他,等他将来到了幼儿园,会有专门给小朋友用的蹲厕,到时候就不用大人扶了,这样也会激起宝宝的入园兴趣。  5.大便有规律  由于大便的时间相对较长,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所以,最好让宝宝形成有规律的大便时间和次数。家长可根据对宝宝大便情况的观察,到差不多的时间就开始把他,使宝宝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等宝宝可以独立蹲下大便后,家长可出言提醒宝宝该大便了,直到不需要提醒,宝宝也能在固定的时间自己大便。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如果宝宝出现了排便困难(大便干燥)等情况,要及时给宝宝补水,并让宝宝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以促进宝宝的排便顺畅。  6.便后擦洗  便后擦洗是必须养成的卫生习惯,即使3岁的宝宝,一般也还做不到自己完全擦干净,所以,需要提早进行训练。如,先将手纸撕下来叠成小方块,拉完后,在肛门边多擦几次,注意,尽量不要让手碰到,也不要使太大的劲,以防将手纸弄破。如果是女宝宝,还要教她由前向后进行擦拭,以免弄脏外阴。同时,还应让宝宝养成便后洗手这一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宝宝一般都很喜欢玩水,洗手对他来说通常是一件趣事,一般都会主动配合,家长只需教给宝宝正确的洗手方法就可以了。如,打上香皂,搓一搓,然后冲洗干净。刚开始时,宝宝可能会经常忘记洗手,家长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给宝宝讲明便后洗手的必要性,如,大便后,擦过屁屁的手上会有很多小细菌,如果不赶紧洗掉,小细菌就会在宝宝吃东西时跑进肚子里,让宝宝肚子疼。家长还可以把它编成小故事讲给宝宝听,同时,请宝宝把这些道理讲给别人听,当然,听的人要及时给宝宝以鼓励,以此激励宝宝把这种好的行为坚持下去。  本节训练要点:宝宝从小就要有自己的专用便盆。  在宝宝学会坐之后,可由家长扶着坐在自己的便盆上大小便,之  后,再逐渐让宝宝自己坐在便盆上。便盆应牢固,尺寸高度适宜。家长在估计宝宝要大小便时,应及时询问宝宝是需要大便还是小便。  要求宝宝在有需要时大声告诉家长,以便做好准备。  在宝宝开始对大人的如厕行为产生好奇时,可及时引导宝宝到  卫生间大小便。  要求宝宝便后自己冲水,家长可以协助。  练习使用蹲厕。  帮助宝宝形成有规律的大便习惯。  给宝宝讲明便后洗手的必要性,鼓励宝宝将这种好习惯坚持下去。  训练内容五:穿衣裤和鞋子宝宝上了幼儿园后,必须自己穿、脱衣裤,如果宝宝在家没有掌握这项本领,到了幼儿园后,看到别的小朋友会自己穿、脱衣裤,内心就会产生紧张甚至自卑的心理,这对宝宝尽快适应入园生活和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在入园前,就教会宝宝自己穿、脱比较简单的衣物。一般来说,宝宝两岁左右,就会强烈地想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长拿着宝宝的衣服袖子试图帮宝宝穿上时,经常会遭到宝宝莫名的拒绝,宝宝就想自己来,此时,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宝宝自己穿不好而耽误时间,或是长时间穿不好衣服导致受凉等理由,拒绝宝宝的自理要求,这个时候,保护宝宝的独立意识至关重要。为了使宝宝更快地学会穿、脱衣裤,家长可在更早一些时间对宝宝进行培养,如,给宝宝穿衣服前,先把衣服放在宝宝面前,告诉他哪是前面、哪是后面,哪是外面、哪是里面,给宝宝穿衣时,告诉宝宝正在进行什么步骤,如,先把胳膊伸到袖子里,再把扣子扣上。

孩子及早接触外语好处多多,让您的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吧!http://shop36397770.taobao.com/朵朵家的英文原版儿童书店,为提高孩子外语的认知能力,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而努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宝宝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