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常常以家校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那只是现象,根本的原因是教育体制的培养目标,和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之间存在尖锐冲突。
目前教育体制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什么“德智体全面发展”,那只是一句空话。现有体制下真正起作用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完全听话的、死读书的、充分适应应试目标的应试机器。
这个目标和儿童发展规律是尖锐冲突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这就形成了成长中的烦恼根源。
体制的目标,是通过学校——老师——家长——孩子的链条传递的,中间环节的情况不同,冲突的表现就不同,危害也不同。
一种冲突表现最小的情况是,遇到一个比较尊重教育规律的学校,把体制目标的不合理成分减弱一点,然后遇到一个懂得教育规律的老师,把体制目标再向合理方向偏一点,再遇上明白教育规律的家长,努力抵消一些体制目标的负面影响,等最后传递到孩子那里时,冲突的程度就减弱了很多,这应该就是现今教育体制下最理想的模式了。
这种情况下,学校要承受一些体制压力,老师也得承受一些体制压力,家长还会和老师产生一定的冲突,虽然这种冲突可能表现得很“温柔”。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作为,都受到许多现实因素制约,能够为孩子抵挡的“风雨”,毕竟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长仍然会受到损害,只是能够减弱许多,相对而言就算幸福了。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少很少。
另一种情况,是学校和老师基本上完全跟着体制的指挥棒转,甚至有些老师还变本加厉的把体制目标推向极端,但却遇上了懂得教育规律并且很负责也很有担当的家长。这时压力就只分解为两部分了,一部分是家长承担,表现为激烈的家校矛盾,另一部分是孩子承担,成长和发展受到更多的危害。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不算很多,但在这里的家长孩子中间,可能就比较多了。
更普遍的情况,是学校老师都跟着体制目标走,甚至变本加厉,而家长也跟着学校走,基本上取配合态度,这种情况,表面上家校矛盾不突出了,因为几乎全部压力都承担在孩子身上了。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最普遍的。
而最终落在孩子身上的压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也不一样。
小学阶段的孩子,比较被动一些,基本没有反抗能力,体制压力对他们的影响,表面上看不出来,是以潜移默化的慢性损害方式起作用的,表现为身体、智力和心理的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中学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独立见解,和更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就有了反抗意识和反抗能力,就会出现实际的反抗行为,可能表现为消极抵抗,也可能出现激烈对抗。
对于家长懂得教育规律,因此努力抵消扭曲的体制目标的孩子,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同盟军,这种反抗可能表面上会很激烈,但实际的危害不会特别大,孩子的心理上有支撑,有安全感,因此应该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果家长的支持力度足够,这个阶段的孩子受到的危害可能反倒比小学阶段小,和表面的冲突情况正好相反。
但对于那些家长基本上甚至完全站在体制一边的孩子,不仅承担的压力特别大,而且孤军奋战,心理上没有任何支撑,感觉所有的成年社会包括自己的父母都在和自己作对,因此心理上和其它方面的损害就特别大了。
这种情况又大致可以分两类:孩子个性比较随和的,可能的表现是逆来顺受,和小学阶段一样,没有明显的表面冲突,反抗不激烈,孩子是在默默承受身体、智力和心理的危害,不同的是,由于思想的成熟,能够明白自己是在被损害,感情上也和父母疏远,更加感到孤单无助,所以心理上的危害要比小学阶段大很多,可能变得消极灰色甚至抑郁。
孩子个性比较倔强刚强的,可能的表现就是公然反抗了,但由于没有来自成年人方面的支持,这种反抗达不到任何有效目的,反到引起更加糟糕的对待,比如老师的歧视,家长的斥责打骂等等,形成更大的成长压力。
这样就形成一个“正反馈”环节:反抗越激烈,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就更加激烈的反抗,最后,可能变成所谓的差生、坏孩子等等,然后可能采取逃学、离家出走等等更加极端的方式去反抗家庭和学校,慢慢脱离成年人的监控,有可能真正做出反社会的行为,实实在在的变成坏孩子。
由此可见,体制目标对于下一代的危害是相当大的,说“苛教猛于虎”,一点不过份。
而在现有体制目标下,家长扮演什么角色,是“为虎作伥”,还是尽可能为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对于孩子最终受到多大危害,是至关重要的。
而老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现有体制下,老师是尽可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合理方向扭转一点,还是完全跟着体制指挥棒转,对于孩子也是影响相当大的。
遇上因为观念问题、爱心缺乏或者人品有问题等等方面的原因,变本加厉做得比体制目标更扭曲更过份的老师,情况就更加糟糕了,遇上不明白的家长,孩子会很惨,不被教傻教呆,就会被教“坏”,遇上明白的家长,激烈的家校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根据我的观察,跟着体制指挥棒转的老师占多数,对这种老师,我感到无奈,叹息,也不满。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一些的教育环境的老师,数量不多,我向这样的老师表示敬意。那些因为不同原因而变本加厉,更加扭曲过份的老师,相对数量也很少,但绝对数量却不少,肯定不是什么“个别现象”,对这种老师,我不客气的说,是感到反感、鄙弃甚至仇视的,如果我的孩子遇到了,是非得斗个胜负分明的,不是把老师斗走,就是我自己逃之夭夭,总之必须让孩子脱离这种老师的“魔掌”。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