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第二章 0岁-2岁半第三章 2岁半-3岁第四章 3岁~4岁第五章 4岁~5岁第六章 5岁~6岁第七章 6岁以上第八章 看看身边的孩子第九章 孩子应该怎样学习
第九章孩子应该怎样学习...193
令人担忧的现状...193
如何学语文概念...195
理解力与写作文...196
耐心等待孩子成长...197
我要感谢...200
第九章 孩子应该怎样学习编者的话: 接受了传统教育的孩子适应蒙氏教育吗?家长和学校如何配合?孩子应该怎样学习?这些年来,以孙瑞雪为首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就这些问题做了很多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章收录的是孙瑞雪老师和薛梅老师一次精彩的对话内容。
令人担忧的现状 孙瑞雪老师(以下简称孙):咱们和普通幼儿园合作办班有一段时间了,今天详细说一说这些班的情况。 薛梅老师(以下简称薛):我发现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另外,很多孩子好像没有尝到过自由的感觉。不知道自己该于什么,事事听老师安排。 孙:你是说过去孩子做什么都是由教师安排的,现在把自由给了孩子,孩子却没有自主的能力? 薛:是这样。 孙:那他们的敏感期明显吗? 薛:我刚来的时候,发现这些孩子对食物最敏感,食物的需要量很大,是心理层面的需求。我还发现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越听话越好。有个孩子,他妈妈是搞幼教工作的,整天用她肚子里的知识教育孩子,这个孩子的敏感期刚出现,就被家长压下去了。 孙:这种孩子多吗? 薛:不少。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都两三岁,正是一些敏感期开始出现的时候,但我从他们身上没有看到明显的表现。 我们班有个孩子,不会说话,但能发出字音,比如“a”这个音他能发出来。“阿姨”他说“阿——姨”,“老师”他说“老——师”。他以前从来不说活。医院诊断这个孩子大脑发育不良,语言机制由此受了影响。 孙:那你怎么看呢? 薛:我认为是心理原因,当初这个孩子来的时候我就分析过ER了。刚来时他一句话都不说,一个月后,别的小孩下楼梯喊“一二一”,他也突然跟着喊“一二一”,但就喊了这一次,以后再也没有喊过。一天我让他穿鞋,他就不穿,并说“不,不”。孙:那你分析过他的生活环境吗?薛:分析过,主要原因是没人跟孩子沟通。这孩子是由老人带的,老人七十多岁,没有经历或者说没有兴趣跟孩子沟通,是一位沉默的老人。他从不跟孩子说话。实际上,这孩子智力发展和秩序感都没有问题。孙:为什么秩序感和智力都没有受到破坏呢?薛:老人虽然不说话,但从不限制他的活动,他有很多自由啊。孙:现在他的情况怎么样?薛:有进步。哪天早晨吃早餐,他不想吃,只想玩。我对他说:“今天你要不喝牛奶,我就喂你喝。”我刚要过去,他突然冒出一句:“自己喝。”好象他从来就会说这句话似的,只不过发音不够连续。我跟他说:“你对我说‘好’。”他就说:“老——师——好。”以前他都在模仿别人说话,但那天他是自己说出来的,我特别激动。 孙:你认为孩子们的问题主要出在哪里? 薛:最大的问题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给孩子的时间太少。其次,父母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他们特别爱给孩子讲道理,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固执地用他们的观念要求孩子。我总觉得北京这个班的孩子挺“成熟”的。 孙:这个成熟是什么意思? 薛:孩子都特能察言观色。 孙:让人忧心。大城市的父母因为压力太大,很多把孩子送回老家,和孩子几乎没有沟通,等把孩子从远方接回身边,孩子和大人都丧失了沟通的能力。更要命的是,大人以为说教就是爱孩子,就是沟通:这一点在知识分子身上表现最明显。 薛:没错。我们班和李燕老师班上各有几个孩子,都有轻微的孤独症,这几个孩子的家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如何学语文概念 薛:我们班的蓝玉,2岁11个月的时候特别喜欢看《西游记》。有一天我们在外面玩,他问我:“薛老师,什么是大步流星?”我说走得很快、又很着急的那种样子。他酷:“噢,我知道,就是大步往前走。”不完全准确,但他起码理解这个意思。我当时给他表演了一下,他马上就理解了。 孙:你这个方法很好。知道孩子为什么焦虑吗?是一种无法深入了解语言内涵的焦虑。在小学,甚至在幼儿园,老师就在用概念解释概念。而对孩子来说,基本概念要通过感觉去理解。 传统的教育通常认为学习就是学书本上的知识,形式上是这样,但只有语词和现实联系起来,才是本质上的学习。有一部分孩子“学得很好”,但细细考察会发现他们都是记忆力好的孩子。记忆当然重要,但学习的本质不是记忆。 薛:大部分学校都是这样的。不允许孩子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和学习的过程。只想让孩子学习所谓的知识。 孙:对那些孩子来说,所有的知识都是大人教的,他们没有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别人创造他们。这是不正常的。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学书本,考试就是考书本,书本成为一个世界,与现实生活无关。但我们学校的孩子只要学了东西马上就在生活中用。孩子主动找实事去应用,按蒙特梭利的说法就是:“他所形成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样的东西才能沉淀下来,组成孩子的人生。 薛:成人的东西就都是错的吗? 孙:成人的东西无所谓对错,但只要他一教育儿童,那肯定是错的。因为他忘了,儿童拥有一套独特的跟这世界联系的系统。教孩子就会让他失去自我。失去自我的人肯定成为别人,他会很痛苦。没有人想成为别人,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成人要用爱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他成长。 薛:解释概念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罗列,解释“杯子”,就把具体的杯子罗列在后面。另一种方法是用概念解释概念。解释驴子,就说驴子是一种像牛像马的、能叫出又大又长的声音的动物…孩子能理解吗?不能。 孙:了解概念主要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主张用前者。什么是核桃?不要解释,把核桃给孩子,他立刻就知道。但是你要解释,核桃是一种植物,有很硬的壳…什么什么的,孩子没见过,能了解吗?现在所有小学老师用的就是后一种方法。后面这种方法可以用,什么时候用呢?在孩子掌握大量的正确概念时才可以用,这至少要到小学四五年级左右。比如杯子、桌子、床、狗、马…--这很多的东西儿童他已经通过实物、通过生活掌握了,这时他就能用这些概念去理解另一些东西。最基础的东西不能用语言去理解,而只能用实物去理解。……儿童的认识规律,特别像编撰一个真正的好辞典。里面一定要有图,那是词典里基础的东西,是儿童阶段的东西。这个辞典要解释“马”的时候,不用语词去解释,而是画一个实物马,用实物的图像定义了“马”,就可以用“马”这个词去定义“马鞍”、再定义“马鞍形”。 词典里不用图会怎样?就会用词典里的一些词去定义另一些词。什么是金属?金属是金银铜铁等。什么是金银铜铁?金银铜铁等是金属,这样就陷入了一个逻辑循环的困境。这个解释那个,那个解释这个,最后转了一圈。儿童不是成人。儿童对实物的基本感觉和表象正在建立过程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说很多话,用话语教孩子,这是不对的,甚至是危险的。 薛:这是成人和儿童在认识方面最本质的差别。 孙:你知道,薛梅。通过语言,就是用概念解释概念的方式教孩子,使一个孩子学习的进展速度看起来非常快,正好满足成人的虚荣心。 其实概念跟概念的联系是儿童自己完成的,不需要成人的帮助。三至四年级时,语文课就专门有解词这个练习。比如“徐徐——风吹过的样子。”这是一种感觉,应该把孩子带到风里去体会。 再比如水漫过小桥,小孩问“漫过”是什么意思?我当时就说,把水倒满了就是漫过了。其实这是“溢出”,我讲错了。后来我这样讲:大海边,海水慢慢涨上来,漫过了海滩上的贝壳、沙子。但我依然觉得孩子还不能掌握,于是我就想,完全可以在一个盘子里摆上一些东西,比如玩具桥呀、房子呀,用橡皮泥捏出一条小河,满灌水,水灌满以后就开始溢出,桥、房子都漫过了。那是一个情境。从这个实验儿童立刻就会知道“漫过”是什么。理解力与写作文 薛:为什么你给高琴迪、张继深读《天鹅的喇叭》时,他们两个非常喜欢听?但是给小学其他孩子读的时候,那些孩子不太爱听。 孙:那些孩子是因为大量的概念没有建立。 什么是建立概念?比如,有报道说在非洲发现了一个类人猿的头骨。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幼年类人猿的头骨。但是我们从这个头骨上能够看出,它已经弥合得非常严实了,不可能再有任何的成长,这可能是个成年类人猿化石。琴迪就问:“什么叫弥合?”琴迪的能力在于他能抓住话语中他不懂的概念。但是其他的孩子,你怎么说他好像只是昕着,但抓不住概念。他不知道哪个概念他不懂,他对世界没有一个清晰的感觉和认识。 薛:张老师的孩子上三年级,她说孩子搞不清同义词,老师让他找出高兴的同义词,他却找出了憎恨这个阋。 孙:噢,那就是因为概念问题。老师要让孩子抓住概念,比如你问高琴迪:“你有什么特长?”高琴迪会反问你:“什么叫特长?”他知道这句话里他哪个不知道。但其他孩子不知道,他听懂听不懂都抓不住。他没有这个能力。张老师的小孩写同义词却写了个反义词,显然他对同义词、反义词的概念不清楚。蒙氏教育出来的孩子自己能抓住概念。 薛:对儿童来说,感觉是最重要的。 孙:有篇课文,“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向南飞……”为什么不把这篇课文放在秋天的时候讲?把孩子带到郊外、带到公园去看。 我们过去总在说,首先是感性认识,然后再是理性认识。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又颠倒了。总是先从书本上学,用理性去认识,然后再感性认识。比如说秋天那篇课文,就被排到冬天去了。 那年秋天,我特意让琴迪观察树。观察后他给我描述:“噢,树叶突然往下掉,然后树叶就开始旋转,然后就俯冲。”我当时觉得他描述得真好,然后又带他到落满树叶的地方,琴迪说:“老师,我们的脚踏在树叶上脆脆的。”然后,我们走到街上,琴迪又发现白杨树树叶落在地上,地上花花的。琴迪那篇写秋天的作文是这样写的:“秋天来了,树叶从树枝上突然掉了下来,旋转着俯冲下来。我们走在树叶上,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树叶落到地下像画画一样。”他的老师说:“我不相信孩子能写得这么好。”实际上,儿童对秋天的感觉和对秋天的观察远远超过成人。只有成人会麻木,儿童不会。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薛:很多家长特别注重孩子的智力,总想让孩子聪明,聪明。 孙:实际上我们早就发现,只要是正常的儿童,当他心智到了那个年龄,他就会有那个年龄孩子的正常智力。是大人把这个弄扭曲了。 薛:其实特别简单,成人只需要守护着、等待着他心智的成长。这是最主要的。 孙:儿童的智慧是天然的,让他不受打扰地成长,比成人有意塑造好得多。儿童用他的感觉系统认识世界,所学总能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只要他所学的东西跟外界事物配上对,儿童的智能就会得到发展。如果小学六年,从6岁到12岁,孩子一直是在这样发展,那他成长起来不得了。 薛: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把我们的小学办好。 孙:是啊。传统的一些理念太根深蒂固了.不管是受过多年蒙氏教育训练的老师,还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一不小心就用自己成长的经验来教孩子。 薛:这就是您寻找一个新模式的原因。孙:是的。一个新模式。这个新模式要让知识跟现实紧密结合,知识就是现实,现实就是知识。要让孩子因他自身的发展而充满创造性。人内心所有美好的情感都要被唤醒,要借助某些活动被唤醒。我们成人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活动唤起了儿童的的感觉,但我们要去做,做一次就给孩子多一次机会。一旦这种内在的东西被唤醒,在生活中被运用,它就固定在了孩子身上,这就是儿童的潜力。当他长大成人,环境、氛围、机会一旦来临.这感觉就会从他心中腾飞而起。 你还记得不?琴迪特别喜欢玩那个叫淘金的游戏。我发现他玩到一定水平,就开始设计程序,不断设计,这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的内在兴趣跟外面的东西配上了对,而且固定了下来。一旦这样,创造力就随之而来。但大部分儿童没有这个机会往深里走,因为成人不给这个机会,儿童只有不紧张的时候,全身心地、放松地去玩的时候,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配对的外界事物上。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这个意思,当他内在的东西跟外在的东西配上对,刹那问他的心智就会有飞跃。这种机遇越多,儿童的心智就提高得越快,他的创造力就越强。 但是这里头有一个神秘的过程——儿童是如何把它转换的?这个奇妙的过程在大脑中完成,儿童自己使用这个转换机制。但是我不知道成人该如何把握这个机遇,所以我经常看琴迪玩游戏,我发现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别人看来琴迪是在某一天突然开始设计程序的,但我知道通向这一天的过程非常缓慢,而且孩子不能有压力。一有压力,他的感觉就没有了。 当孩子能够把他的感觉跟世界配对,他就开始拥有两种东西,一是抽象,一是演绎。这样他就掌握了了解世界的武器,他就开始理解概念,创造概念。所有这些都由儿童自己来完成。不由成人来代理。 薛:成人的代理对儿童没好处,成人代理的词只是给儿童一些联想,儿童对成人给他的词进行另外一次联想。 孙:儿童也会使用成人直接给他的概念,如果成人不断地强制孩子,不断给孩子说,儿童也能很快使用成人的这套语言系统,只是这套语言系统和孩子的生活没有关系。 琴迪学拼音的时候刚开始特别慢。我都着急了,怎么会这么慢?后来我发现,他一旦掌握这个规则就开始到处用。你叫他:“琴迪吃饭。”“b—u,bu!”他用拼音回答你。开始学写字了,有段时间他怎么都不会写。我就教他写半个字,写了两个晚上,他发现了规律。这个规律是他自己发现的,这下好了,所有的字他都分解。他问我:“这个字是什么字?”我说:“腰”。“噢,这边是个月,上面是西,下面是女字。”他把这个字的分解掌握了。他用这个分解过程整整用了三个月。成人可以在5分钟内把规律教给他,孩子自己用几个月发现秘密,后者是儿童的智慧,一点一点沉淀在儿童身上。 藓:我们班梁义就这样。把“他”以前一直叫“我也”。后来有一天我给他讲故事,他说:“薛老师,这个字不是‘我也’,是‘他’.以前我弄错了。”那会儿他刚三岁。 孙:你知道,所有的儿童在认识新的事物、在掌握事物本质的时候.都有一个过程。超过他心智水平的东西他记不住,他只能记住和他的心智状态相匹配的东西。但过一段时间,他会突然发现新事物和他已经掌握的东西之间的差别,这种对差别的认识说明儿童的认识能力在逐渐上升。但这之前成人不能着急,要等待。 薛:我们班文文经常一个人说话,而且是说一些不好的话。有时听他说活真会让你莫名其妙,完全没有同情景和环境配对,他在家也这么说。“打死你”、“小王八蛋”、“小背瘘”,等等。我们班孩子没人说这些话,我问过他妈妈,他妈妈说孩子以前在舅姥姥家呆过,可能老家的人这么说过他。这些话已经成为他的潜意识了,现在精神一放松就使用这个潜意识。当然,这是放松了的表现,自然是好现象。 孙:越小的儿童,所说必定跟所做直接相关,要是不相关,问题就来了。人格的xxx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薛:我有个朋友,她的行为是一个模式,语言是一个模式:你跟她接触就会发现,她说归说,做归做。 孙:你知道她是xxx的,她的言行心没有合为一体。这种人格状态我们先不以好坏来论。但是你会发现,当人的语言、行为、思维三者合为一体时,这个人是稳定的,有力量的。对不对? 薛:是的。 孙:你看,三位一体的这个人必定是有自我的。我的意思是,这个人必定是通过自己建构自己。我们常说: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这就是第一点。第二点,按照蒙特梭利的观点,专注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方法。因为这三样东西合为一体时,一个人的力量、能量就集中到一点,这样一来能量加大了,对事物的理解也就深入了,就能对这事物进行新的创造。 如果所思、所做、所说这三样xxx开来,一个人的能量必然被分散,他就可能神游。神游是什么?当薛梅你在讲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会紧紧地跟着你的语言和你的思路走,比如你说到这个杯子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个杯子,或者我会想这个杯子到底怎么回事,我就这个问题往更深里走。但是人格xxx的人,当你说到杯子的时候,他想的可能是花生,而且思路虚无缥缈。这样的人不可能集中精力,不可能专注。 薛:北京下了几场大雪,一下大雪我就带孩子们出去玩。别的班的老师说太冷,怕孩子们感冒,可冬天本来就是寒冷的。孩子们刚开始不敢玩,也不会玩,我和张老师就带着他们打雪仗,让他们抓雪,感觉雪。我们班有很多玩沙子的工具,我全拿出来让他们铲雪玩,孩子们越玩越高兴,最后都拽不进教室去。 孙:玩雪就是认识雪,看一棵树就是认识一棵树。面对一个自然的世界,孩子把自己的身心投放进去,去感知它的美妙。玩大概是孩子感知世界的最好方法。这不仅仅是认识雪,这么一个快乐、勇敢的过程,绝对也是帮助孩子建立人格的过程。 薛:我喊其他班的老师赶快带孩子下来玩,趁着操场没人,让孩子们第一个踩下脚印。等我转一圈回来,发现那些孩子还在楼上。老师说外面太冷。 孙:重要的是老师的情绪。学校的教育思想不一样,再加上老师懒一点,他肯定选择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呆着。对孩子要有感情,这是最重要的。要不这个教育搞不成。 孩子玩得越多,投入得越多,越能建立同世界的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奠定了孩子未来从事什么的基础。人们总认为在书本上看九大行星就是掌握了天文知识。 儿童一旦感知到某一世界,他的世界因此也扩大了,这种人类精神领域的认知会给儿童带来喜悦。这个扩大的世界就建构起儿童的人格。 薛:其实我觉得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它更是建设人格的一个工具。孙:是的,当你用实物、用现实、用生活教儿童时,儿童学会的不光是知识,他更掌握了学习对象的本质。儿童首先想掌握本质,本质一旦掌握到手,他就开始把本质运用在各个方面。但是,这种孩子在小学很少看到,这种孩子有一个特点,他掌握本质的过程一开始很慢,但是会越来越快,到成人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对本质的理解力会像闪电一样快。
最后编辑此帖2008-11-19 13:29:27。
我要感谢 孙瑞雪: 如果这本书对您、对您的孩子有帮助,我想要代表您对以下的尊者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中房公司银川分公司的王爱全先生和他所在的公司,没有他的远见卓识,这个教育就没有实施的场地。在我心中,它不仅是一处校舍,更是我们实现教育理想的精神家园。我们在这里寻找着教育的真谛,发现着孩子的秘密,并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我要感谢我的大学同学,感谢我的朋友们。我永远记得那一幕:学校创办初期,他们有的拿出现金,有的搬来桌子、褥子、棉布、球、洗衣粉……鼓励我说:“做吧!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他们给了这个教育最先的帮助。 我要感谢10年前第一批送孩子来这里的家长。当时,还没有多少人理解这种科学的教育理念,他们坚定地将孩子送来,并从此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给了我最高的道义上的支持。 我要感谢北京、广州、昆明、西宁、郑州、武汉的家长们……尤其要感谢小欧、缇缇、丹丹的父母和豆豆的妈妈,他们从各方面给学校帮助,在精神上给予了我们巨大的理解和支持,这种支持给了我们希望和信心。 我要感谢全国各地的同仁和那些给我写信、从未谋面的朋友们,当你们在千里之外关注远在宁夏的教育,并为此而热情传播时,我们知道所有的付出是多么有意义,多么值得。 我要感谢10年来一直坚持这种教育理念的每一位教师以及在此期间离开的教师。是他们把自己从未经历过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为此他们付出了他人难以想像的爱心、耐心、时间、精力、青春、挑战和战胜自我的勇气,才使许多孩子受益。 我要感谢校委会的成员,他们在学校之外的不同岗位上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学校工作长达10年之久,没拿过一分报酬。对他们的感激,我难以言表。 我要感谢孩子们,我如此地爱他们、崇拜他们、小心翼翼仰视他们。是他们的成长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是他们引领我们回到了心灵的故乡,给了我们无尽的爱和满足感。当千万个孩子从这里走出,我知道,未来的人生路途坎坷,该经历的他们都要经历,但是我不担心——一个人格完整的人,在任何一个社会环境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后,我要感谢您——亲爱的读者,如果这本书能使您更爱您的孩子,就请您把这份爱带给您见到的每一个孩子。这样,我们的孩子就有了一个爱的环境,这样长大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勇敢、坚定、乐观、充满自信,拥有这样一个孩子,幸福会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
最后编辑此帖2008-11-19 13:29:27。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