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是健康杀手?
身处被微波通信环绕的当今社会,现代人对于手机的爱恨也许是复杂的。人们既离不开手机带来的便捷,也怀揣着对“辐射”危害健康的种种忧虑。研究表明,当人们打开手机,手机就会向手机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地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这种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就被称为手机辐射。
六种习惯不利健康
一、把手机挂在脖子或腰间。
钱良说,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因此,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之美”。有医学专家指出,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手机如果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可能会影响生育机能。较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放在包的外层,以确保良好的信号覆盖。
二、拨电话时把手机紧贴耳朵。
手机拨出电话而未接通时,辐射会明显增强,此时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五秒钟后再通话。
三、手机信号越弱,耳朵贴得越近。
当手机信号变弱时,许多人会本能地将手机尽量贴近耳朵。但根据手机的工作原理,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手机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使得辐射强度明显增大。此时把耳朵贴近,头部受到的辐射就会成倍增加。
四、“一只耳”煲“手机粥”。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连续辐射可能会使脑部受到影响。专家建议,不宜用手机长时间通话,可考虑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耳机,如果不得不长时间用手机直接通话,也应每隔一两分钟轮换左右耳接听。
五、私密电话“躲到墙角悄悄说”。
对于涉及私密内容的电话,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身处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也应慎打手机。
六、东晃西走,频繁移动。
一些人喜欢在打手机时不自觉地踱方步、频繁走动,却不知频繁移动位置会造成接收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短时间高功率发射。此外,在行驶的车上打手机,手机有可能会为了避免过于频繁的区域切换,而指定覆盖范围更广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务,其发射功率则会因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三个时刻尤须防辐射
手机处于不同的状态下,其发射功率和辐射强度也会不同。为了尽量避免手机辐射的危害,除了留心上述细节外,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手机辐射会达到较高的强度,要尤为注意:开机时。手机在开机时功率会达到其最高峰值,相应的辐射值也会达到最强。因此,按下开机键后,应远离手机,稍等片刻再去拿手机。下雨天。雨水会使电磁波在空气中衰减。在这种“雨衰”现象的作用下,手机和基站都需要提高发射功率来维持通信质量,从而造成电磁波辐射强度的提高,而提高的辐射功率也会以一定比例被人体吸收。因此,雨天也要尽量避免用手机打电话。接通手机的瞬间。在接通瞬间,手机辐射会突然增强,并在几秒钟后迅速降低,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所以,在接通的瞬间,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
八类人应少打手机
一、癫痫病患者。手机在使用者大脑周围产生的电磁波,是空间电磁波的4至6倍,少数劣质手机更可能超出百倍,有诱发癫痫病的可能。
二、心脏病患者。实验证明,手机电磁波可使心电图发生异常。装有心脏监视器的患者需慎用手机,否则可能影响监测结果。
三、严重神经衰弱者。长期使用手机,有可能加重失眠、健忘、多梦、头晕、头痛、易怒等神经衰弱症状。
四、白内障患者。手机电磁波可能使眼球晶状体温度上升、出现水肿,加重白内障患者的病情。
五、甲亢及糖尿病患者。手机释放的电磁波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加重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不调性疾病的病情。
六、孕妇及母乳喂养者。妊娠早期是胚胎组织分化、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的胎儿最易受内部、外部环境的影响。严重的电磁波辐射除了有致畸作用之外,还可能导致产妇内分泌紊乱,影响泌乳。
七、儿童及青少年。手机辐射可能影响少儿大脑发育,严重的会诱发脑瘤。
八、60岁以上的老人。电磁波会妨碍老年人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