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玩具教育性能的理论研究(三)

三、幼儿玩具的教育性能(一)玩具的基本特征与教育功能玩具: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具有“玩”性的物品或用具,或是人玩的用具或物品,“人”性、“玩”性、“物”性是玩具的三种特征,简称“玩具三性”。1、“人”性:指幼儿对“玩”性的需求,成人对儿童“玩”性的尊重是玩具产生价值的前提。幼儿有进行“玩具”活动的基本欲望和动机,对玩具好奇、想探究,有对玩具操作的身心发展需求,想玩想动要想象。在心理发生发展中,人是作为与玩具(客体)相对应的主体而存在。在游戏中玩具常作为游戏工具而存在,玩使幼儿动作发展,精力发泄,满足了想参与现实世界的渴望,心理获得满足并得到发展。人性决定了人对玩具的操作具有动机性和主体性,对玩具操作的活动水平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活动结果具有发展性,玩具教育具有人本性。2、“玩”性:“玩”既是活动方式,也是活动目的,又是活动状态。“玩”性具有动作性和目的性,具有轻松的、自由的、欢乐的状态,玩者精神上达到自由而愉悦的状态。“玩”性以操作动作性为基础,具有活动性和内涵的传递性,具有教育可能性。在轻松欢乐状态下,玩具活动具有开放性,具有精神自由和操作自由的双重自由。教育性与开放性结合,使玩具活动具有创造性教育特征。3、“物”性:是“玩”性的作用对象,要能满足“玩”的需求,是玩具的具体构成和物质特征。在构成上具有直观性,在功用上具有非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知识性、结构性、展示性、替代性、创意性和模拟性等功能。结构性功能使玩具具有了不同的操作可能性、不同的学习途径性。“物”性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文化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俗与文化,物性内容不同。物性构成基本学习活动内容,反映社会要求,体现教育目标。“物”性作为“玩”性的客体,使“玩”性具有操作性、中介性、游戏性、练习性、实践性、运动性等特征。物性的基本功能是:(1)直观性功能:由一定的物质构成,具有一定的功能、外观、特征、材料、重量、大小、色彩等内容。物质特征可作为认知对象学习对象,具有知识性,用于操作活动中的感知、体验、理解、记忆。物质结构具有结构性,低结构的直观性材料对知识结构具有展示性和建构性,能用以开展操作性学习活动,展示知识结构、知识内涵,可用于操作中发现知识、发现知识结构、探索知识规律。(2)模拟性功能:是对真实世界物品的外观、功能、功用、技术等内容的模拟。如对外观与功用的模拟,仿真小鱼、仿真小狗、仿真***、仿真小汽车、水杯、小铲、家具等。也可是科技成果的模拟,如各种机器人、高科技玩具等。与真实物品相比,这些模拟玩具具有逼真性和安全性,因而对于幼儿来说具有可操作和可使用性,能被幼儿练习使用、并了解其特点性能、满足幼儿参与并掌控现实生活的需求。但这类玩具常具有固定的结构,因而在操作中需按照其固有方式进行操作,探究性不强,缺乏多向性操作和多向探究的可能,变通性、迁移性较为缺乏。可用于对实物特征、性能的了解和学习,适用于讲解、观赏、体验等教育活动中,具有知识性。(3)展示性功能:对知识结构、特定功能、性能、原理或特征等方面的展示,可用于数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感知和发现活动中。这类发现活动需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否则难以展示其原理和特征,因而缺乏操作的多向性,幼儿在了解其原理后,可运用和迁移其原理和方法。(4)创意性功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与想象性。利用已有技术、特征、功能与想象中的形象、特征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形象或物品。如具有一定技术性能的发条玩具、机器人、机器狗、巴比娃娃、加菲猫等。也可在形象性能方面加以创意,如卡通娃娃、毛绒玩具、变形金钢等。具有创意性的玩具能较好地激发幼儿想象力,可用于创设游戏情境,开展想象性游戏,进行语言学习,创编故事,进行各种社会性行为、规则的学习与模仿。(5)替代性功能:具有一定表征性的成品或半成品的玩具或材料,可为实物替代、特征替代或符号替代等。模型玩具可为真实物品的替代,如用玩具小鱼替代真实小鱼。成品玩具也可以物代物,如娃娃替代小朋友。半成品玩具可用来作为某类特征的替代,如红色的小方块代表红色苹果,用红色洞洞子作为这排所有红色玩具的标记等。在幼儿表象性、符号功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幼儿对玩具的概括性、替代性使用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幼儿可以用毫不相干的事物作为标志或相互替代,如用红色洞洞子代替蓝色的小鱼,这对较小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替代功能的玩具特别是低结构的玩具材料,常作为“学具”帮助幼儿进行替代性操作,这类操作不仅能探索发现物体之间的关系,还可促进幼儿表象能力、符号表征能力的发展,因而这类玩具材料最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利用低结构的替代性玩具进行操作时,需要在头脑中建立有关实物与玩具之间的替代关系,如幼儿要在头脑中建立红色玩具代表红苹果,一粒洞洞子代表一层楼房等替代关系。需要形成利用玩具进行学习的认知策略,知道一摞比另一摞高是说明红色比兰色数量多。形成操作性学习技能,知道把洞洞子排成两排后,需要一边对齐,才能比较长短,知道如何利用吸管与彩绳测量路径的长短等技能。建立替代关系是幼儿操作性学习的基本技能,是玩具学习的操作入门。(6)建构性功能:常见于建构性玩具,用于开展建构游戏,需要运用一定的空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需要小手精细动作的配合,因而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在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提倡提供具有建构性玩具,主要是用于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活动的多元化,帮助幼儿立体化的、空间化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平面的和线性的思维活动方式。具有建构性的玩具还可参与知识结构的建构,促进知识结构的掌握和建构,从而掌握知识的实质。具有建构性的玩具常具有低结构和替代性特征,是开展创新教育活动较为理想的学习材料。在创新操作学习活动中,需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玩具。在讲解式学习、接受性学习中,对于较难的学习内容和较小年龄的幼儿,模拟性、高结构的玩具同样具有学习价值和教育意义。(7)生活性功能:来自生活原型,与生活内容紧密相关、有生活教育价值的玩具,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赋予其生命力。(8)动作性功能:能发展动作进行运动,开展游戏活动,如动手拼插、弹球、打弹弓等各种内容的活动。(9)工具性功能:玩具所模拟和替代的物品,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幼儿在玩具操作中能熟悉、了解、掌握这些物品的性能,有助于把它们作为生活的“工具”来使用。(10)感觉标准:直观性使玩具具有形状、颜色、大小等感觉特征,由于玩具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对实际生活物品的提炼、概括和加工的结果,因此玩具的感觉特征往往是比较典型的,质量好的玩具,其色彩、形状一般说来是比较标准的,玩具在色彩、形状等方面的这种特性,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感觉标准体系。[16](二)玩具的教育性能和教育作用以上述“玩具三性”为依据,玩具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能。玩具的教育性能主要体现在不同玩具具有的基本性能和产生的教育作用两个方面。玩具的基本性能是实施玩具教育的基础,具有开展教育活动的可能性,玩具的教育作用是实施玩具教育的结果,具有现实性。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基本性能和教育作用的需求,分析现有玩具的教育可能性,评价其教育价值。有针对性地提供能满足基本教育需求的、具有一定基本性能的玩具,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教育帮助,使之产生所需要的教育作用。学习需求包括幼儿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发展目标等各项内容。在各种学习内容中,如果需要感知高科技性能,就要提供具有高科技性能的玩具。对较小婴儿来说,彩色、简单固定结构的玩具就比低结构的半成品玩具更能发挥教育作用。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时,低结构的建构性玩具比固定结构的玩具就更具有教育价值,在教育活动中,有时多功能、多种操作方法的玩具材料还会成为学习活动的障碍因素,需加以控制。(三)玩具、学具、教育玩具玩具的基本特性是产生教育性能的依据,具备玩具“三性”是进行玩具教育活动的前提。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学具、教育玩具首先要具备“三性”,产生“玩”性,成为玩具,并尊重“人”性,挖掘“物”性,才可能在幼儿学习中发挥教育作用,脱离这“三性”,无论是“学具”还是“教育玩具”就将都失去教育意义。此外,玩具能否成为“教育玩具”或“学具”,还要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来具体分析。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幼儿玩具教育性能的理论研究(三)”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