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与青春期提前的区别和治疗

1、确切地说,你的孩子不属于性早熟,而是青春期发育提前。因为现在孩子物质生活丰富,一般较容易营养过剩,另外食品和环境的污染,加上地球变暖等因素,导致部分孩子的发育较父辈、祖辈要早得多。

2、假如你女儿的身高在145cm以下,可以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即注射生长素和口服中药滋阴降火。

3、生长素为生物制剂,它既可加速身高的增长,又可延缓骨骼的愈合。

4、一个月打一次2000元的生长激素针建议最好不要轻易使用。

性早熟是当今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总担心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或已经发育了,从而导致身高偏低,给将来的生活、工作带来不利;另一方面,提前出现性早熟的孩子,心理还处于儿童期,往往容易受到伤害。

a性早熟的分类

性早熟与青春期发育提前是两种不同概念的症状,需严格区分,性早熟是病理性的,而青春期发育提前是生理性的。性早熟可分为三种:

1、真性性早熟

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功能亢进所致。男性可排精,女性可排卵,故可导致生殖能力提前出现。

2、假性性早熟

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激素的作用,导致生殖器提前发育,但下丘脑———垂体未启动,故不具备生殖能力。

3、部分性性早熟

单纯的乳房提前发育而不伴随其他性特征的发育。

上述三种类型的性早熟,都有年龄上的规定,女孩在7~8岁之前;男孩9~10岁之前,才能定为这种类型,当然,具体还是要到医院做系统检查。

a关于青春期发育提前

目前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孩子明显增加,有的女孩9~10岁乳房已开始发育,10~12岁已月经来潮;男孩10~11岁生殖器及睾丸增大,12~13岁已有遗精。这类孩子并没有病,造成他们提前发育的原因很多。

1、由于家庭生活条件的优越,疾病减少,加上环境因素的作用,使孩子出现了生长发育加速,导致第二性征发育提前。

2、环境类激素污染物的影响。近年来,国外有大量文献报道,洗涤剂、农药及塑料工业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可在自然界产生一系列的环境类激素污染物,若污染水源、食物,或经皮肤吸收后,均可导致儿童性早熟。

3、祸从口入。摄入含有性激素的药物或食物。各种“保健品”“滋补品”充斥市场,不少父母错误地将其作为健康投资,给孩子长期服用,导致性早熟;另外误服避孕药物或一些性激素类药物也能导致性早熟。

4、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电视、电影、报刊等对性方面知识的传播,孩子不由自主地耳闻目睹,从而刺激大脑皮层之间的丰富神经系统,造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启动提前,造成性早熟。

a性早熟与青春期提前的区别和治疗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性早熟或青春期发育提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骨龄、身高区别对待。

若女孩在10岁之前出现或即将出现第二性征,如乳房大于3~4cm,伴有乳头增大,乳晕变大,色素变深,身高在145cm以下,骨龄比年龄大2岁以上;男孩在11岁之前睾丸变大,有的也有乳头、乳晕的变化,喉结增大,需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专科诊治。一般需用性抑制类药物,如抑那通、达必佳、达菲林之类,也可配合中药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口服,若身高增长不明显,还得配合生长素的治疗。

若女孩在10岁以上,身高超过145cm,男孩11岁以上,身高超过150cm,骨龄未超过年龄2岁,这类孩子若出现第二性征,大多为青春期发育提前,不需用药物抑制性的发育。如果父母期望孩子有个高挑的身材,只需补充生长素以加速孩子身高的增长,同时,生长素还具有延缓骨骺成熟的作用。也可适当配合服用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至于大补阴丸,为苦寒之剂,易伤脾胃,需慎用。

a父母需注意的事项

1、科学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尽量让孩子早睡早起,因为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期是晚上9:30到凌晨5:30,必须在熟睡状态下,所以孩子熬夜是严重影响长高的。

2、组织、鼓励孩子参加舒展性运动,例如排球、篮球、羽毛球等。一方面,运动能促使骨骺板增生,使骨骼变长;另一方面,运动也促进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3、一些用激素类饲料养殖的鸡、鸭、猪、鱼、黄鳝、甲鱼等充斥市场,而这些肉中含有大量残余的激素,孩子多食用后往往导致性早熟,所以不宜过多食用。有些转基因反季节瓜果蔬菜也需慎用。还有一些大补食品,如小公鸡、桂圆、红枣、动物初乳等,孩子均不宜食用。总之,孩子的饮食结构应荤素搭配得当,多吃杂粮粗粮,以免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

4、尽量避免未成年孩子收看激情电视、电影及言情小说,保持孩子精神健康、心情舒畅。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性早熟与青春期提前的区别和治疗”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3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