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小学新生厌学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一例小学新生入学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引起厌学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咨询分析,详细阐述了如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首先对求助者的家庭状况、入小学前情况、日常生活习惯等一般资料进行了收集。依照病与非病三原则以及对照症状学标准做出诊断,确定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制定了咨询目标。在咨询过程中考虑到这个问题其实是小学生在新入学的时候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大多和孩子的性格和家长与老师的细心疏导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咨询中除了对求助者实施阳性强化法外,还考虑到了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效果较好。在会谈过程中,咨询师还综合使用了积极关注、共情、鼓励、指导、具体化等技术,推进咨询过程顺利进展,最终实现咨询目标。

一、一般资料

陆xx,女,7岁,小学一年级新生,身高1.20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是工商系统职工,母亲是幼儿园保育员,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

3—6岁期间在母亲所在的幼儿园上学,性格不是很活泼,比较文静,因为母亲在幼儿园工作,所以受到老师的关注比较多,和小朋友相处也比较愉快,喜欢和他们玩娃娃家、小医院的角色游戏。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喜欢玩积木、拼图等游戏。4岁开始学习舞蹈,偶尔参加一些演出,但是个人比较喜欢画画,不过父母没有让她参加绘画学习,平时都是自己随意涂鸦。

今年7月份从幼儿园大班毕业后,暑假中每周参加3次舞蹈学习。白天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一个人的时候就独自玩积木、画画,晚上回到家中和父母在一起,每天晚上入睡前和母亲一起看幼儿画报或者听母亲讲故事。双休日偶尔会和母亲一起在小区的广场上玩,因为比较乖巧,大家都比较喜欢她,比她小的孩子也愿意和她一起玩。

暑假结束后,八月底到小学报到,是个新建的小学,离她原来的幼儿园和家非常远,她第一次去。新生非常多,她在幼儿园和别的地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的人。始终都是拉着妈妈的手,害怕与妈妈走散。但是她对新的学校也充满了好奇、不住地看这看那。妈妈带着她买了一些新的书包、文具,她也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虽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兴奋与期待,但也比较平静自然。

开学那天,离开妈妈的时候有点不舍,眼里有泪花,但是最终还是松开妈妈的手,让妈妈离开,但是要求妈妈早点来接她。几天后,自己可以独自从校门口走进教室。因为父母都要上班,平时基本都是爷爷接送

但是一周后突然开始不愿意上学,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情绪,每天早上到校门口就不愿意进去了,要老师到门口来带才勉强进去。晚上回家都要跟妈妈说不愿意上小学了,想回到幼儿园上。并且开始马虎对待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妈妈开学后自己也比较忙,没有很多的时间来关注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情况又持续了一周,母亲也尝试做了一些工作,并且找老师沟通了。以为过两天就好了,老师因为班里孩子比较多,也没有过多地关注她。但是情况不见好转,最近两天,很执拗地不去上小学,怎么商量都不愿意,没有办法,妈妈只好让爷爷带她来幼儿园玩,但是没有班进,只好在外面玩玩具,玩够了就在沙地上画画。

二、主诉

最近不想上小学,也不想见到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不想做作业,很想回到幼儿园去上学。

母亲陈述:近两周以来不愿意上学。说小学不好,老师、小朋友都不好,小朋友比她讲话声音都大,比她认识的字也多,但是都不和她玩,还想回到幼儿园。只要大人和她商量这件事,就一改平时乖巧的性格,开始哭闹。最近食欲也不好,晚上很早入睡。上课没有以前专心,老是走神,食欲下降。不愿和同学说话,想家,总想哭。所以前来咨询中心求助。

咨询师观察了解和他人反映: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有些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从跟妈妈进进入咨询室到初次见面结束,很少讲话,偶尔点头、摇头,但是听得很认真,听到妈妈说想要送她回小学上学时,提出要离开这里回家。

老师反映:近两周来明显不想上学,没有刚开学时安静、听话。作业马虎不认真,到后来作业根本不做。上课不认真听讲,有时在纸上画画,下课也不到操场去玩,不和小朋友交往,只是偶尔和她在幼儿园时认识的一个小朋友讲话。有时被别的小朋友惹了,立刻就委屈得大哭,半天不能平静。但是对别的小朋友没有攻击性行为。

爷爷反映:开始说想让妈妈接送她,因为别的小朋友大多是爸爸妈妈接送,后来说妈妈接送也不愿意去上学了,放学后也不到小区里玩,就一个人在家玩积木、拼图。现在也不想到爷爷奶奶家来,唯一想去的地方就是幼儿园。

三、评估与诊断

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求助者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为进入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新环境,不能很好适应,家长与老师也没有认真对待与关注孩子的情绪,导致产生厌学情绪。还伴有自卑、不自信。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可以在妈妈的带领下前来求助,并且没有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厌学方面,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1个月左右,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心理问题。

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对该求助者需要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也与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两周,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该求助者为女性,7岁,属于学龄儿童。

2、社会原因:(1)存在负性因素,如: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不能象在幼儿园一样得到特殊的照顾。(2)开学时间短,同学不熟识,人际交往少。(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

3、心理原因:(1)存在认知错误:认为小学的老师也应该和幼儿园的老师一样照顾自己。(2)情绪方面的原因,受情绪烦躁、焦虑等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面对小学的学习任务,不知所措。

四、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克服求助者的厌学情绪,尽快适应新环境,喜欢上小学。

2、改变认知模式,认为小学的知识太难学,老师应该天天带小朋友做游戏。事实上作为一个小学生,慢慢长大了,应该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培养适应环境、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的具体方法和适用原理:

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厌学,不想上小学,学习焦虑,不想做作业,不愿和老师、新同学交往。其问题的出现与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自身的个性特点有密切的关系。重点考虑其年龄阶段特点,属于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龄儿童,决定使用阳性强化法的方式帮助该求助者。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只要合理安排阳性强化的程序,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接近部标。虽然赏与罚可以相辅相成,但奖励的办法对行为的影响更大。以阳性强化为主,即使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样的阳性强化法非常适应于儿童行为问题矫治。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每周1-2次,每次50分钟左右。

六、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 2008年9月25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摄入性会谈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确定咨询目标;

(3)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在初步接待求助者后,运用积极关注、理解技术等,消除心理戒备,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尊重、信任,形成一种密切合作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使其把自己近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咨询师详细了解求助者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发生的背景和演变过程,尤其是通过运用上述技术,了解求助者对问题的应对方式、主要人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支持系统情况,特别是与其问题的形成有着重要关联的近期社会生活事件等。

(4)布置咨询作业:

a.孩子回家后搜集自己从小到现在的照片,家长配合讲述孩子每个年龄段的故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正在慢慢长大。

b.妈妈送孩子去上学,送到教室里,在早读课的时候陪孩子坐一会,按时接孩子。与老师沟通,争取老师的配合。

第2次 2008年9月28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通过实施阳性强化法,让孩子愿意去上小学,在学校和家里能够常常得到表扬和奖励。

方法:

会谈、阳性强化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请母亲谈谈孩子这几天的行为表现。孩子说说自己小时候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有了愉快的情绪后再说说这两天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

2)运用提问和引导的技术引出求助者这样的表现是不好的,老师和同学们的表现大多是对的。进一步改善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

3)观看小学新生入学录象片,让孩子认识到上小学是很自然的事,她已经长大了。

对话摘录:

咨询师:跟我说说你这几天在学校里遇到的好玩的事好吗?

求助者:没有。

咨询师:我觉得应该有吧,你是不是忘了呢?

求助者:……

咨询师:上美术课了吗?

求助者:上了。

咨询师:你画得好吗?

求助者:好,老师还给我一个大拇指和三颗星。

咨询师:你真是太棒了。那能不能跟我说说你为什么有点不想到学校去上课呢?

求助者:不好玩。

咨询师:是吗?不能象幼儿园时一样做游戏了是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但是你是不是认识了汉语拼音,还学会写数字了呢?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那你学会了很多本领啊?这在幼儿园里好象学不到哦。等你再认识了很多字,就可以看好看的故事书啦。

求助者:但是小学老师没有幼儿园老师漂亮,还不喜欢笑。

咨询师:是吗?那他们对你凶吗?

求助者:不凶。

咨询师:我看你那么干净漂亮,觉得老师一定都很喜欢你。小学的老师知识很多啊,他们上了好多学,读了好多书,可以教你很多知识呢。

求助者:可是小朋友会欺负我。

咨询师:那你能把这事说清楚一点吗?他们怎么欺负你的?

求助者:那天下课了我画画的时候,有两个小朋友在教室里跑,把我画笔弄掉地上了,他们也没有跟我说对不起,我都哭了,他们也不理我,还跑走了。

咨询师:哦,他们碰掉了你的东西,没跟你道歉,所以你觉得很委屈。我也觉得他们这样是不对的,但是你觉得他们是故意的吗?

求助者:不是的。

咨询师:我想你是个有礼貌、懂事的好孩子,你会原谅他们的,是吗?

求助者:是的。

……

在这两次咨询中,了解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小学生在新入学的时候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家长与老师不可忽视,要及时疏导。可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办法,向家长介绍阳性强化法。并且要求家庭成员保持一致的教育态度,加强家校联系。

布置咨询作业:

a.家长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即使给予奖励,使用“代币法”。

b.家长陪孩子完成作业,有不懂的问题要耐心讲解,教师多给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及时表扬。

c.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访一些上幼儿园时的小朋友,和他们谈谈各自的小学生活。

第3次 2008年10月2日

目的: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遵守学校作息时间、课堂纪律。

方法:会谈、进一步改变认知,阳性强化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请求助者谈谈和小朋友见面的事,说说别人的学习与生活。

2)请孩子说说自己得到的奖励,因为什么事取得了什么进步、得到了多少代币,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3)通过会谈,与孩子谈谈她的爱好以及长大后的理想,让孩子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就要在小学里多学知识。

布置咨询作业:

1、孩子每天对着镜子微笑告诉自己:“我真棒!”“我是最能干的孩子!”“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我!”

2、建议家长按孩子的兴趣给她参加相应的辅导,比如孩子不想学跳舞,可以让她去学画画。继续使用“代币法”。

第4次 2008年10月11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3)增强自信心。

5)结束咨询

方法:

会谈、巩固认知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与家长交流孩子近期的表现。

2)通过交谈,给孩子以鼓励和期望。

3)基本结束咨询,进一步增强家长与孩子正确沟通的意识,希望家长能够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好伙伴。

通过以上咨询,家长逐步认识到:学习是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但并不等于说,儿童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学习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他的基本活动。从幼儿期游戏为主导活动转变到上小学时以学习为主导活动。这中间有一个过渡的过程。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做好儿童入学的心理准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的准备。家长要用心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让他们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健康成长。

七、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价:

我觉得上小学也很好,能学到很多本领,老师、小朋友也很喜欢我。

2、家长的评价:母亲:孩子现在状态很好,每天能按时上学,回家能主动完成作业,没有再出现不愿意去上小学的情况。

爷爷:孩子每天都很高兴,也愿意和小区的小朋友玩,认真学画画,画得也很好。

3、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随着整个咨询的不断进步,孩子逐步消除了厌学情绪,逐步适应了小学的环境,并且培养了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5.8

2)汪道之主编《心理咨询》,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1

3)班华主编《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3

对孩子最有效的咨询方式是游戏、绘画或孩子喜欢的方式,通过这些方法建立了孩子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才能进入真正的访谈。我猜想这个案例报告只是为了应付心理咨询师2级考试的是吧很好,希望楼主多发些这种贴。看到过,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可怜的孩子,妈妈应该早点和老师沟通,和孩子沟通,发现问题现在的小学生压力很大。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谢谢关注,大家都是细心的人。让我们都更加细心地对待孩子吧。3楼的看到过?在哪里看到的呢?还是范文?呵呵,是原创哦,写到凌晨四点呢。确定参加答辩的论文停止上交了,才发上来的(怕被当成范文呢),这里是首发哦。呵呵,谢谢高抬,都达到一定的标准了。发在这里的原因有二:一、希望可以得到一些专业的意见。二、希望可以对有些遇到同样困扰的父母和孩子有点帮助。再次感谢各位关注,祝大家健康、快乐。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一例小学新生厌学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