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大学发展学教授黛布拉·迈尔认为,假想游戏的开始似乎标志着孩子的互动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起来。一些孩子会玩带有角色(你当小孩,我当爸爸)和情节(买锤子)的假装游戏。在表演一个故事时假想旁边有一个朋友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他自己,以及他和他周围的人的感受。迈尔解释说,不要低估这些早期友谊的价值。它对孩子们感情和社会意识的发展以及了解周围的世界很有帮助。那么,怎样帮助孩子与伙伴建立友谊呢?结合迈尔的看法,小编推荐以下8个方法:
1、教导孩子主动与他人交往。孩子适当主动地跟其他小朋友接触、熟悉,能让小朋友觉得自己受重视,也会对对方有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对能成为朋友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乐乐是家里的独生子,习惯了别人以自己为中心,事事顺着自己,没有主动跟人表示友好的想法。但在与伙伴相处时,其他小朋友并不这样想,他们常常会忽略在一旁不说话的乐乐。乐乐没得到想象中的“照顾”很难过,开始排斥与伙伴的交往,乐乐妈察觉到乐乐的异状后,鼓励乐乐主动跟伙伴说话、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刚开始,乐乐会不习惯,但当乐乐体验到与伙伴相处的乐趣后,就变得更擅长主动与别人交往了。
2、教育孩子在加入一个游戏前先问一问“我可以帮什么忙吗?”或是“我可以一起玩吗?”。有些孩子对于自己正在玩的游戏有非常明确的想法,他们会因为其他孩子的突然加入而不高兴。试想一下,孩子们正玩得起兴,突然被人打断,肯定很不开心,也很烦躁,怎么能心平气和地接受闯入者呢?因此,找好时机事前询问,让其他小孩有心理准备,就会让孩子比较容易被伙伴接受。
3、教导孩子轮流玩的概念。对于一些没有耐心的孩子来说,在其他孩子骑着小三轮车的时候干等是十分痛苦的。因此他们或许需要一些你的帮助:“还有一分钟就轮到你了。你打算在哪里骑?”。或者是鼓励自家孩子与其他孩子趁这段时间聊天,减少无聊感。在家里父母也可以教导孩子“轮流玩”的概念,在看动画片遇到广告时、在做菜时等等,可告诉孩子:有很多事是需要时间的,着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耐心等待。自己想玩,别人也想玩,最公平的方法就是轮流玩。
4、为减少争执,在开始玩之前问问孩子,哪些玩具是他特别喜欢的。并且尽量准备两倍的玩具。这样,就可合理分配玩具,避免孩子们在玩时因玩具不足或争夺同一玩具而发生争执。现实中孩子因为玩具起争执甚至出现意外,是不少见的事。知心的妈妈应该在类似的情况下多考虑点,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这对刚认识的孩子们进一步的熟悉是尤为重要。
5、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这一点要让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说,小弟弟的玩具掉了,你可让他帮助捡起来;小弟弟小妹妹摔倒了,鼓励孩子去扶;老人家要拿远一点的东西,鼓励孩子帮忙拿,他如果这样做了,可以好好表扬一下,让他知道这是很对的,是好的做法。让孩子体会到任何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帮助别人。因此,感恩教育对孩子也是很重要的。
6、许多善于交朋友的小孩都很有礼貌——— 经常说“对不起”和“谢谢”。无论碰到认识也好,不认识也罢,主动地和人家打招呼,“哥哥好、姐姐好、弟弟妹妹好、阿姨好、奶奶好”等等。对人说话彬彬有礼是有教养的表现,也能受到其他小孩的欢迎。有时,一些赞美的话也很有效,比如说“我很喜欢你的洋娃娃”等。可以教导你的小孩用这些话来和他喜欢的孩子交朋友。赞美不是奉承,而是要引导孩子发现同伴的优点,能够发自内心地赞美别人,如果孩子不是很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家长可以适当地提示,但不要一味的表扬别人,否则会引起孩子的不满。
7、准备好坐在地上和你的小孩以及他的朋友一起开始游戏。当游戏步入正轨,孩子们都投入进去之后,你就可以悄悄地离开了。刚开始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在帮孩子能够自然一点进入伙伴中,游戏开始时离开能让孩子们放开自然地玩,也是让自己的孩子独立地面对与同伴交往,真正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不然,一味地期待父母的帮助,孩子是学不会交往的,也得不到持久的友谊。
8、尊重个人的性格。某些孩子只是比别人更善于交际。而有一些孩子则需要大量单独玩的时间来平衡他们与朋友的相互影响。因此,也不要一味地催促孩子去与其他孩子玩,适当的社交经验已经是足够的了,如果太频繁,孩子可能会反感或养成不恋家的心理。如:有些家长为了培养活泼开朗的孩子,总是准备一大堆的室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各色各样的人。以至于孩子产生了厌烦心理,进一步发展为事事反抗父母,亲子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