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1岁宝宝的良好性格

宝宝性格会延续终生 — 如何培养1岁宝宝的良好性格

宝宝性格特征可能延续终生


   早在1980年,卡斯比教授就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测试。受测试幼儿都被问到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

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划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型。
其中充满自信型幼儿占28%,良好适应型幼儿占40%,沉默寡言型幼儿占8%,坐立不安型幼儿占10%,自我约束型幼儿占14%。
当这些孩子长到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他们成年后的性格基本没有改变。
   卡斯比据此认为,宝宝性格特征在3岁之前已经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些改变,但这种变化似乎不太明显。
卡斯比教授因此倡议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务必认真对待3岁以内宝宝的所作所为。
不过,他也承认,一个人的性格到成年后又改变的情况的确存在,这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宝宝将来所处的社会环境。
如果能在宝宝3岁之前通过教育给宝宝施加影响,那么宝宝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一岁左右)

Whiting提出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孩子更容易被娇生惯养,因为孩子可得到许多的养育者。
在这种家庭里,父母角色更趋于扩散。
他建议在这种家庭里,孩子与母亲保持紧密的接触,并且在最初几个月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这对于孩子早期人格发展是很重要的。

健全幼儿的人格

我们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帮助幼儿增强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发展幼儿的自主、自信和自制力;
(2)培养幼儿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学习适当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法;
(3)改善幼儿与人交往的技能,形成与人合作、分享和商量的品质;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帮助幼儿增强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发展幼儿的自主、自信和自制力;

(1)帮助幼儿增强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发展幼儿的自主、自信和自制力;
提升宝宝的专注力
一岁半至三、四岁左右,正是孩子发展自理能力的阶段,如果发展的好,孩子的自主性会提高,且有助于建立自信的人格,所以这个阶段应尽量让孩子学习自己动手做。
若此时未能建立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将会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在人格的发展上也会出现问题。
一岁以前的婴儿,可以让他自己拿汤匙吃饭,拿拖鞋或递物品给大人,收集垃圾、把衣服、玩具放进篮子里等。
锻炼持久力,提高注意力
不要干预孩子的活动,特别是孩子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健康活动。
有不少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有些家长喜欢干预孩子的活动,如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搭积木,一会儿爸爸要他看电视,一会儿妈妈拉他去洗澡,孩子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干完这件事。
注意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实践的锻炼,注意力是无法提高的。所以,当孩子集中注意力活动时,父母尽量不要干预。
“独角戏”
不仅能给孩子广阔的空间,帮助孩子学习专注身边的事物,更能帮助他们发掘自我和培养创意,为孩子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所谓“独角戏”就是让孩子单独活动,给孩子自主权。
让孩子演好“独角戏”,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a. 保持恰当的距离
在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时,父母不能紧紧地盯着孩子,这样孩子会感到很不自在;
也不能干涉孩子玩,否则孩子就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父母要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予指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当孩子沉浸在游戏中时,父母应该慢慢退出游戏,但不要让孩子觉察到。
b. 给孩子选择时间的权利
父母要留心选择训练孩子独立能力的时间。
一般来说,孩子吃饱了、休息好了,是“独自玩耍”的最佳时间。
睡醒之后也是训练孩子独立能力的大好时机,这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玩15-30分钟。
父母不要只想到自己的时间安排,当孩子需要父母时,不要因为忙碌而把孩子安排在玩具堆中。

(2)培养幼儿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学习适当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法;
教会孩子学会正面思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父母应该怎样教孩子学会正面思维,拥有积极乐观的精神呢?
a.保持和睦愉快的气氛,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首先,拥有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正面思维的一个重要前提。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大声训斥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策略,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不可粗暴武断地拒绝孩子的要求。
其次,父母还要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父母如果平时总喜欢唉声叹气,看待问题消极悲观,或者总是心情不快,悲伤抑郁,孩子自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也要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以自己的快乐、开朗去感染孩子。
b.让幼儿学习接受挫折
父母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说“不行”、“不可以”。
当幼儿情绪激动时,可用“忽视、不理会”、“转移注意力”等策略让其平息怒气,之后再说明道理。
另外,必须鼓励孩子做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当他失败时,要支持鼓励他或提供适当的帮助,让他体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变挫折为挑战,变失败为成功,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与内省智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3)改善幼儿与人交往的技能,形成与人合作、分享和商量的品质
放手让孩子到外面的天地活动,和别的孩子玩耍,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温柔示诚。采取具体行动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
例如:当看到孩子把手伸进菜盘里拿食物时,你可以将他的手轻轻地拉回来,并温柔地告诉他说:“这样做不卫生,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当孩子犯错时
改变环境。一位家长近来一直在训斥他那刚刚学步的孩子:不许动这样东西,不许动那样东西!结果弄得孩子又哭又闹。其实只要把不让孩子动的东西放在他们够不着的地方,问题就解决了。
如呵斥孩子饭前不许吃零食,不如事先把零食收起来

父母不能使用恶语,批评孩子要讲技巧
(1)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只批评眼下犯的错误,不翻旧账。
以前的错误,应该随时间流逝了,父母不能念念不忘,只要孩子一犯错误就把旧账抖落出来,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无法翻身。
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父母要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辄翻旧账,这样会很伤孩子的心,大大降低批评的效果。
(2)先褒后贬,奖惩结合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要冷静,不能孩子一犯错误就气不打一处来,只注意孩子的错处,急于让孩子认错,恨不得把孩子暴打一顿。
孩子并不是只做错事,有时候也会有好的表现,孩子也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如果父母只针对眼前的错事指责孩子,而对他的优点不理不睬,这很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老是找自己的茬,产生逆反心理,父母的批评就不能达到效果。
孩子努力做好一件事之后,很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赞扬。父母的认同是孩子努力的动力。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前,不妨先找出孩子表现好的地方给予表扬,然后再对孩子不足的地方给予批评,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不是只注意孩子的错误,对于孩子的优点,父母也同样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有一点需要强调,有时候孩子是为了做好事而犯错误的,父母一定要调查清楚,再进行批评或表扬,这样更能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3)用“亲密接触”化解冰冷的批评
如果不得不批评孩子,家长要有意识地接触孩子的身体,但是决不是打孩子。
例如,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孩子的肩膀,或拉着他的手给他讲道理。
批评的话终归让人感到不舒服,如果父母批评孩子的同时和孩子有一些“亲密接触”,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变淡。
批评孩子时,眼睛应该正视孩子,或拉着手、或拍着肩,这样会达到恩威并施的效果。
(4)批评是爱,感情依旧
批评过后,父母不能采取冷战政策,不要一直板着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应该给孩子找个台阶下。例如批评结束时,父母应该对孩子说:“好啦,这件事情就过去了,以后一定要注意哟,去玩吧!”
父母要设身处地替孩子想一想,经常“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当父母没头没脸地批评你时,你会有怎么样的感觉呢?
批评就如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孩子就能改过自新,用不好,就会伤了孩子,也有损父母对孩子的感情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如何培养1岁宝宝的良好性格”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