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还在襁褓之中时,爸爸妈妈给予宝宝的,更多是生活上的照料。当宝宝自理能力增强,会说、会走,有了自己的主意时,慢慢问题就出现了。“怎么抢哥哥的玩具?”“不是告诉你,不能咬人吗?”“玩具扔一地,不能好好地玩吗?”类似的责备和唠叨是不是常常从你嘴边溜出?
对于一些性格倔强,脾气大,达不到目的就生气发怒的宝宝,爸爸妈妈们常常感到难堪。想帮助孩子改善他的行为,但又束手无策。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孩子冷静下来,认识到那是不当的错误行为方式吗?
记得曾经在一所国际学校看见这么一幕: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认真地听着课,做着对话练习。这时有一个小男孩注意力不集中,眼睛左顾右盼,并且时不时动手碰旁边的孩子,使这个孩子也无法认真地听课,两个人眼看要闹起来。老师看见了,走到肇事的男孩身旁,注视着他,用平静而又严肃的口吻说:“请你起立,到教室后面的空位去坐5分钟。”5分钟后,这个男孩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不再打扰他人,而且自己也把心思放到课堂内容上了。
短短5分钟环境的更换,孩子的行为立即就有了改善。在课后与这位老师交流,了解到他实际上是运用了“暂时隔离法”。这种方法是由一位美国心理学教授发明,对处理2-12岁孩子的不良行为颇为有效。但要正确使用,需要了解其具体的操作步骤。
“暂时隔离法”步骤
步骤一: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父母首先要与孩子保持目光的接触,表情严肃但不必严厉。
步骤二:用10个字以内的句子简单地告诉孩子他必须被暂时隔离的原因,并即刻付诸实施。
步骤三:把孩子送到隔离地点——卫生间、储藏室等安全但无聊的地方。
步骤四:按照一岁一分钟的原则把握时间,隔离结束后再要求孩子说出他被隔离的原因就行了,不必要求他认错,表现出家长对孩子“面子”的尊重。
对许多孩子来说,当他表现出不良行为时,采用暂时隔离法,被父母“晾”在一边不加理睬,能很快让孩子冷静下来。这种方法对处理孩子一些冲动性的、难以控制的行为比较安全、有效,不会对孩子产生感情上的伤害。当孩子明白自己被孤零零地扔在一处完全是咎由自取,他会记住这是为了什么!
当宝宝还在襁褓之中时,爸爸妈妈给予宝宝的,更多是生活上的照料。当宝宝自理能力增强,会说、会走,有了自己的主意时,慢慢问题就出现了。“怎么抢哥哥的玩具?”“不是告诉你,不能咬人吗?”“玩具扔一地,不能好好地玩吗?”类似的责备和唠叨是不是常常从你嘴边溜出?
对于一些性格倔强,脾气大,达不到目的就生气发怒的宝宝,爸爸妈妈们常常感到难堪。想帮助孩子改善他的行为,但又束手无策。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孩子冷静下来,认识到那是不当的错误行为方式吗?
记得曾经在一所国际学校看见这么一幕: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认真地听着课,做着对话练习。这时有一个小男孩注意力不集中,眼睛左顾右盼,并且时不时动手碰旁边的孩子,使这个孩子也无法认真地听课,两个人眼看要闹起来。老师看见了,走到肇事的男孩身旁,注视着他,用平静而又严肃的口吻说:“请你起立,到教室后面的空位去坐5分钟。”5分钟后,这个男孩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不再打扰他人,而且自己也把心思放到课堂内容上了。
短短5分钟环境的更换,孩子的行为立即就有了改善。在课后与这位老师交流,了解到他实际上是运用了“暂时隔离法”。这种方法是由一位美国心理学教授发明,对处理2-12岁孩子的不良行为颇为有效。但要正确使用,需要了解其具体的操作步骤。
“暂时隔离法”步骤
步骤一: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父母首先要与孩子保持目光的接触,表情严肃但不必严厉。
步骤二:用10个字以内的句子简单地告诉孩子他必须被暂时隔离的原因,并即刻付诸实施。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