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趋势探索

  一、教育应该对人的心灵进行指引  19世纪著名野兽派画家高更曾画过这样一幅画,其标题是: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标题充满哲理。它是对宇宙及人类起源的思考,对人类所处的外部世界的探索,也是对人类自身内部世界--人的心灵的探索。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总是把焦点投射在知识的传播与积累上面。科举制度更是将这一趋势强化并凝固成了中国教育的铁铸模式,作为与人的心灵最为贴近的领域--教育领域,我们思考过、探索过、研究过上述的三个问题吗?对上述的三个问题的探究则是对人的心灵探究。21世纪的中国的教育应该彻底地从千百年固有模式中解放出来。让教育成为探索人的心灵的雷达,让教育对人的心灵进行有效的指引,而且,这种指引应该是终身的。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耳闻目睹过不少优秀人才,中国教育的成果在国内以至国际的各个领域成绩卓越;而与此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有这种或那种心理负担及压力、体魄和心理均欠健康的人。不容置疑,通过我们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三年到四年的正规教育,我们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知识与数据,也掌握了一些技能技巧,然而,我们却普遍地缺乏一种豁然大度的、开放而包容的人生价值观和态度,由于这一缺乏,使其心灵扭曲,这正是赴美留学学生卢刚个人虚荣心及欲望不能满足而残忍杀害自己的同胞,留学生山林华及自己的学术卓越导师们的悲剧之原因所在,也是若干中小学生因一些区区小事而行为异常的原因之所在。  教育应把焦点集中在对人的心灵进行指引上面,各个学科知识的传播与学习,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更深入更广阔地认识外部世界,与此同时,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逐步地化为丰富的内部世界养料,从而达到内部世界的深邃与广阔,于是我们就具有了无限的想象力和潜力。知识是有限的,而思想与想象的深度与广度是无限的。它可以上溯到宇宙初元,也可穿透时空而趋于无限。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是哲学范畴需要解答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教育的宗旨从知识的传授与积累转变到对人自身的关注上来,我们就可以发现上述的三个问题向我们的教育领域提出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角色均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将从知识的传播与知识的接受这两个对立的角色合二为对一个个项目,一个个领域及一个个空间的共同钻研与探索,而这些探究始终不忘对心灵的指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应适运生的国际文凭组织(The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Organization)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开拓性工作。这个组织总负责人Roger.M.Peel先生说:我们希望,其结果(通过国际文凭项目学习结果)是造就更富有同情心的人,在国际可互相包容的范围内充分体现各个民族的纷繁多姿。其理想的目的是在国际文凭项目的体验与学习之后,学生应该比从前更加了解自己,同时也承认他人与自己不同的合理性。我认为,这即是通过教育对高更那幅画所提出的三个问题的探索。  二、教育应进一步关注人类的幸福,通过教育造就有益于人类社会幸福的人  人类所作的一切终极目标是什么?说到底,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幸福。那么,什么能够决定人的幸福呢?什么是与人的幸福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呢?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以下三个方面是与人的幸福密切相关的。  1、爱情。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管对于男人或女人,青年人或老年人,爱与爱情都直接影响着其生活的幸福水平,在一项跨国际的调查中显示,90%以上对自己爱情满意的人对自己的整个生活也表现出普遍的满意。  2、婚姻。尽管对于婚姻在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会引起某些争议,尤其是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婚姻经常出现危机。但是,对于我们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程度而言,婚姻确实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  3、工作。在心理学有关的调查研究中,对于工作满意的人,往往对人整个的生活也表现出他们较高程度的幸福感。尽管人的工作性质有很大差异,但只要对自己的工作满意,那么就拥有了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以上三个方面是如此密切地与人类的幸福相关,而我们国家的教育却在这三个方面较少关注,更谈不出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引导了。由于营养充分使青少年发育成熟提前,在目前中国的中学甚至小学阶段早恋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可是这些孩子并不知道爱情的真谛,而学校在这方面缺乏正确有力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往往出现这样的结果:要么由于好奇心及幼稚导致不正常的行为,要么因不明事理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精神遭受到打击或压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增设与爱情、幸福相关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该让青少年知道爱情是人类幸福花园中开放得最鲜艳美丽的花朵。爱情是圣洁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爱情的欲望与权利。要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爱情与幸福观,通过各个途径的教育,让他们在这个与自身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领域得到及时正确指引。对于婚姻的教育也是如此,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大学中应增设与婚姻有关的课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婚姻危机与破裂?缺乏教育,缺乏正确、深入人心的指导是一个极大的原因。不少人以自己半生甚至一生的时光,若干的痛苦经历来明白应该怎样对待婚姻。如果我们能在青年步入婚姻之前给予他们及时的正确引导,这些痛苦不是都可减少甚至避免吗?职业教育也应该面对大中学生开设,职业的选择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是人生的一大重事,应该在择业教育中让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自己的人格、个性特征以及这些与职业的关系,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对自我的整体了解的情况下,作出对职业慎重的选择。以上方面的教育均关系到社会与民族的昌盛,如果我们的教育能更好地在以上领域进行充分的关注,无疑,我们的教育将造就更多的有益于社会的幸福的人。  三、应进一步关注情感教育  在物质满足的情况下,人更为注重精神与情感的世界。情感世界是人的内心世界中最敏感、最丰富、最富有色彩的世界。丰富的情感能使人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刺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使人与人的交往愉悦、和谐、温馨;可促使人对学习及工作的热爱;可增加人的同情心,从而宽容、慈善、乐于助人。正如前面所提高到的Roger.M.Peel先生所说:我们希望,通过教育造就更有同情心的人。这是一种十分睿智的教育观。现在,人们对于情商(EQ)认识已经越来越深入。心理学开始体现感觉对思想的根本影响。《星际大战》中史波克(Spock)到第二代变成代塔(Date)正反映了心理学的这一趋势。代塔惊讶地发现,他冷静的逻辑无法找出适合人类的解答。而情感却正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最主要特征,因此代塔努力追求情感。人类心灵的崇高价值:信念、希望、奉献与爱均存在于情感领域而非认知领域。因此,教育应该关注人情感世界,而且应该十二分地关注人的情感世界。前面我曾提到过的留美学生卢刚杀害自己的同胞与导师的例子也正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在这一领域的极大缺陷。卢刚可以认为是一个具有心理疾患的纯粹的高IQ型的人。高智商人普遍的表现是知识的巨人、生活的白痴,其性格特征是具有广泛的知识上的兴趣与能力,有抱负效率,呆板而顽固,易为自身的问题困扰。此外也好评断,一丝不苟,自我压抑,对人疏离、淡漠。由于我们的教育一直重视智力的培养,或者应该说是重视知识的掌握与积累,这种教育导向了一种十分狭隘的价值取向与追求。我们可能培养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许多天才,而这些天才是否具有常人所应该具有的情感,是否具有人类所具有的同情心却值得打一个问号。同情心可构成青少年的道德信念。卢刚正是我们的教育所产生的畸形儿:他有很高的智商,勤奋的学习精神,但却缺乏同情心,缺乏应该具有的道德观念。我们可以断言,如果他恋爱,那么这恋爱也不会是幸福的。因为具有同情心才有助于丰富的感情生活。教育造就了有知识的冷冰冰的人,而没有造就有益于社会的幸福的人,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剧吗?楼主好帖子啊。支持.支持一下。。。。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趋势探索”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