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快乐吗?

童年本该是人的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但现在不少孩子都把“烦着呢”、“我好郁闷”挂在嘴边,大人们觉得这些话听上去很有意思,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心理不适流露出的早期征兆。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透露出这样一组数字:我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

  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埋下了种子,而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离异,父母过于溺爱、过分保护或过分严厉以及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青少年人格偏差或人格失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中小学生由于焦躁、偏执、自卑、孤僻、懦弱心理障碍造成出走、自残、自杀等事故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些问题有待社会各界去正视解决。

  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良好的性格+良好的适应能力。 

  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凡事不要为孩子大包大揽。年龄较小的孩子把事情搞砸以后,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改正,或者引导他去做,让他从小养成勇于承担责任和处理问题的习惯,而不是依赖他人或逃避现实;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教育孩子懂得什么是“分享”和“合作”,如何避免和解决冲突,同时也教会他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青少年心理专家郭兰婷教授从她厚厚几大本咨询手记里,为我们挑选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病例。郭兰婷说,溺爱和重压最易激发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

  案例一:分离型焦虑症

  天天,4岁

  可爱的小男孩天天从出生后,就是全家人的中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对他宠爱得不得了,只要天天有一点病痛,一家人就非常紧张。家境的优越使天天没有吃过一点苦。但自从上幼儿园后,天天变得很奇怪,在家里非常活泼可爱,可是一到幼儿园就一句话也不说,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专家分析:天天的症状是典型的因家人溺爱而导致的分离型焦虑症,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天天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有求必应的心理优势,但是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里,老师和同学不可能再为他提供相同的宠爱保温箱,天天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于是产生对抗及逃避心理,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如不及早纠正会对将来入学和融入社会都产生影响。如今,独生子女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心理适应期,父母和家人应该及早调整心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尊重他人的好习惯,不要宠坏了孩子。

  案例二:考前焦虑症

  小波,15岁

  小波从小学习自觉,邻居常常拿他给自家的孩子树立榜样。上了重点中学后,父母更是以他为荣,为了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小波放弃了很多业余爱好,一心钻到学习上。但是随着考期临近,小波出现了反常行为,失眠、消瘦,最奇怪的是上厕所的时间明显加长,有时候一进卫生间就是两三个小时。 

  专家分析:小波的反常行为与考前的焦虑有密切关系,由于父母视儿子为荣,小波幼小的双肩承担了过重的升学压力,因为没有业余爱好调剂,他的焦虑无处排遣,洗手间成为他暂时卸下重压的空间,所以他上厕所的时间才会越来越长。父母应该及时舒缓儿子的心境,指导他合理调配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劳逸结合。周末及晚饭后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文娱活动,找回积极乐观的心态。 

出处: 大众网--生活日报

顶着, 看看,学习了。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你的孩子快乐吗?”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