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
你爸爸是个穷人,至少和你同学的父母相比,不能算个有钱人。爸爸喜欢对你说,钱不但不是最重要的,甚至不是很重要,其实,爸爸不是一个不在乎钱的人,只是挣不来钱而已。相信你经常会对父母有钱的同学心生羡慕。也许你会想,我的爸爸如果是个百万富翁就好了。
孩子,你可能不知道,你爸爸曾经是百万富翁,可惜在你记事的时候,我早已经不是了。你爸爸这一辈子都属于那种手上没有钱的人,许多年来,我一直没告诉过你,其实,我一直在等待你的成长,等到你有一天能理解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过的时代时,你就会读到我这封信。
孩子,你现在读到的这封信,在我写给你时,你还是液体,我无法确定你会在未来的哪一年出生,因为在写这封信时,我还是光棍呢。也许,我这一辈子就是今天手头最宽裕,也是听上去最富有的时刻,你知道吗?你老爸现在是百万富翁。
其实,现在你爸爸还欠着交购房首付款时借朋友们的近十来万元钱,银行里更欠着几十万贷款,不过,我在写这封信三年前买的房子,就是在东四环外那个,当时总价是80多万,而现在的卖价差不多有180万元。就是说,你老爸坐在家里啥都没干,资产凭空增值了一百多万,虽然我还无力一把就偿还掉朋友们的借款,但你老爸千真万确是个净资产过百万的富翁了。
我从来没向你讲过这段辉煌的历史——我竟然是个百万富翁!你知道百万在今天是个什么概念么?200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中国的年人均收入不过才1.5万元。
当然,这不是因为这个百万富翁是个纸面上的百万富翁,实际上什么都算不上,而是因为以你的阅历,很难理解我们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的全部家当全部资产,几乎就是房子,大家整天想的就是房子、更大的房子。——其实,我很早就知道,当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以后,更大的房子就不再是大家关注和追求的东西,因为你们这一代人会关注些“生活中更有意义的东西”。而我们这个时代,注定是疯狂地追逐房子,也许这是来自过去的一种补偿吧。
虽然经济学家曾总结说,人均GDP3000美元到7000美元的阶段,人们会不断追求面积更大的住房,但做这个总结的人,不是中国人,他一定不知道中国人曾经经历过的住房短缺的苦。所以,他没特别强调,也不会知道,房子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是多么的疯狂。
在我小的时候,一家四口人,住的房子从来没超过70平米,最小的时候甚至只是30平米的单间。在1980年代之前,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甚至是逐渐减少的,因为城里盖房子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因为只有国家才能盖房子,由于住房投入严重不足,住房困难问题,越是大城市就越是严重,可人们居然能够忍受。从那样经历和环境中走过来的中国人,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忍受的,还好,每个月要交的房租也低得可怜——房子都是国家的,只是分配给个人使用而已。
之后,社会一点点富裕起来了,人们住的房子就一点点大了起来。我的同龄人第一次住楼房,就是在1980年代。1995年,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单位分的100平米的住房,比我父母的面积要大得多,而且只花了4万多元。——在那个时候,房子大小和有无,完全取决你在什么样的单位,以及,你在单位的地位。
那时的北京住房极为紧张,在我分到房子的两年前,我曾到北京旅行,住在表哥家,他两口子是40多平米的房子,那房子还不是他的,是他当大官的岳父的,我怀疑他和我表嫂只见了几面就结婚,怕是看中了表嫂家能提供房子,当时他说,如果在他的研究所论资排辈等,估计得等到2003年以后——后来很快就不用了,如果不是他们全家很快到了日本定居,几年后,房地产市场放开,住房制度改革,他要想在北京有个家,不必非得等着单位盖房子,因为中国有了房产商,只要有钱就能实现有房的愿望。我第一次到北京时非常迷恋这个城市,吞咽着口水说,我以后也要到这个城市来,表哥当时同情地看着我说,怎么来呢?
是啊,当时我表哥那样有单位的人好歹有房子可分,而我到北京打工,就没有什么人会给我分配一套房子,甚至像我这样的外来打工者,如果早几年到北京谋生,甚至租房都不太容易租到,虽然总有一些在单位拥有特殊地位的人会有几套房子,但这样的人不多,而且可供选择的余地也不多。
再然后,这个社会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到北京这样的城市,不需要户口之类乱七八糟的复杂程序,只要你找到一份工作就成;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你不需要单位分给你一套房子才会有房子住。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切,才会有一天有你这个把自己完全当作北京人的外地人的孩子。
我在南方的那套房子,居然很多年下来都没看见涨价,而北京的房子却在疯狂上涨。这可以理解,这么多人都要到北京来,住房的提供速度赶不上需求增长速度,自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然而,事实却并非仅只如此。我把家乡的那套价格翻番的房子卖掉后,北京的房子涨到我手头的钱离买房的首付还有极大的距离——有关这一次房地产泡沫的前因后果,你们的课本上有,而且你们老师也在课堂上举了很多细节,我就不多说了。
总之,在泡沫垮台前,你老爸一度成了百万富翁,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按照我们今天的流行语就是,你老爸“被百万富翁”了。
好了,顺带说一下,我最近十年在北京的住房生涯吧。2006年买房之前,我几乎把北京东西南北各个角落都住过一圈。2001年我租住的第一间房大约7平米,月租400,后来与人合租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分得20多平米,每月摊700元租金——在北京住房价格一路狂飙时,租金倒只是缓缓上升。
在写这封信时,北京的房子的租金与售价悖离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以我现在的房子为例,如果按现在的均价,三成首付,每月的月供估计得达到7000多,甚至更高,但租出去,只能租出2700上下的价格来。你在学校里看到这些说法的时候,一定会很惊讶,这个是什么世道,不过,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一切太正常了。
没错,你是不是觉得这封信有点没有没脑?这是因为网易的编辑希望我能介绍一下自己这些年来与房子的交道,这让我想起自己是一个百万富翁,一定要用这样奇特的方式写下来,因为,如你所知,我后来不再是百万富翁了。
亲爱的孩子:
你爸爸是个穷人,至少和你同学的父母相比,不能算个有钱人。爸爸喜欢对你说,钱不但不是最重要的,甚至不是很重要,其实,爸爸不是一个不在乎钱的人,只是挣不来钱而已。相信你经常会对父母有钱的同学心生羡慕。也许你会想,我的爸爸如果是个百万富翁就好了。
孩子,你可能不知道,你爸爸曾经是百万富翁,可惜在你记事的时候,我早已经不是了。你爸爸这一辈子都属于那种手上没有钱的人,许多年来,我一直没告诉过你,其实,我一直在等待你的成长,等到你有一天能理解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过的时代时,你就会读到我这封信。
孩子,你现在读到的这封信,在我写给你时,你还是液体,我无法确定你会在未来的哪一年出生,因为在写这封信时,我还是光棍呢。也许,我这一辈子就是今天手头最宽裕,也是听上去最富有的时刻,你知道吗?你老爸现在是百万富翁。
其实,现在你爸爸还欠着交购房首付款时借朋友们的近十来万元钱,银行里更欠着几十万贷款,不过,我在写这封信三年前买的房子,就是在东四环外那个,当时总价是80多万,而现在的卖价差不多有180万元。就是说,你老爸坐在家里啥都没干,资产凭空增值了一百多万,虽然我还无力一把就偿还掉朋友们的借款,但你老爸千真万确是个净资产过百万的富翁了。
我从来没向你讲过这段辉煌的历史——我竟然是个百万富翁!你知道百万在今天是个什么概念么?200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中国的年人均收入不过才1.5万元。
当然,这不是因为这个百万富翁是个纸面上的百万富翁,实际上什么都算不上,而是因为以你的阅历,很难理解我们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的全部家当全部资产,几乎就是房子,大家整天想的就是房子、更大的房子。——其实,我很早就知道,当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以后,更大的房子就不再是大家关注和追求的东西,因为你们这一代人会关注些“生活中更有意义的东西”。而我们这个时代,注定是疯狂地追逐房子,也许这是来自过去的一种补偿吧。
虽然经济学家曾总结说,人均GDP3000美元到7000美元的阶段,人们会不断追求面积更大的住房,但做这个总结的人,不是中国人,他一定不知道中国人曾经经历过的住房短缺的苦。所以,他没特别强调,也不会知道,房子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是多么的疯狂。
在我小的时候,一家四口人,住的房子从来没超过70平米,最小的时候甚至只是30平米的单间。在1980年代之前,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甚至是逐渐减少的,因为城里盖房子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因为只有国家才能盖房子,由于住房投入严重不足,住房困难问题,越是大城市就越是严重,可人们居然能够忍受。从那样经历和环境中走过来的中国人,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忍受的,还好,每个月要交的房租也低得可怜——房子都是国家的,只是分配给个人使用而已。
之后,社会一点点富裕起来了,人们住的房子就一点点大了起来。我的同龄人第一次住楼房,就是在1980年代。1995年,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单位分的100平米的住房,比我父母的面积要大得多,而且只花了4万多元。——在那个时候,房子大小和有无,完全取决你在什么样的单位,以及,你在单位的地位。
那时的北京住房极为紧张,在我分到房子的两年前,我曾到北京旅行,住在表哥家,他两口子是40多平米的房子,那房子还不是他的,是他当大官的岳父的,我怀疑他和我表嫂只见了几面就结婚,怕是看中了表嫂家能提供房子,当时他说,如果在他的研究所论资排辈等,估计得等到2003年以后——后来很快就不用了,如果不是他们全家很快到了日本定居,几年后,房地产市场放开,住房制度改革,他要想在北京有个家,不必非得等着单位盖房子,因为中国有了房产商,只要有钱就能实现有房的愿望。我第一次到北京时非常迷恋这个城市,吞咽着口水说,我以后也要到这个城市来,表哥当时同情地看着我说,怎么来呢?
是啊,当时我表哥那样有单位的人好歹有房子可分,而我到北京打工,就没有什么人会给我分配一套房子,甚至像我这样的外来打工者,如果早几年到北京谋生,甚至租房都不太容易租到,虽然总有一些在单位拥有特殊地位的人会有几套房子,但这样的人不多,而且可供选择的余地也不多。
再然后,这个社会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到北京这样的城市,不需要户口之类乱七八糟的复杂程序,只要你找到一份工作就成;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你不需要单位分给你一套房子才会有房子住。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切,才会有一天有你这个把自己完全当作北京人的外地人的孩子。
我在南方的那套房子,居然很多年下来都没看见涨价,而北京的房子却在疯狂上涨。这可以理解,这么多人都要到北京来,住房的提供速度赶不上需求增长速度,自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然而,事实却并非仅只如此。我把家乡的那套价格翻番的房子卖掉后,北京的房子涨到我手头的钱离买房的首付还有极大的距离——有关这一次房地产泡沫的前因后果,你们的课本上有,而且你们老师也在课堂上举了很多细节,我就不多说了。
总之,在泡沫垮台前,你老爸一度成了百万富翁,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按照我们今天的流行语就是,你老爸“被百万富翁”了。
好了,顺带说一下,我最近十年在北京的住房生涯吧。2006年买房之前,我几乎把北京东西南北各个角落都住过一圈。2001年我租住的第一间房大约7平米,月租400,后来与人合租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分得20多平米,每月摊700元租金——在北京住房价格一路狂飙时,租金倒只是缓缓上升。
在写这封信时,北京的房子的租金与售价悖离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以我现在的房子为例,如果按现在的均价,三成首付,每月的月供估计得达到7000多,甚至更高,但租出去,只能租出2700上下的价格来。你在学校里看到这些说法的时候,一定会很惊讶,这个是什么世道,不过,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一切太正常了。
没错,你是不是觉得这封信有点没有没脑?这是因为网易的编辑希望我能介绍一下自己这些年来与房子的交道,这让我想起自己是一个百万富翁,一定要用这样奇特的方式写下来,因为,如你所知,我后来不再是百万富翁了。
本帖的助威记录:助威总计 0 点 | 查看全部记录>>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