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初期,无论宝贝闹与不闹,妈咪那颗悬着的心是怎么着也难以放下。究竟谁能给妈咪一颗定心丸,让妈咪的焦虑心情一扫而去?
妈咪焦虑1:宝贝入园后,突然发现宝贝并不真正具备上幼儿园的能力。
现在,不少妈咪因工作紧张而把宝贝寄养在亲戚家里,或者请保姆帮着照看宝贝。看着宝贝离开妈妈也很健康、快乐,就对宝贝特别放心,但同时也对宝贝的发展、需求等方面不是太了解,因而对宝贝能力的判断出现偏差。尤其那些平时很活跃,不怎么认生的宝贝,妈咪更容易忽略宝贝入园前的适应问题。即使宝贝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已经“达标”,但是在心理素质上,他还是像大多数宝贝一样,无法避免分离焦虑。
焦虑缓解法:
为了提高宝贝尽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妈咪应重点训练一下宝贝的能力:
生活方面——宝贝吃饭以自己用勺吃为主,以大人偶尔喂为辅;可以自己大小便,或者知道告诉老师要大小便了,家长还要事先训练宝贝蹲坑或者坐便;能自己或者配合大人穿脱衣服;能自己睡小床,初步养成午睡习惯。
语言方面——说话比较清楚;听明白老师的话后有一定的语言、表情或者动作反馈;在成人的启发下,能简单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感受。
交往方面——在集体场合敢于说话;对其他小朋友有朴素的同情心;知道不用“打、砸、抢”的方式跟小朋友交往。
心理方面——能在外面与小朋友玩一会儿,不过分依恋父母。
妈咪焦虑2:宝贝在家被宠惯了,到了幼儿园,老师却不能给予宝贝母亲般的关爱。
宝贝新入园,对环境和老师陌生,老师对宝贝也陌生,妈咪不放心是合情合理的,尤其是想着宝贝在幼儿园老师面前,不能像在家里跟妈咪在一起一样,纵情依偎、撒娇,妈咪的心里就禁不住酸溜溜的。看着宝贝不放心妈咪离开的神情,些许畏惧地听从老师的安排,妈咪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哎,世上只有妈妈好!离开妈咪的宝贝好委屈!”“缺乏母爱和亲情”是家长自然流露的“心情词汇”,但不是对幼教职业判断的“理性词汇”。
焦虑缓解法:
要在观念上理解教师之爱与母爱的差异。母爱是伟大的,但宝贝要健康成长不能仅仅依靠母爱,还需要教师之爱、同学之爱。教师之爱虽然没有母爱那样缠绵、感性,更没有血缘之亲,但是执着、专业、理性,所以,付出绝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和体力支出,其中渗透着专业特点和理智之爱。
要接纳教师与宝贝之间适度的距离感,其实这点空间有利于宝贝接受教育,培养宝贝的自理能力与独立性。
如果发现教师的某些关照与宝贝的实际情况不太贴近,可以与教师直接沟通,有助于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商讨合适的解决办法。
不在宝贝面前表露对教师的不满,维护教师在宝贝心中的信任和热爱。
妈咪焦虑3:宝贝上了幼儿园,很长时间都难以摆脱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程度与宝贝的依恋发展阶段密切相关。6-24个月的宝贝处于依恋关系单一化阶段,并在24个月到达高峰,即开始寻找跟自己关系最近的人,并对其产生强烈的依恋。只要这个人一走,他就完全没有了安全感。妈咪哪儿去了?难道她不要我了吗?一定是她不要我了!宝贝就是这么错误地判断着。因此,这个年龄段宝贝的分离焦虑最厉害。24个月以后,宝贝开始有能力把依恋对象伙伴化,能够暂时容忍妈咪离开一会儿,知道她走了还会回来,并不会抛弃自己。长到36个月时,宝贝对分离现象的正确判断和适应能力就更强了。由于现在的宝贝大多居住在比较封闭的单元楼房中,与成人相守的比较多,与同龄人接触的少,这种生长环境拉长了依恋关系单一化阶段,导致很多宝贝到30个月才进入依恋对象伙伴化阶段,从而加重了分离焦虑。
焦虑缓解法:
妈咪在风和日丽的天气要多带宝贝出去转转看看,多给提供接纳新环境的锻炼机会。
与宝贝玩捉迷藏的游戏。妈咪躲起来,爸爸牵着宝贝找,但是不要很快就被宝贝找到,培养他“妈咪走了还会回来”的意识,这样,他才会相信你在幼儿园门口说的那句话是真的:“宝贝乖乖,妈咪下班就来接你”。
24个月以后的宝贝已开始具备依恋对象伙伴化的基本能力,妈咪要主动引导和培养宝贝对他人产生信任和安全感,不要多情地故意"煽忽"母子相依不舍的情绪。
孩子入园,父母也应参与教育
现今,许多年轻父母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自己孩子。还好孩子到了能被幼儿园“收留”的年龄,往里一送,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因缺少父母与幼儿园的默契配合,他们的教育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在这里,专家给这类父母一些建议:
让幼儿园老师熟悉你
做到这点并非太难,只要你下班后偶尔提前半小时送孩子进幼儿园或来接孩子时多蹲半小时与老师交流,哪怕只是彼此问问好也是有益的。
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了,不单单向老师请假,还要问问老师孩子的课程上到什么地方,在家里可以给孩子补补课,这样孩子返园时,可以与其他小朋友相互交流。幼儿园安排的家长会一定要请假参加,老师及时将孩子的成绩和缺点向父母汇报,父母要予以重视;与此同时,父母也要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正反两个方面都要如实向老师讲清楚,这样才便于老师因人而教和因事而教。
给老师留下及时联系的电话或电子邮件地址,你的孩子在园里若发生任何问题,老师可随时随地与你联系。如果你外出公干,最好告诉老师便捷的联络方式。
要重视孩子的小伙伴
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你的孩子来说十分重要。你要知道你孩子的朋友并见见他们的父母。周末的时候花点时间请这些小朋友到你家来玩,当然也应放心让你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玩。要让你的孩子因有自己的朋友而感到舒畅愉快,这对他们今后的社会交往非常重要。
与孩子主动进行交流
每天晚上确定一个特别时间,大约15分钟,认真听听你的孩子谈谈幼儿园的情况,问一些问题,作出积极主动的解释,从这样的谈话中你可了解孩子更多的情况。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知道如何去帮助教育他。
坚持每天花半小时给孩子讲故事或陪他读书,这将刺激孩子的大脑健康发展。大脑研究表明,朗读可以在智力、感情、身体等各方面促进孩子的发育,并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感情纽带,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词汇和概念 ,激发他的思维能力。
赞扬孩子的良好表现
要表扬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好行为和好成绩,当然在家里的好表现也应受到称赞。采取多种形式来奖赏孩子的积极态度和合作精神。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他就处于健康快乐的环境中,使他有一个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的精神。
解读入托易发病症,还你健康宝贝
入托后,由于宝宝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不是今天感冒,就是明天便秘,还会经常拉肚子,这给许多妈妈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孩子为什么突然变得那么“弱不禁风”?有什么预防方法吗?
健康问题一:经常感冒
真相解读: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宝宝的自身免疫系统功能还未发育成熟,血液中抵抗感冒病毒的IgA水平相对较低,加之宝宝刚从相对封闭的家里突然进入幼儿园,不仅使他们接触病菌的机会增多,而且从心理上也很不适应,这样都会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感冒病毒所侵袭。所以,很多宝宝在入托后会变得比原来容易感冒发烧。
防治策略:
1、注意让宝宝经常锻炼身体,如多到户外运动、游戏或做日光浴等。另外,经常初期晒太阳,避免身体缺钙,缺钙也易使宝宝的抵抗力下降。
2、合理安排饮食,注意保持营养素均衡,纠正宝宝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避免发生贫血等使抵抗力下降的疾病。
3、如果宝宝的免疫力较差,可适当补充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刺激身体产生IgA抗体,提高宝宝抗病力。
4、如果宝宝患上了感冒,妈妈要在家里精心护理,可以暂时不上幼儿园,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健康问题二:“忍”出便秘
真相解读:
实际上,幼儿园的饮食安排中是很注意粗细搭配的,可是为什么一些宝宝却在刚入托时经常发生便秘呢?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经常“忍便”而造成。刚刚入托的宝宝,在陌生的环境中经常发生紧张,生活的适应能力较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加之贪玩不及时去排便。久而久之,就使便意受到抑制。需要指出的是,便秘会使宝宝排便很困难,他们因心里害怕排便而经常忍着不便,结果使便秘变得越来越严重。
防治策略:
1、最好在宝宝入托之前,就开始培养宝宝定时排便的好习惯。这样,待宝宝入园后就不容易因生活环境变化而发生便秘。
2、鼓励宝宝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纠正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3、在入托之前就让宝宝做好心理准备,并有意识进行能力锻炼,如经常与宝宝谈上幼儿园的事,带宝宝去参观幼儿园,让宝宝学会听他人说话以及用语言表达要上洗手间等。
4、一旦发生便秘,除了注意饮食安排和心理疏导外,可以补充益生菌。
5、避免经常使用开塞露或导泻药来帮助宝宝排便,以防长期使用使肠壁肌肉乏力,导致宝宝对泻药产生依赖。
健康问题三:经常腹泻
真相解读:
每当节假日后回到幼儿园的第一天,很多宝宝都会食欲下降,并还经常发生腹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幼儿园的饮食安排比较合理,使宝宝的胃肠比较适应。可在节假日一回到家里,有些父母生怕宝宝的胃肠在幼儿园里受了“委屈”,很多有营养的食品或是好吃的没吃上,于是就给宝宝买来各种各样的食物,或是给宝宝做上一堆好吃的饭菜,让宝宝随意吃。殊不知宝宝本来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见了好吃的才不管胃肠“同不同意”呢,经常会暴饮暴食。但是,宝宝的消化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消化食物的各种酶也较少。回到家大量无规律性进食,不仅使胃肠受不了,还会使肠道内的益生菌膜遭到破坏,结果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肠炎,导致第二天回到幼儿园发生腹泻。
防治策略:
1、宝宝回到家里一定要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让他们暴食暴饮。
2、节日期间可以给宝宝补充一些益生菌,特别是腹泻易发生季节,让宝宝的肠道保持良好状态。
3、宝宝发生腹泻时及时到医院治疗,切忌擅自服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抗生素肠炎等疾病。
入园小贴士
2岁宝宝入托利多弊少
2岁、2岁半的孩子要不要入托?这是许多父母很想知道的问题。同时他们普遍担心孩子在刚入托时会生病或缺少照顾。专家认为:任何陌生环境都可能让孩子感到不适应,生病也是正常现象,对智商和情商而言,早点入托有利孩子身心发展,绝不是坏事。
入园宝宝非要妈妈陪
专家表示:父母不能一辈子牵着孩子的手,毕竟他们要长大、要独立。建议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幼儿园是宝宝的学校,而不是妈妈的学校,妈妈不能跟着去”,让宝宝逐步锻炼自立能力。
另外,专家还建议: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幼儿园,比如每天上午只要上半天,从9点到11点,父母可以陪同入园,让孩子逐步适应幼儿园环境,让他们了解到在幼儿园可以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感到上幼儿园是一件有趣、开心的事。
亲子园不能代替幼儿园
一些父母盲目认为,只要双休日去亲子园就可以代替幼儿园。
专家表示:亲子园毕竟还是辅助教育。建议父母可以在双休日带孩子去亲子园,而平时还是应该在幼儿园接受教育。比起亲子园,幼儿园有更好的师资力量。通过同伴和师幼间的交流、游戏,可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发展脑力智能,这些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亲子之间的影响。科研表明,经过入托儿所、幼儿园托班的孩子,无论在适应性和反应上明显要比其他孩子快。
--------------------------------------------------------------------------------
我认为无论你在训练,在幼儿园里肯定和家里不一样的,肯定存在一个差别,因此,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学会适应,他的适应能力只要强,适应幼儿园的时间就会短,同时,刚入园时,孩子要闹一段时间,甚至是哭,这是必须经过的阶段,有思想准备就行了,
哈哈,我是幼儿园老师,该讲的大家都讲了。我就向家长们推荐一款“名字条”吧。它是洗水布料,可以把宝宝的名字打印在上面然后缝在衣服、裤子、被子、枕头等物品上,非常方便实用的。
我家有哦,来[童品衣家]看看哦。
或者有什么入园问题也可以来和我聊聊,哈哈。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