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儿童早期教育

3岁以前的家庭教育实践与体会在这种客观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我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呢?回过头来总结,我们认为在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一)科学喂养,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据研究证明,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和饮料,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球蛋白,还有能帮助消化的各种酶及免疫因子,能够增强婴儿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免疫机能。母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因此更适合喂养婴儿,既方便又卫生。而且通过母亲的哺乳,可以进一步加深母子之间的亲情传递和感情交流,这对于婴儿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只要有母乳,孩子就应该尽量用母乳喂养。因此,从我们孩子一出生,就坚持用母乳喂养。由于出生时孩子的体质十分弱,连吃奶的力气都没有,只好在家里用一个吸奶器,先把妈妈的乳汁吸到一个大瓶子里,然后送到医院,由护士用滴管滴给孩子吃。一直到1个月后,孩子身体基本恢复正常了,才会自主吃奶。两个孩子喂奶直到6个月才断奶。在这半年的时间里,虽然孩子先天不足,但由于一直吃母乳,生病比较少,体质恢复得也比较好。孩子在断奶前,我们先适当辅以其他的食物,如蒸蛋、稀粥、烂面。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时,我们让孩子尝遍五味,以刺激孩子味觉的发育,防止以后偏食和挑食,并逐步过渡到正常的一日三餐。断奶之后,我们坚持让孩子喝牛奶。虽然牛奶的营养价值不如母乳,但仍然是喂养婴儿的好食品。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钾、磷、镁、锌、铁、铜、钙、维生素A、B2、卵磷脂,有乳糖、蛋白质、酶酞、激素等等,坚持喝牛奶,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与生理发育,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吸收能力。我们对孩子的吃饭坚持定时定餐,要求孩子吃饭时,不能玩耍,要保持安静;在吃饭前后不做剧烈的运动,保证能够很好地消化;也不哄孩子吃饭,让孩子养成吃饭的自觉性;对孩子的饭菜以新鲜和营养平衡为主,不追求高档。我们平时比较注意控制孩子吃零食,因为零食吃多了,必然会影响孩子正常吃饭时的食欲,影响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大部分零食并没有多少营养价值,很多零食含有大量的防腐剂和染色剂,对孩子的生长和发育不利。在平时尽量让孩子饮用凉的白开水,既有助于健康,又经济实惠。因为开水自然冷却后,水的密度、导电率等理化性能都会有所改变,其生物活性要比自然水高出四五倍,容易被人体吸收,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改善免疫功能。经常饮用凉白开水,可以预防感冒、咽喉炎和皮肤病。我们尽量控制孩子食用冷饮和汽水,因为这些饮料太凉、太甜,对肠胃刺激太大,容易影响孩子正常吃饭的食欲,引起消化系统和口腔的疾病。另外,甜食过量,会影响到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从而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由于我们对孩子的喂养比较注意两个孩子的身体能够正常发育,并且弥补了先天的不足。孩子到2岁半时,身高和体重达到了中国城市儿童体质标准同年龄的平均水平,3岁时,达到了中等偏上的指标。如今,哥俩身高都超过了父亲,长到了一米八十多的个头,这与他们受到后天的精心照料有关。(二)塑造性格,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从许多成功者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家庭为孩子奠定一个健康、良好、积极的性格和心理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比教孩子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尤其是3岁前的儿童,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与父母亲和家庭其他成员相处时间最长,因此,对年幼的儿童进行性格塑造,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家庭不可推卸的职责。儿童的意识是从无到有的点滴积累过程,性格是通过意识的积累而逐步形成主观表现,因此,一个人的性格主要是由后天培养教育而成,并不是有人认为是“天生”的。一般情况下,小时候形成的性格特征,即使长大了也很难改变的,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对他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处世是有重大影响的。列宁曾经说过:“假如你们将来不愿意悲伤,那就不要忽视你们孩子的任何一件极为细小的行为。”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童年时代的一些最初的印象,会在人的一生中留下痕迹。特别是小时候被激发的上进心,将成为一生成长的动力。”在培养教育孩子的性格和道德等问题上,如果一开始没有搞好,以后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纠正一个坏习惯往往比养成一个好习惯更困难。就像做米饭一样,要把夹生饭搞熟,比重新做一锅米饭困难得多。但是,我们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是不允许从头再来一次的!所以,对儿童的教育就要抓住件件小事施教,特别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尝试、第一次犯错误和第一次懂事理的表现,纠正错误也要在首次上多下功夫。我们对自己孩子从来不娇惯,也不过分保护孩子,而是在保证孩子不生病、不发生危险的前提下,尽量多摔打孩子,多磨练孩子。在孩子吃的方面,我们保证孩子吃好、吃饱,但不需要让他们吃得太好、太饱。不让孩子去追求高档食品,平时尽量控制零食,不许孩子挑食,家里做什么饭菜,就吃什么。平时在家做饭时,从来不问他们:想吃什么?这个吃吗?那个吃吗?盛到碗里的饭、夹到碗里的菜,必须吃完,不能浪费。在孩子穿的方面,我们保证孩子有衣服穿,穿干净衣服,但不让他们穿得太好、太讲究。家里有比他们大的孩子穿剩下的衣服,只要能穿的,要接着往下穿。并时常提醒他们,要保持衣服的整洁干净。在孩子玩的方面,我们要保证孩子有玩具玩,但不买太多、太高档的玩具。我们对买玩具很注意选择,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对动脑和动手有帮助的玩具。原则上不买电动的高档玩具,因为昂贵而复杂的电动玩具,虽然外表华丽精美,自动化程度高,但给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很小,就对孩子智力发展和动手能力培养来说,还不如让孩子捏捏橡皮泥,搭搭积木有益处。而且高档玩具,价格通常都比较贵,好看不好“动”,容易损坏。我们给孩子买的玩具一般都是能拆装组合的玩具,价格比较便宜,而且规定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只能玩一两个玩具。我们要求孩子对玩具要爱惜,但只要不是有意破坏,拆坏了也没有关系。记得我们曾经给孩子买了一套玩具,名字叫“工具台”,是木制的漆成五颜六色的钳子、扳手、螺丝等东西,孩子非常喜欢,整天拿着钳子扳手这里拧拧、那里扳扳,到处找东西要修理,这套玩具一直玩了好几年。这套玩具既让他们动手,又动脑,还启蒙了他们的修理能力和积极性。一直到现在,家里有些东西坏了,他们都会尝试着把它修好,这也许与小时候打下的基础有关。在培养孩子好的习惯方面,我们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尽量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平时,我们不过分哄孩子,反复告诉他们,有什么愿望,可以向家长提,家长可以答应,也可以不答应,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不能无理哭闹,哭闹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影响别人,是不道德的行为。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我们注意从点滴抓起。比如:玩具玩好后,要放回原处;自己的衣服换下来要放好,不能乱丢;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家里有客人时,要保持安静,不能大声说话和叫喊,对客人要有礼貌,客人来时要打招呼,走时要送客人;与家人外出时,要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要自己走路,尽量不要让家长和别人抱。记得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外出,走的路比较远,孩子走累了,也走不动了,为了不耽误时间,刚把一个孩子抱起来,另一个就说:“你有腿不会自己走哇,怎么让爸爸抱呢?多丢人啊!”弄得被抱的孩子很不好意思,一个劲地央求:“爸爸,你放我下来吧,我休息休息,就能走了。”(三)启迪智力,给孩子一个聪明的头脑根据科学家对儿童大脑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在1~6岁时大脑发育处于高峰期,当他们到6岁时,大脑的重量已经达到成人大脑的90%。这说明儿童的早期教育对他们终生产生重要影响。在启迪幼儿的智力方面,有很多家长都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少年大学生那威在其幼儿智力启蒙阶段,语言发展十分迅速,这对她后来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那威10个月时,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话,12个月时,就能很流利地说话了。1岁半时,开始认字,4岁就可以读报了。少年大学生冯珑珑还不会说话的时侯,他的父母就着眼于对孩子观察的早期培养。稍大时,在观察的同时,注意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特点,启发思维。为满足孩子动手的欲望,常常给他买一些动脑筋的玩具,如积木、魔方、七巧板等。少年大学生黄达伟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为他准备了许多积木、智力拼图和彩色玩具,让他抓、摸、看。经过父母的培养,使他8个月时已会玩积木和拼字游戏。黄达伟会说话后,父母针对儿童语言发展迅速的特点,将不同事物的名称分别用汉语、泰国语和英语表达,没多久小达伟就能用三种语言与大人进行简单的对话。通常小达伟在家时对爸爸说中国话,对妈妈说泰国话,到外面则说英语。根据别人总结的经验,我们在启迪孩子的智力方面主要是采取了“四多”的方法,即“多说、多看、多想、多干”。1.多说多说,是指我们对孩子要多说话和鼓励孩子多说话,双向的语言交流。因为语言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幼儿期是孩子掌握口语的最佳年龄期,在正常的生活和教育下,孩子的口语发展通常要经过三个时期。1岁前,是语言的启蒙阶段,孩子本身不能用语言表达,但是能听语言;一两岁时,主要是通过听别人的语言,理解词汇,积累词汇,并开始使用词汇;3岁以后,在掌握语言、语法和应用词汇方面有了迅速发展,可以很好地表达完整的句子。一般说来,在5岁左右就可以基本掌握一门口语。当我们的孩子还是婴儿时,我们并不认为孩子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就对孩子光做不说。其实,如果边做边说,孩子此时是会有所理解的,只是不会说话。我们认为这种不会说话可能是发音器官的控制与协调问题,大脑早就具有接受语言的功能了,因为孩子在听说话时表情上是有反应的,一旦发音的障碍被突破,语言就像打开了闸门,滚滚而来。因此,我们常常用正规的语言来表达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用缩略语来与孩子交流,使孩子能够尽早感受语言,接受信息,开发大脑的语言功能,当孩子开始说话时,有更好的语言基础。当孩子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时,要鼓励孩子多说,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提出各种观察和思考中的问题。我们始终认为,不会提问题的孩子,是不善于思考的孩子,久而久之,思维就会有惰性,影响智力的发展。我们让孩子多向大人提问题,提的越多,提的越难,我们越鼓励,从来没有因为孩子提了问题,或者我们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而感到不耐烦。记得有一次,孩子的母亲带孩子坐班车去她的单位,车上有很多小孩,别的孩子都很安静,唯独我们的孩子问题不断,汽车开了近一个小时,“为什么?”的问题提了一路。下车时,车上的人对孩子的母亲说:“你的孩子哪来的这么多的问题啊?什么都问。”正是这种爱说、爱问,使得我们孩子养成了对任何事情都很感兴趣,喜欢钻研的性格。2.多看眼睛是智力的窗户,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吸收进来的。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观察力,他的智力很难达到高水平。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众人之上。”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俄国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实验室的墙上,写着醒目的六个大字:“观察,观察,观察!”观察,是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观察是一种知觉、思维和语言结合在一起的积极的智力活动过程,是“思维的知觉”。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人类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从观察开始的。因此,要发展孩子的智力,不提高他的观察力是不行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纵然是复杂的,但普遍的特点之一是观察力差。人类在出生的生命早期阶段,视觉发展存在一个敏感时期,在这个时期,视觉发育有很大的可塑性。按照“用则进,不用则退”的生物进化规律,只有加强对视觉感官的刺激,才能尽快使视觉系统发育成熟。这个敏感时期是从孩子出生后几个月到8岁左右,其中最重要的是3岁以前。这个时期,既是视觉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判断力的重要时期。3岁以前是培养孩子感知自然能力的大好时机,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观察时缺少目的和方向,也缺少观察的细致性、独立性和概括性,特别是观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比较差,往往容易受到干扰而使兴趣转移。另外,由于孩子年龄小,还不具备是非判断能力,欣赏能力也很弱,他们的是非标准、美和丑的标准等等,依赖于家长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灌输。所以让孩子多观察,培养观察的敏锐性,同时要通过观察,启发孩子思考,培养思考的敏锐性。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三个步骤。首先,让孩子观察之后要复述。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多看,是为了积累,关键是让孩子将看到的事物和经过留到他的脑海里,成为知识的积累。比如,孩子被别人带出去玩了,回来说:“真好玩,今天玩得真高兴!”那我们就问他:“什么东西好玩啊?”“你碰到什么高兴的事啦?”“你看到什么东西啦?”等等。使孩子对他的经历和他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概括、提炼,加深记忆。第二步,提醒孩子注意细节。我们并不满足孩子看到了什么,而是让他注意细节,掌握事物的特征。我们发现观察力强和观察力弱的孩子,对事物特征的描述差别很大,说明对事物的细节观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去了动物园,回来后都说看到了老虎,让他们分别讲讲老虎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一口气能说出十几个特征来,而有的孩子只会说:“老虎大”,“老虎会xxx”。第三步,让孩子发挥联想。我们经常让孩子从观察到的事物中,思考一些问题,先由父母提出“为什么?”让孩子去想,当然这些问题大部分孩子是回答不了的,需要父母给答案;然后,让孩子提出“为什么?”还是父母给答案;最后,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由父母提给孩子,让他们去找答案。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父母把孩子所看到的相关事物,引导他们找出关联关系,以致今后在观察事物时,发挥他们自己的联想,逐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了一条波浪线,然后问二三岁的孩子像什么。观察力强、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可以回答出几个、甚至十几个答案,如“绳子”、“河”、“水”、“山”、“蚯蚓”等等,而有的孩子只能回答一两种答案。这说明了这些孩子在观察力和想象力上训练的差异。在家里或外出,可以随时确定一种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比如:观察一件工艺品的形态、颜色、特点、制作水平;观察做饭、做菜的全过程;观察山水、树木、花草。为了提高观察效果,还可以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家长与孩子还可以互相评议,看看观察得仔细不仔细,描述得逼真不逼真。如能经常这样做,一定会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在提高孩子观察力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注意力,是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注意力强,就能较长时间将精力完全维持在某一事物上,能够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地完成一项工作。根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有障碍和成绩不好,并不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注意力的问题,他们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学习的效率很低。提高注意力的训练,可以从对孩子的观察能力入手,让他们较长时间集中精力进行观察,养成好的习惯。一些能够帮助静心,需要集中精力和需要认真观察的文娱活动和游戏,也可以用来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3.多想让孩子多想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性和规律性的联系。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形式大都借助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很弱。例如,在玩皮球时,一旦皮球滚到床底下,通常会钻到床下去捡。而稍大一些的儿童,或者经过大人的提示后,就可能会借助工具(如扫把、棍子等)去捞。3岁以后的儿童在取得一些经验之后,就会从动作思维转向形象和抽象思维,开始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判断,对结果进行推理。因此,家庭要让孩子多想,多思考,创造条件让孩子尽快从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和抽象思维。通常启发孩子的思维可以通过游戏来训练,比如进行对物品分类和归类的游戏,找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游戏。有些拼图的游戏对启发孩子的思维是很有好处的。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想象力,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在想象条件下完成的,但是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他们的想象常常与现实混淆,容易把游戏中的行为带到生活中去。丰富孩子的想象力首先是要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这是孩子想象力的基础。要丰富孩子的知识,就要让他们多观察。因此观察力和注意力又是最基本的。有了这些基础条件,可以通过讲故事和做游戏的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据说,德国诗人歌德的母亲从他两岁开始就天天给他讲故事,而且每次都有意不讲完,让歌德自己去想象。第二天在继续讲故事之前,先要问问歌德是怎么想的,然后再讲下去。歌德母亲这样有意识地培养歌德的想象力,对歌德以后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和剧作家,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游戏和玩具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像智力拼图、积木、手工制作等都是很好的游戏和玩具。但要注意对游戏和玩具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孩子的智力水平,难度过高和过低,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此外,练习画画和乐器对孩子想象力培养也能起到有益作用,激发孩子的兴趣,扩展孩子想象的空间。另外,提高孩子想象力很重要的方法是让孩子动手,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和提高想象力,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心灵才能手巧。手巧的人,他的思维和想象力通常是很活跃的。我们十分注意孩子3岁前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他们讲故事,记得当时有一套书非常好,其中有《百首诗歌》、《百则寓言》、《百个童话》、《百位名人》等等,天天念给他们听,有时也让他们编故事、续结尾。让孩子玩一些智力拼图,比较差异。每当孩子在找这些不同点和相同点时,表现得十分兴奋,往往能够找出连大人都不易发觉的差别。通过让孩子多想,发挥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拓展想象力的空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多干让孩子多干,也就是让孩子多动手,尤其是让孩子参加家庭成员在场的活动。通过让孩子参加家庭活动,树立起参与意识,培养责任感,提高动手能力。首先是树立孩子的参与意识。我们在进行做家务时,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适当地分配给孩子一些事去做,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个成员。让孩子干活,我们从来不怕麻烦,因为有时候孩子做得不好,反而添乱,还不够家长收拾的时间。我们分给孩子的活,经过孩子的努力,基本上都是能够胜任的,使孩子在承担和完成任务时,有自豪感和成就感。在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鼓励孩子,使他们保持高昂的积极性,始终保持兴趣。久而久之,在我们家庭中,家务事要大家一起做,已经成为一种概念和习惯。后来孩子上学了,每天作业做完后,都会自觉地帮助父母做家务。直到现在,上大学后住校了,难得回家,仍然还是一回家就帮助我们做家务。其次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通过让孩子动手,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苦,体会到他们现在吃的、穿的和用的,都是来之不易的,父母亲带孩子是十分艰辛的。特别是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比较容易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优裕,不容易理解生活的艰辛。通过劳动,使孩子逐步懂得珍惜物品,懂得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好,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最后是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动手和动脑是相辅相成的,动手可以促进动脑。人类的进化,首先就是四肢中手和脚的功能分离,手指的灵活和协调性,促进了大脑的快速发展。因此,多动手,既是锻炼手的功能,提高小脑的协调性,也是为了促进大脑的发育。诺贝尔奖获得者尼尔斯·玻尔的父亲就是这样理解和这样教育子女的。在玻尔很小的时候,就买了一套钳工工具给他玩,并让他修理家中损坏的物品。这对于玻尔长大后,在物理学上有极强的实验能力和制作能力,是有很大影响的。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在某个方面有着较强动手能力的人,在其他方面进行动手操作时能力也往往比较强。这就是能力的迁移。传统的智能观念把学习看成是单纯的读书,而实践证明,这种智能观念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也是不符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父母,就是敢于对传统的智能观念进行突破,把育智的重心放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上,这的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让孩子动手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在婴儿期,可以利用一些玩具,先训练孩子抓和握的能力,两手的协调能力。在幼儿期,可以用积木、拼装一类的玩具,来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适当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如让孩子扫地、擦桌子、叠衣服等,这些也都是训练孩子动手能力的好机会。通过让孩子多说、多看、多想、多干,启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很关键的是家长的方法和态度,将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比如说,要鼓励孩子提问,但是孩子问的问题一多,家长不耐烦了,或斥责孩子,或有问无答,几次下来,孩子就不愿意提问或不敢提问了。比如说,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但是孩子因为好奇心把玩具拆坏了,或把家里的东西损坏了,家长就训斥孩子,规定这也不许,那也不准,几次以后,孩子就不想再动手了。比如说,要扶持孩子的创造力,但是家长对孩子创造出的成果感到幼稚可笑,总是批评或不屑一顾,久而久之,孩子也没有创新的积极性了。当然,在让孩子动手和观察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安全,防止意外。有一次,小哥俩对墙上的电源插座发生了兴趣,电器通过它才能工作,冰箱插上才能制冷,电视插上才有图像,电风扇插上才能转动有风,他们很好奇,想探探里面究竟会有什么,就拿了一根铁丝插进去,顿时被电打得大叫起来。事情发生后,我们对孩子讲了电产生的简单道理和电的作用,以及如何安全用电,这样举一反三的效果就很好。经过早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孩子在智力和能力方面的表现比较超常,较一般孩子更显聪慧,表现为记忆力好,观察力强,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也都比较强。在不到3岁时,我们曾经用《斯坦福—比奈智商测量法》测他们的智龄大约在6岁。当时3岁组的测试题全部通过,4岁组的题也全部通过,5岁组的题除个别题外也全部通过,6岁组的通过约3/4,7岁组的通过约1/2。按当时给定的计算方法,智商在160以上。在进入北京八中少儿班时,学校也做了智商测定,尽管没有公布具体数值,但宣布的结果是超常,因此,这个少儿班也叫“超常儿童试验班”,录取的孩子都具有超常的智商。按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说法,如果一个儿童在3岁时,他的知识水平要早两年的话,那么这个儿童就是“超常儿童”。这样的超常儿童非常聪明,根据统计,往往几万人中才有一个。后来,我们从刘卫华女士所著的书中得知,“哈佛女孩”刘亦婷情况与我们孩子非常相似,刘卫华女士在女儿刘亦婷3岁时,也用类似的方法测智商,其结果是小亦婷的智龄为5岁4个月,智商为183。刘卫华女士认为刘亦婷能够成功地进入哈佛大学,得益于她的早期教育。由此可见,早期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孩子来到人世最初3年的教育,从科学喂养,性格塑造,启迪智力入手,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身体健康、性格健全、聪明可爱的儿童。实践证明,这3年的教育非常重要,为今后十几年、以至几十年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我们孩子14岁刚上大学时,有专家对他们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测试方法每一种测试结果分为1~10个等级,第5级为中间值。以下是几项主要指标的分值:聪慧性——大双:10,小双:9。高分特征为聪慧,富有才识。稳定性——大双:9,小双:10。高分特征为情绪稳定。有恒性——大双:7,小双:9。高分特征为有恒负责。自律性——大双:8,小双:6。高分特征为知己知彼,自律严谨。其他几项指标测定也在中间值偏上。根据测试结果,专家们对他们俩总的评价是:生活适应顺利,克制性强,责任心强,聪明敢为,富有才识,自律严谨。进行这次测试活动时,主持测试的专家并不知道我们的孩子14岁上大学的情况,完全没有人为的主观因素,因此测试是比较客观的。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评价我们对孩子早期教育的结果。

很好 多谢------------------------------------------------------------------------社区营销专家q:525093551 提供顶帖机 跟帖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如何做好儿童早期教育”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