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宝宝恋物
宝宝依恋物体的情形因人而异,有些宝宝恋物的时间很短,而有些宝宝则能一直持续到上小学时。另外,虽然有些宝宝已经基本不再恋物,但是某些突发事件却可能激化宝宝的焦虑状态,让他再度退缩到不安全的状态,进而重新恋物。比如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父母离异、遭受暴力侵犯、与亲人生离死别等。尤其是那些生病住院的幼儿,更是需要熟悉的物体作伴。
据张学龄医师回忆说,曾经有一位做骨髓移植手术的宝宝,一住院就显得焦躁不安,根本无法配合治疗。直到家长把宝宝的日常用品送来之后,比如枕头、棉被、玩具等,他的状况才有明显缓解。这时就能看出恋物的积极作用,因为住院对宝宝来说不仅有着生理上的疼痛,还要与熟悉的亲人分离,如果能有自己熟悉的物品作伴,那就相当于一种心理治疗,有助于提升宝宝的自我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只要宝宝对物品的迷恋程度没有影响到生活作息,那么家长就无需过度担心。除非是宝宝的依恋行为变成了极端状态,几乎要把依恋物品24小时带在身边,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比如奶嘴,如果只在宝宝哭闹不休时拿来使用一下就可以,一旦宝宝经常口含奶嘴不放就麻烦啦,这不仅容易造成门牙突出变形,而且也很容易产生蛀牙。更何况嘴巴里整天塞着奶嘴,宝宝就不愿意开口,学习说话的进展也会很缓慢。
依恋期因人而异
随着宝宝成长环境的不同,对于物体的依恋程度也出现明显差异,其关键在于宝宝所处的环境以及主要照顾者的忍受、认知能力。
乳房的依恋——约至2岁
宝宝咬乳房的目的不一定是饿,有时只是一种情绪反应,“咬”的动作成为替代语言的工具。到了2岁以后,随着宝宝开始学习语言、能够表达情绪,这种情况将会慢慢戒除。
奶嘴、奶瓶的依恋——可至3~4岁
长时间咬奶嘴、奶瓶,将影响宝宝上下腭的咬合度、牙齿发展以及语言学习。当进入语言能力发展期之后,最好尽快戒除。
玩偶的依恋——可至6~8岁
如果宝宝坚持随身携带玩偶,否则就拒绝出门或上学,甚至为此在学校与同学争吵、阻碍人际关系发展时,请家长及时介入,帮助宝宝改掉这个习惯。 如何戒除恋物习惯
对许多父母来说,要抽掉宝宝的奶嘴、旧毛毯巾、枕头,那可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善良的出发点总是换来宝宝的哭闹不休,然后又跌进妥协的深渊。究竟怎么改掉宝宝的恋物习惯呢?首先,大人不要对这种习惯感到奇怪,宝宝眷恋他朝夕相处的物品属于正常现象,千万不要让宝宝觉得自己的举止是不对的。在宝宝逐渐走向独立的时候,这些物品是提供安全感的拐杖。
戒除守则1:避免强制性戒除
这是张学龄医师特别告诫的一个要点,大家可以参考以下3个渐进式戒除方法。
小布块随身带
将旧棉被切一块布料,让小宝宝带在身上,尤其适合已上幼儿园的宝宝。
多买一件
不论是毛巾、小棉被还是小枕头,当发现宝宝有特别依恋的现象时,不妨把一模一样的东西多买一件,方便替换清洗,维持基本的卫生清洁。
多找替代品
用其他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多找一些替代品。如果喜欢的东西太多,宝宝的恋物习惯就难以维持,也就更难对某一件物品保持强烈的依恋。
TIPS:处理不当易造成创伤
在经过适当的处理之后,宝宝正常的依恋行为并不会影响到人格的正常发展。可是一旦处理不当,幼童时期遭遇到了挫败,则会给宝宝的成长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如被迫与依恋物分离等。在帮助宝宝克服恋物习惯时,有些家长喜欢采用比较强硬的手段,比如涂抹辣椒让宝宝戒除奶嘴等,结果反而得不偿失,遭到宝宝更强烈的反抗。因此,在帮宝宝戒除依恋行为时,请务必注意方式方法,以免节外生枝。
戒除守则2:为依恋物举行告别仪式
在帮宝宝戒除恋物习惯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一致。不妨与宝宝一起举行戒除仪式,如戒奶嘴告别仪式,请宝宝用口述或画图方式,跟奶嘴真正说byebye,一起把奶嘴收起来、埋起来,甚至是火化或丢掉,消灭一切会让宝宝思念奶嘴的可能性。
同时,父母不妨适时给予宝宝奖励,或协助宝宝开发其他兴趣,陪伴他,鼓励他勇于探索,寻找其他更美好、更有趣的事物。或者分配一些小任务给宝宝,加强他的责任感和荣誉心,这对戒除恋物习惯也很有帮助
谢谢楼主的经验分享!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