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切忌滥用泻药!

现代人多具有健康保健意识,饮食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各种滋补品更是花样繁多,补这补那,人们对“进口”的考究远胜过对“出口”的关注。

  在我们周围,人体的“出口”障碍--便秘正困扰着很多人,滥用泻药现象也非常严重。

  2002年8月,“中国慢性便秘论坛”在北京举行。经国内200多名消化病医师讨论酝酿,推出了《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以规范和指导医生、病人正确诊治用药。

  著名消化病专家、第二军医大学消化内科许国铭教授在接受本刊专访时郑重呼吁:“医患双方都应高度重视便秘问题,切忌滥用泻药!”

重视便秘的危害

  健康人排便习惯多为一日1~2次,或1~2日1次,粪便多为成形软便。少数健康人的排便次数可达一日3次或三日1次,粪便呈半成形或呈腊肠样硬便。

  便秘,常有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在不用通便药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显著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

  的慢性便秘发生率高达15%~20%。普通人群便秘发生率为10%,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许教授介绍说,“一般人认为便秘不是病,打打开塞露就行了,这不是什么大毛病?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其实,便秘的痛苦不比梗阻少,“人真的会被大便憋死”。便秘的危害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其在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等病症伴发便秘可导致生命危险;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如痔、肛裂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不主张滥用泻药

  便秘常见且自然病程长,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长。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可能受到便秘的影响。

  近年来,30~39岁的人特别是长时间坐办公室的白领职员、出租汽车司机、长途汽车司售人员等人群,便秘发病率明显增高,精神压力过大是其主要因素。这也可以从美国人群中便秘患病率高(2%~28%)得到佐证。

  对于便秘,“多数患者自服通便药或外用药物,造成泻药滥用现象严重,这也是不可取的”,许教授强调说,“人体的健康贵在平衡,能进能出才比较完美”,道理大家可能都懂,但未必都能重视。

  造成便秘的因素很多,每个人个体情况亦不同,专家们将便秘分为出口梗阻型和慢传输型,处理的措施也各不相同。首要的是分析查找原因,分层(有无报警征象)、分级(轻、中、重度)、对症治疗。对于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功能性便秘,如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许教授建议“身心调治最重要,放松心情,多笑,多喝水,多运动,多吃粗纤维食物,便秘是可以防治的”。

点击进入——便秘:一个不容忽视的养生话题

  若有便秘史,并出现“报警症象”--年龄45岁以上,有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许教授分析道,长期滥用泻药,特别是刺激性的泻药,如酚酞、比沙可啶(便塞停),中药大黄、芒硝(玄明粉)等,副作用较多。一是剂量不易掌握,造成“便秘-服泻药-腹泻-便秘”的恶性循环,造成肠生理功能紊乱。二是形成泻药的心理依赖。长期滥用泻药还会产生大肠黏膜黑变、肠管平滑肌或神经元***变等严重后果。

综合治疗的选择

  慢性便秘需要综合治疗,目的是要恢复排便生理功能。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负担。

  排便生理教育 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坚持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同时应增加活动量。

  心理治疗与生物反馈疗法 中、重度的便秘患者常伴有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碍的表现,应予以认知治疗,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生物反馈疗法(排便训练)适用于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药物选择 主张选用膨松剂(如麦麸、欧车前等)和渗透性通便剂(如福松、杜秘克),避免长期应用或滥用刺激性泻剂(只可偶用,切忌滥用)。

  对慢性传输型便秘,还可加用促动力剂,如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等。

  对粪便嵌塞的患者,清洁灌肠或结合短期使用刺激性泻剂解除嵌塞后,再选用膨松剂或渗透***物,保持排便通畅。

  多种中成药具有通便作用,但应注意成药内的成分,也需注意长期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包括继发性巨结肠、部分结肠冗长、结肠无力、重度的直肠前膨出症、直肠内套叠、直肠黏膜内脱垂等。治疗前应注意有无严重的心理障碍,以及结肠以外的消化道异常等。

  结束了对许教授的采访,我突然联想到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谈道他的百岁长寿秘诀是--“我放得下,睡得着,吃得落,拉得出”。刘海粟老先生的百岁长寿之道,相信对我们不无启迪,这就是“放宽心-睡好觉-吃得进-排得出”。

  让我们大家记住专家的忠告,保持“进出平衡”,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

~好帖顶~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便秘,切忌滥用泻药!”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