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在网里看到一个早教老师的博客,开篇就是15岁的研究生的成长之路。文中的“我”不知道指的是不是作者,还要努力劝说孩子和家长放下心理包袱,把早教成功的案例宣传出去,为的是让更多的父母来学习。
我看完之后却只有一个感觉:真是天大的悲剧。
我知道有很多妈妈都给孩子胎教早教。甚至把目标放到什么“六个月认识几百个字”这样的标准上来。我其实也有给孩子胎教,早教。但这种方法的目标,则实在不敢苟同。如此自私和懒惰的父母,我也绝对不会去当。
我想请所有正在为孩子做这种努力的父母,包括带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的父母,还有为孩子定好努力前进目标的父母,你们先来问一问自己: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真的是为了孩子吗?还是为了自己?你们不过是把自己的心理需求强行嫁给了孩子。
这种父母看似伟大,因为他们做了很多的牺牲。实则上却是非常的自私和懒惰。因为真正的爱一个孩子要累很多,他们没有能力去爱孩子,所以选择做一个懒惰的家长。他们也是最自私的,考虑的其实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期待,而且把这种感受和期待强加给孩子,认为“我比你更了解你需要什么,我是为你好”。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忘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有的需求。
做为一个完全的局外人,我绝对没有半点权利去评说15岁的研究生是否是成功的,幸福的。是否值得宣扬。但同样,别人也没有权利去劝说要把这“成功的案例” 宣扬出来。他现在看来是很成功,取得了这样那样的成绩。但是我很奇怪,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正当的心理上的变化和需求他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呢?还是根本给扭曲了压根就忽略了这个过程?他的叛逆期在哪儿?他的一帆风顺是好事还是坏事?一岁学会认字,二岁会阅读,还没睡醒觉妈妈就把字条写好放在孩子枕头底下,等孩子醒了自然会看。我也很奇怪,他的游戏时间在哪儿?他的伙伴在哪儿?
不要以为孩子高高在上就是好事。皇上权利最大,还要自称“孤家寡人”。为什么?因为他太高了,孤独!那么多人围着讨他欢心,言听计从,三千嫔妃,都要孤独。想想你的孩子是否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他是否不会孤独!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把早教的目标定在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正常的或者较好的交际能力这些方面的培养。我想我们不是要培养出一个考试的机器,也不是一定要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是要培养出一个勇敢的,坚强的,会生活的活生生的人来!等有一天,我们死的那天,可以放心的闭上眼。他可以养活自己,可以自己寻找快乐,如果有了坎坷他可以勇敢的面对。如果仅仅是一个“天才”,你真的能闭眼吗?他一旦遭受打击的时候,他能挺的过去吗?这样的例子闭着眼睛数都能数出几千例来,为什么还要执迷在这个怪圈里?
不想再提那些血淋淋的例子,但是,请不要忘记:考上清华的女生因为有生以来第一次没有名列前茅就跳楼自杀,母亲哭着说后悔不该逼她上清华;不要忘记可怜的夏斐虽然考试名列前茅,却因为没有到达母亲规定的分数而被活活打死,之后不堪压力自尽身亡,媒体都把矛头指向了教育;不要忘记一个北大的男生因为在一次考试中有一科不及格,就受不了刺激而疯掉了;不要忘记一个可怜的三岁女孩因为没有准确的发出“芒果”这个音,就被父母以教育的名义鞭打至死。。。
我赞同早教。但是我们当父母的,做早教工作的,能否把我们的目标改一改?能否是为了给孩子建立起一个快乐的人生打基础?能否让他在该玩的时间里尽情的玩,该学的时候尽力的学?
回头我们自己的成长历程,我真的很想再问一句,如果你的性格有你不满意的地方,如果你的生活有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如果你交际的时候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如果你和爱人的关系有不知所措的时候。。。请回头看一看,难道不是和我们自己的父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吗?
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我的想法也许未必正确。我即不是早教老师,也不是心理专家。我只是一个母亲。曾经有人说“两个民族的战争其实就是母亲的战争”,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孩子,也爱所有的正在成长的孩子。我希望这些孩子都是真的成功者。我希望我的儿子即使有一天去当木匠,也是一个快乐的木匠。也许这不是大多数家长的目标,但这是我的目标:我要你快乐,幸福,我的孩子。
楼主说的很对,谢谢楼主分享!
支持楼主,我xxx宝我就不让他学那么多,我觉得孩子就应该玩耍,就应该开心的度过童年,童年只有一次。偶也一直认为宝宝小的时候就是应该让他们尽兴的玩,到该学的时候自然会学的~~点击进入我的专卖店!
支持楼主的观点.孩子应该有一个孩子的童年!
我的宝宝快四周,明年会选几个班给他上上,但不会给太大压力的,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当看到同学学很多,而我啥也不会时,我常常很自卑支持楼主!!!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