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改革和教育开放

学制改革和教育开放刘义忠最近,《中国青年报》有篇回顾1922年壬戌新学制改革的文章。从今天看来,1922年壬戌新学制为中国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小学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当时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输送了优质生源,造就出一大批科学文化领域的杰出人才,如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以及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等。时下,教育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将对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目前已组织全国五百多位专家分头开始调研工作。今年1月7日,《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向社会发布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我看,壬戌学制改革值得借鉴,改革我们的学制,让教育更加开放,不拘一格降人才。1922年壬戌学制改革很有个性。 胡适先生说:“新学制的特别长处,在于它的弹性”首先,“弹性”对乡村教育尤为重要。在壬戌学制之前,中国已颁布过四次壬戌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1912年壬子学制、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由于此学制系统由清末递嬗而来,而清末学制几乎完全抄自日本,当时已不能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1915年以来新文化运动开创的生机勃勃的局面。故1922年的壬戌学制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学制以7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看得出来,这7项标准十分重视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兼顾人的个性发展。不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7条“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壬戌学制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段。普通教育阶段模仿美国“六、三、三”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但按照中国国情,小学又分两段:初小4年、高小2年。对于这一点,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新制六年小学,在乡僻之处,虽不易办到,然四年国民小学,或优为之。”其所言“四年国民小学”即“初小”。 新学制的指导者和起草者胡适在1922年《对于新学制的感想》一文中说:“新学制的特别长处,在于它的弹性。”他还现身说法—— 这个弹性制是很需要的。现在死板板的小学对于天才儿童实在不公道,对于受过很好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也不公道。我记得十七年前,我在上海梅溪学堂的时候,曾在十二日之中升了四级。后来在澄衷学校,一年之后,也升了两级。我在上海住了五年多,换了四个学校,都不等到毕业就跑了。那里学制还没有正式实行,故学校里的升级与转学都极自由,都是弹性制的。现在我回想那个时代,觉得我在那五年之中不曾受转学的损失,也不曾受编级的压抑。陶行知则从乡村教育的角度来说明“弹性”之重要,他在1921年发表的《师范教育之新趋势》一文中说,乡村教育不发达,可说已达极点……这种城乡不平均的现象,各国都不能免,但是我国的乡村,未免也太吃亏了。恐怕也非城市人的福哩;至于教材方面,乡村和城市也大不同。例如电灯、东洋车之类等,在城市是常见的,但在乡村的学校里要教起这许多教材来,就很困难了。还有放假一层,乡村和城市也不同。什么蚕假、稻假咧,那里能够把部定章程来束缚它!时光过去八十余年,而我们的教育却更加严重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首先是教材脱离实际,有一篇《志愿者支教笔记》写道,拿着三年级的教材(西南师大版),我常常犯愁:太多内容超出孩子们的理解了,我不知道该如何让他们与外界对接。比如,数学课本中讲面积问题时,常有计算一面墙壁,或者一块地板需要铺多少块瓷砖,用哪种瓷砖划算的问题。看着四处透风的木头墙和泥土墙,学生很难明白瓷砖是做什么用的东西。……此类例子举不胜举,语文、科学课本中也很常见。 说的是《山里娃念城里娃的书》。事实上,现在是幼儿园上小学内容,小学一年级教材甚至涉及高中的逻辑知识。乱套了。没有了只是的系统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像一个大锅一样,全都一锅煮。说到“弹性”,如今就更没有了,现在是一统天下,垄断经营,一考定乾坤,一卷定终生,根本没有灵活的余地。不让留级,更不让跳级,转学要收巨额的择校费,有那么自由么?在一个班级里,即使小学,分化严重,差别很大,但已成定局,一晃就是三四五六年 ,好也是,差也是,既不能跳,也不能留,好也在这里呆着,不好也在这里混着,这就是当今呆笨的教育模式。怎么能够让优等生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呢?又怎么能够实现真正的公平呢?大学招生更是如此,出类拔萃人才进不去,个性人才进不去,特殊人才进不去,而那些靠总分第一的万金油式考生得意洋洋,怎么会有如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以及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等呢?如今有人仍然主张政治挂帅,所谓强调人文精神,难道以上科学家就少了人文精神么?!教育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面对当前的国情和教育实际,打破沉闷空气,实现教育开放,把教育办活,办的人民群众满意。

钱钟书、鲁迅先生、华罗庚要是在现代,他们也或者也会是“民工”一类的了。想想他们的一生,就知道中国的教育问题出来哪里了!!!

中国的教改,我们不知道是向何方去,老师们也不知、连教育部的决策都也一塌糊涂,信不?否则他们就不用年年折腾学生的了。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学制改革和教育开放”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