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甲型流感防控常识北美、欧洲等地爆发了新型流感疫情,不断有感染和死亡病例报告见诸各种媒体,这也成为广大百姓关心的热点。近日,记者就此话题对省疾控中心专家进行了专访。专家指出,其实只要正确认识和了解甲型(H1N1)流感,做好个人预防工作,是完全可以控制疫情和避免被感染的。
■潜伏期就可以传染人
据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田万春介绍,今年3月份从墨西哥等国家开始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是人流感病毒的一个新变种,人对它普遍没有免疫力,即人人易感。通过呼吸道和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患者在出现症状的前一天即有传染性,即在出现症状前的潜伏期就可以传染人,且存在不发病的隐性感染者。
一旦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出现的症状和表现与以往的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正常食用猪肉不会感染
证据表明人通过吸入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空气和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器具感染,目前没有发现猪将该病毒传染给人的证据,食用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
■咳嗽喷嚏纸巾掩口鼻
5月份气温怡人,不少人喜欢外出旅游。专家提醒,此时旅游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
据田万春介绍,在旅行时要做到与检疫及卫生人员合作,完成必须的出入境程序及检疫措施。切勿乱抛垃圾和随地吐痰。垃圾应放在垃圾箱内。如需吐痰,应用纸巾包好,然后丢入垃圾箱内。
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大小便后、进食前、处理食物前及触摸过公共物品后都应用洗手液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及口,如需触摸,应先洗手。如没有洗手设备,可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洗手。
外出时一定随身携带口罩,以便自己和同团人员有呼吸系统病征时使用。在吃饭时应使用公筷及公匙,不要与人共用饭盒及饮品。带纸巾或手帕。打喷嚏及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帕掩着口鼻。不要混用毛巾及私人用品,以免传播疾病。
需要提醒的是,有身体不适,尤其是发热,或者在过去十天内,曾经与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即曾照顾患者、与患者同住、或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人员,最好不要外出旅游。
■旅游发热及时就医
在外出旅游时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热、咳嗽、流涕时,要通知酒店及领队和导游或相关人员。这时患者及其照顾者应立即戴上口罩,并且尽快找医生诊治。
旅客若被当地医生怀疑或证实染上甲型(H1N1)流感,需留在当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同行人员如无必要,应减少与患者接触,并遵照当地医生指示,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措施。同行人员需按照当地卫生及检疫部门的要求,安排下一步行程和所须的检疫措施。
在结束旅程后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也应及时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系。
■逛完商场注意洗手
对于喜欢逛商场的人士来说,此时更应该注意个人防护常识,尤其在回家后一定要把双手洗干净。
田万春说,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条件,用洗手液(肥皂)彻底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在接触眼、鼻及口前;进食及处理食物前;大小便后;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触摸过公共物品,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处理被染污的物品后;探访医院及饲养场前后;接触动物或家禽后。
一般情况下,当双手有明显污垢或可能被体液沾污,例如大小便后或逛完商场后,打喷嚏及咳嗽后,应用洗手液(肥皂)及清水洗手。如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含70~80%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
正确洗手的步骤:
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加入洗手液,用手搓出泡沫。
最少用二十秒时间揉搓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搓时切勿用水冲手。
洗搓后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用干净毛巾或擦手纸彻底擦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
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擦手纸包裹着水龙头,再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乘坐公交戴口罩
虽说减少外出可以避免感染流感,可有时候外出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外出时怎么才能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呢?对此,专家建议不妨戴口罩。
田万春说,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有发烧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照顾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病人时,都应该戴口罩。尤其在繁忙时段人流稠密的时候;在密封式的车厢或船舱内;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的人员;以及曾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应从最后接触日起连续十天戴口罩。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社交接触的人员也可戴上口罩。
另外,乘车船时最好保持车厢或船舱空气流通,如车窗或船窗可以打开,应适量打开车窗或船窗。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