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爱"伤了孩子

在多年的中学生心理咨询中,最不能让人释怀的是无辜孩子的不满或怨恨,迷惘父母的无奈或伤心。孩子的问题,父母的泪水让人伤心,孩子问题的背后原因,更让人痛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绪或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都几乎无一例外的有家庭原因,也就是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而产生问题的根源在父母身上。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孩子因“爱”受伤,父母因“爱”伤害,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同时,又“可怜天下孩子心”。其原因主要表现为:1、非理性和“近视”的爱记得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在外边拣到一个蝶蛹带回家,不几天,看到里面的蛹变成幼蝶,在茧中狭小的天地痛苦的挣扎,无法摆脱茧的束缚,善良的孩子不忍心,便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茧壳,带着臃肿的身体和笨重的翅膀的幼蝶终于出来了,但不久就翅膀干瘪,随之就死掉了。原来,幼蝶在茧中的挣扎是在锻炼、完善自己,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从而使自己得以生存和飞翔。可见,恰恰是“替蝶破茧”的“爱心”,害死了这只本可翩翩起舞的蝴蝶。在心理咨询中发现,很多家长也经常犯类似的“爱心”错误。他们忽视了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面对困难、挫折的挣扎拼搏的束缚和磨炼,常常用“剪刀”剪去孩子遇到的束缚和磨难,为孩子铺平道路,孩子在生活中几乎不用克服什么困难,不用付出,就很容易得到满足。故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用于发展自己能力,磨练意志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培养出来的孩子,依赖性强,很难具有努力探索以解决问题迎接生活挑战的能力。这种“替蝶破茧”般的爱,恰恰成为孩子面对和解决矛盾的障碍,为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2、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有关调查表明,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52%的父母通常的方式是唠叨,另有的15%常常责骂孩子或者与孩子生闷气。心理咨询的结果表明,唠叨、责骂和生闷气,永远也不可能让孩子幸福和快乐。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父母,其心理状态中,担心和焦虑的程度较高,他们觉得“让自己担心的事很多”。多数父母甚至有意无意之中把指责、批评孩子当成了消除自身不满情绪和不安心理的主要方式;还有一些父母,对“孩子快乐”的理解比较狭隘,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感受;也有一些学生描述,在家庭成员的交往中,批评和指责过多,父母过分的否定孩子的意见或者压抑孩子的情绪。结果,往往使得孩子对父母既恨又怕,在心理上产生不满、紧张、恐惧甚至抵抗心理。3、过高的期望和滥施权威几乎所有的父母,即便不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心理也憋足了一股劲:孩子一定要比我强。孩子成了实现父母理想的代替品,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过分担心和高度焦虑,用孩子的所谓前途打压孩子,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滥施权威,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允许,而父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开口就批评了,顺口就要求了,孩子一有反驳,就拿出做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造成孩子过度情绪压抑或心理创伤,同时,父母的心累也成了百累之首。4、家长自身的性格问题父母都是成熟独立的个体,有个人习惯性的生活做事方式。同时,随着社会的竞争激烈,工作的紧张,生活的烦恼,人际的复杂,容易出现急躁情绪。在来访的学生中发现,父母情绪急躁、火爆等是引发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有许多父母,通晓科学的教子知识,但由于自己的性格原因,往往无法理智的处理孩子的问题,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无法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怖、焦虑和偏执等心理问题。面对学生这些心理问题,对父母提出以下建议:1、调整心态从来访学生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发展,把亲子关系简化为学习成绩好坏的关系。学生对父母的关怀视而不见,缺乏做人的责任感、同情心、合作意识等。实际上,“一个人按照现在社会要求来讲,应该是人格,加知识,加能力,加健康,等于贡献,加财富,这里人格是打头的,这是素质的核心,人格不良什么都谈不上。”家长应具备的心态是: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别,允许失败,培养耐心。美国心理学家布里顿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成人给予的指导越少,孩子参与的程度就越高;成人给予的指导越多,孩子参与此项活动的程度就越低。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家长应多一些旁观,少一些干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替代,通过“一分管、三分导、六分等”,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探索的宽松氛围,让孩子自己经过挣扎“破茧而出”。2、正确面对孩子的错误孩子是在不断犯错误和纠正错误中成长的,面对孩子的错误,一般的家长认为,小错误可以不管不问,犯大错误时再批评。实际上孩子的错误,无论大小,一定要纠正。在批评孩子时,原则是不伤孩子的自尊心,保持冷静的态度,以理服人,而且立场要始终如一,有分寸,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培养正确的是非观。3、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是一个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丰富心理需求的独立个体,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有原则的引导和帮助孩子,承认差异,适当的满足其需求,不能一味的以关心孩子的前途为借口,把成人的要求强加给孩子。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4、视“孩子是到我们家问路的客人”父母“因爱伤人”,孩子“因爱受伤”、过度的唠叨、责骂和批评,都是源于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距离过近,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致。把孩子视为到我们家问路的客人,热情、礼貌、理智地接待,协助孩子上路,独立地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父母的心态和教育问题,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明白,失去理智的“爱”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必须知道:要孩子走得快,就必须摔跤;要耐劳,就需吃苦;要有胆量,就得走夜路;经验,只有孩子从教训中去总结,才记得牢;只有健健康康、踏踏实实地的做好人,才有可能踏踏实实的做好学问。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别让"爱"伤了孩子”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