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药材交易中心旁边有两家牛肉汤的小店。一家叫“马记”,另一家叫“张记”(因为牵涉到人家的隐私,我就用这个叫法代替吧)。两家店是几乎同时开张的。刚开始,“张记”生意十分兴隆,喝汤的人得排队等候,来得晚就吃不上了。张记的特点是:牛肉给得多,口感好,碗特别大。相比之下,马记就不一样了,首先是肉没有那麽多,牛肉切的薄,跟纸一样;特别一点是给的豆腐干丝好像很好吃,不过加的汤多,一碗里面差不多有半碗多纯汤。因此,好多人开玩笑说,马记是纯牛肉汤,“纯汤”。有一段时间,马记的门前冷冷清清。
有一天早上,因为我起床晚了,只好来到马记的牛肉汤店。吃完了一碗牛肉汤,老板走过来,笑着问我怎么样。我实话实说:“味道还行,就是肉有点少。”老板笑了笑,竟还带出几分满意的样子。我说:“你怎么不学学张记呢?”老板看着我说:“学他什么呀?”我说:“你看人家多好的人气。。。。。。。”老板反问我:“我为什么要学他呢?”沉思了一下,老板自我解释说:“我知道了,你是说,来我这边吃的人少,是吗?”我点点头。老板建议我过段时间以后再来,看看是不是会有变化。
那一段正是冬季,我们自然泰的生意很好,每天都有很多电话打过来要货,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有不少客户到交易中心时买中药时看到我们的产品都积极订货,而且成都的国药会我们开的也不错,所以好久没有时间跑去喝牛肉汤。大概有两三个多月后,我实在忍不住对牛肉汤的思念,就趁着星期天早早去喝牛肉汤。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马记的门前居然真的排起了队。我很好奇,也排队买了一碗,看看碗里的牛肉,仍然更多的是汤汁,和以前没什么两样,吃起来,也是从前的味道。老板脸上仍然挂着憨厚的笑。爱思考点关于营销的我趁着老板空闲时候笑着问:“能告诉我这其中的秘诀吗?”
老板说:“其实,我和张记的老板都是从一个师傅哪里学过来的。”我有些惊讶:“那你们做的牛肉汤不一样呀?”老板说:“是不一样。张记做的牛肉确实给得多,我真比不上;但我的牛肉都是精华,懂行的人都知道赖牛肉是切不成太薄的,虽然他的牛肉看着多,但算一下价钱,根本没有我的成本高;而且我的牛肉汤是加入好几种骨头,骨头都是我跟咱们亳州西关那些阿訇有关系才搞到最新鲜的,再配上调料,不经过12个小时熬制我是不让出锅的,所以我的汤就给的多,张记在这方面就不如我了。”见我还有些不解,老板继续解释:“这是我老爹从小教育我的。我小的时候他就经常教育我说,做人做事要想长远,就必须有自己的特长。到我做生意时,他还告诉我‘吃’的生意最难做,因为众口难调,人的口味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山珍海味,经常吃也会烦。人们吃腻了张记的牛肉汤,就自然会到我这里来喝汤。时间长了,人们自然会有比较。习惯了阿诗玛的,吸吸软中华那是享受,但习惯了软中华的,肯定回过头吸阿诗玛不舒服。”
7月10号,我们开过北京的新特药会回来,去喝马记的牛肉汤时,他们光服务员就有十几位了,而张记的牛肉汤馆已经关张了。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