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快乐,孩子才会快乐

打造快乐孩子需要快乐父母
有一句话说的好,快乐与朋友分享,快乐便会增加一倍;烦恼向朋友倾诉,烦恼便会减少一半。其实这句话用在父母与孩子的身上也是很适合的。
自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做父母的就希望孩子能有快乐的生活、快乐的求学生涯、快乐的人生,并为此尽心尽力地付出:看各种各样的育儿图书:和有经验的人交流养儿之道;学做各种孩子爱吃的菜肴;打听哪里有好的学习方法、补习中心等等……
父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知道快乐的孩子学习效率高,快乐的孩子愿意帮助他人,快乐的孩子更能经受挫折!成功的人不一定快乐,可快乐的人一定是成功的!
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快乐呢?
事实上,孩子们的快乐大部分来自于我们父母,不仅仅是来自于我们所给的丰富的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我们的快乐精神!父母是孩子的快乐之源,父母快乐,孩子才会快乐。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快乐父母呢?如何才能打造快乐孩子呢?以下六条建议可供参考:
一、带上“赞美眼镜”
  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赞美他,比如当他写了一篇好的作文时,你要能及时地予以表扬,而且要尽量地具体:“你描写的这处场景很生动,这个形象塑造的很成功。”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快乐的礼物。它能在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二、爱的“大餐”和“小点心”
  一个生活在充满爱意的家庭中的孩子是最快乐的。美国某人际关系专家将父母对孩子的爱分为两种:爱的“大餐”和“小点心”,他指出:爱的大餐是指每天3回,每次至少3分钟主动地表达对家人及孩子的爱。爱的小点心有很多种:可以是额头上的轻吻、一句衷心的赞美、一声谢谢,费时不多,但功效神奇。不论是大餐还是小点心,父母都必须全神贯注。
三、从小对孩子进行幽默训练
  研究表明,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人际关系也要比一般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挫折,他们往往过得比较快乐,也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业。而人的幽默感大约有3成是天生的,7成则须靠后天培养,所以父母一定在这一方面加以重视。
四、智慧带来快乐
  养育孩子需要父母的快乐,而父母的快乐需要靠智慧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来看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妈妈在厨房洗东西,听到她的儿子在院子里跳个不停,妈妈好奇地问:“你在玩什么呀?”孩子回答:“我跳到月球上去了”当时这位妈妈愣了一下,但她很有智慧,随后她很温和地说:“喔,千万不要忘了回来呀!”许多年后,这个孩子长大了,他成了地球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的名字叫阿姆斯特朗。
  五、学习沟通技巧,学会了解孩子
  亲子间的沟通不良,是绝大多数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快乐。父母在与孩子沟通前,一定要先了解孩子此时此刻的情绪和心理,因为每一种情绪和心理的背后都有某种动机,你只有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机后,才能和他进行有效的沟通。
  六、珍惜家人共聚的时间
  许多人在回忆自己成长中所经历的快乐场景时,往往最先想起的就是家人团聚的时间。比如用餐的时间,节假日的活动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一生中最快乐的回忆。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这样说道:“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越来越亲近。”如果你要创建一个彼此没有距离的快乐家庭,那就从餐桌上开始吧!
  让幸福感伴随孩子每一天
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持久性快乐,让幸福感时刻伴随在孩子身边,就等于是给了孩子快乐的源泉和动力。
如何给予孩子幸福感?父母首先必须认识到,对于孩子来说,幸福不是你送的芭比,不是你给孩子买的最新的动画片,也不是你给他的一柜子的衣服。真正的幸福有着深刻的内容。
权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事实上,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依次建立两个幸福感:“首要幸福感”和“次要幸福感”。
首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的爱的完全确证,是明确地毫无疑问地坚信,父母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这个幸福感的完全建立,是孩子3岁左右。3岁之前,孩子需要父母经常地向自己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爱。首要幸福感一旦确立,终生不会动摇,孩子也不再需要父母时刻在自己身边才能够感觉到爱。
次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快乐,如搭积木、过家、拉小提琴等。
首要幸福感不牢固的孩子,次要幸福感也很难健全。因为他们的快乐过度依赖于外在的“成就”:是否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食品、考试成绩是否好、老师是不是喜欢我等等。如果顺利,就特别高兴;如果不顺,就感到受挫折。这样的孩子,精神不独立,对人、物、事的依赖性特别强。
因此,父母要随时随地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具体可参考以下九个建议:
  一、尊重孩子
  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孩子是独立的大写的人。外在强加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是痛苦的,尊重孩子比送他贵重的玩具更能让他幸福。
二、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对孩子来说,你能专心听他倾诉是很重要的事情,这表明你在关注他,即使他讲述的事情你可能已经听过一遍,但是不要打断她,只要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就好了。
三、接触自然
  孩子一起去滑雪,一起骑车,一起在公园里玩,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健康、更茁壮,还能让他拥有更多的欢笑与快乐。经常运动能让孩子身心放松,能让孩子有健康的体态,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完成一些体育运动而获得自豪感。如果你鼓励他去做他喜欢的运动,或许他还能从这项运动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四、表扬得有技巧
  不要只对孩子说:“做得真棒!”当孩子有进步的或者掌握了一门新技能的时候,你要能指出你观察到的细节,说:“你描述的英雄真形象,好像就在我的眼前。”或者“我喜欢你这种画树的方法”,这些形象的语言远比一句空洞的赞扬要好得多。
  父母对孩子微笑等于对孩子说:“我爱你!”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一定要拥抱他。专家指出,每天给一个孩子4次拥抱,仅是生存需要;给他8次拥抱,他能保持好的状态;给他16次拥抱,他才会成长。父母要记住,每次微笑和拥抱对孩子都是有好处的。
六、向孩子表示爱意
  把握爱的“质”和“度”,坚持物质的爱与精神的爱相结合,坚持“大爱”与“小爱”相结合。向孩子表示爱意,这是孩子最基本的需要之一,这能让他感到自信,感到安全。
七、教孩子关心别人
  孩子需要感受到他是集体中有价值的一员,所以父母要让孩子能够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触及到别人的生活。给孩子更多接触别人的机会,让助人为乐的感受慢慢走进孩子的心灵。比如,你可以选一些他不想要的玩具送到孤儿院。在超市里,让他选一些家里不需要的商品援助给贫困区。
八、让艺术走进孩子的心灵
  古典音乐对促进大脑发育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接触音乐、舞蹈、以及其他任何类型的艺术,都能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弹钢琴、听宅给孩子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这是孩子表达对自己、对世界的感受的一造性的方法。这种感觉来自于孩子对艺术的感受过程,无论是在学钢琴,还是参加幼儿园的演出,都能让孩子觉得他是优秀的。
  八、让艺术走进孩子的心灵
  古典音乐对促进大脑发育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接触音乐、舞蹈、以及其他任何类型的艺术,都能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弹钢琴、听音乐能给孩子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这是孩子表达对自己、对世界的感受的一种创造性的方法。这种感觉来自于孩子对艺术的感受过程,无论是在学钢琴,还是参加幼儿园的演出,都能让孩子觉得他是优秀的。
  九、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
  每个孩子在某个方面都有天才般的本领,为什么不让他展现一下呢?他喜欢书吗?你做饭的时候让他读给你听;他对数字很敏感吗?购物的时候,让他帮你挑选价格最合适的商品。当你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并展现出你对他的表现很满意时,你就开辟了另一条让孩子更自信的道路。
与孩子分享快乐
快乐越是与人分享,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分”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的人也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关爱和友谊。
分享是快乐的大门,学会分享,孩子就进入了快乐的城堡。父母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不仅有利于协调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信任,也能使父母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对孩子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持不愿分享或不想分享的态度,就无法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这样,孩子对父母的信赖也势必减弱,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势必会大打折扣。
对于父母来说,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分享孩子的点点滴滴,并能够或多或少参与进去,那么,无论是喜乐烦恼,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爱丽丝的女儿玛丽发现姥姥每次炒出香喷喷的菜后。总要先用小盘盛出来一些。
“姥姥,为什么要单独盛出来一盘呢?”她好奇地问。
“留给你妈妈呀,她还没有下班呢!”姥姥说着。同时把饭锅盖严,“玛明,你盛过饭后要记得把盖盖紧,不然等你妈回来饭就凉了。”女儿仔细一看,发现留下的菜又多又好。
有一次,她神神秘秘地跑来告诉爱丽丝:“妈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在姥姥家,谁晚回家吃饭谁合适!“分享”。对于幼小的她原本是一种“新发现”,到了后来,习惯变成了自然。
女儿上一年级时的一件小事令爱丽丝至今难忘.
  “圣诞节”联欢会上,老师发给每位孩子一份节日礼物:两块巧克力。
拿到巧克力,女儿就飞快地跑来找爱丽丝:“妈妈,给,礼物,分你一半!”说完,把一块巧克力塞在爱丽丝手中。
“好!谢谢你!”当着女儿的面,爱丽丝立刻把巧克力放进嘴里,“好吃,好吃,真好吃!”
女儿高兴着跑回座位上去了。
爱丽丝身边的一位妈妈羡慕地说:“看你多幸福啊!你瞧见前面那个小胖子了吧,就是我女儿。你看他一个人吃得多香啊,居然瞅都产瞅我一眼。”
听了这话,爱丽丝觉得女儿懂事了,懂得了分享。很快,女儿上小学六年级了。
很快,女儿上小学六年级了。记得一个周末的下午,爱丽丝正在单位加,女儿突然从姥姥家打来电话:“妈,你今天下班回姥姥家好吗?有好事!你早点回来!”
“哎!”爱丽丝答应得特痛快,手里加快速度干活。
一个小时过去了,“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呀?”女儿又打电话来催了。
爱丽丝抬头一看表,快7点了。“好!我很快就回去。有什么好事呀?可不可以先透露透露啊?”“我不告诉你!等你回来就知道了!”嘿,女儿居然还卖关子。
时间飞逝,又一个电话打来,活还没有干完……
等爱丽丝回到家,天早就黑了,女儿已经睡了。“你这女儿真没白疼.”母亲说着,把爱丽丝领进厨房,“你看看,这是你宝贝女儿亲自做的水果沙拉。她一直等着你回来,想和你一块吃,可你老不回来!你看,她都没吃,就等着你了!”
看着女儿的杰作:一道水果沙拉竟然竟然做得五彩缤纷:白色、粉色、绿色,真美!想象得出,女儿在创作这道菜时是多么用心!她是想和妈妈共同分享这艺术的杰作。
12岁的女儿,以一颗与人分享快乐的爱心,亲手制作了这份礼物。并以“家传”的分享式,留下了她一份小小的心意。爱丽丝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幼小的心灵,诚挚地把自己创造的快乐,无偿地奉献给别人。
品尝着女儿的沙拉,又甜又咸。甜的是沙拉,成的是爱丽丝感动的泪水……
  这就是分享的幸福。就这样,“分享”成为了凝聚爱丽丝家人的力量。
总的说来,和孩子一起分享快乐,有利于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不但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与信任,而且可以教会孩子为人处世,促进孩子身心的良好发展。所以,父母一定要尽可能与孩子分享快乐。
  与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欢做的事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不见得与父母相同,当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时,孩子经常执著地去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呢?是支持还是反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陪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因为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方法。
 台湾的黄启珩是一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优秀女士。在谈到教育子女的经验时,她的最大体会就是要多陪孩子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黄女士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孩子的教育。她说:我的两个儿女现在都在美国读博士后,别人都问我怎样才把孩子教育得这样优秀,其实答案很简单,我所做的只是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并注意多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黄女士说到了两件令她难以忘怀的小事:
一件事是,女儿小的时候,很喜欢天文,对星座特别感到兴趣,常常半夜邀请我陪她出去看星星。也许很多父母会很自然地反应说,这么晚了还不睡觉,看什么星星!如果父母这么一泼冷水,孩子的兴趣可能被浇灭,孩子的才气也可能从此就被扼杀。所以,不管当时我有多困,多累,我都一定会亲自陪女儿出去注视着星空指指点点,和女儿谈一些日常琐事和人生哲理。直到今日,女儿回想起这件事,偶尔还会撒娇地让我陪她去看星星。女儿后来拿到高能物理博士,或许就是从看星星的兴趣中培养出来的吧!
另一件事,是关于儿子的。儿子到美国念地球物理学后,我还是经常想办法做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情。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但我仍然想方设法让儿子感觉到我的支持。每当我发现报纸杂志上面有与地球物理相关的报道时,我便剪下来,传真或者寄给孩子。儿子很感动,他把这些资料都贴在寝室的四周墙壁上,同学们问资料是从哪里来的,儿子总是骄傲地告诉同学们是妈妈提供的。
在说完了自己的教育心得后,黄女士给人们提出了一些建议:现在,很多父母都抱怨陪孩子的时候太少,但我觉得陪孩子做一些事,关键不在于时间的多少,常常唠叨自己的事情,反而会让孩子反感。要陪孩子,主要是陪他们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而不是父母喜欢的事。父母还要多听孩子的心声。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这样亲子间的相处才会变得珍贵、和谐,孩子也会听话,会用心体谅父母的立场和辛劳。
黄女士的建议可谓用心良苦。父母应该明白,孩子所喜欢做的事情,往往是他的优势所在,而且正因为喜欢,他才会非常地专注和投入,并很有可能在这一方面取得成绩。所以我们要像培植幼苗一样地去培养孩子的兴趣,陪他们做喜欢的事情,去发展他的兴趣,使孩子走上一条快乐的人生之路。
……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父母快乐,孩子才会快乐”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