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很重要: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前几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有关自我保护的文章,和甜甜一起认真的阅读了一下,搜了一下,没找到那篇文章,只找到类似的一篇文章,这篇主要针对稍大一些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针对可遇到的问题,妈妈们应该多给孩子讲讲,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情境一:遭遇绑架  2005年5月的一天,家住江干区的9岁安徽女孩琪琪在142分钟内,经历了人生最难忘的经历。下午,琪琪拿了五角钱,出门到对面的小超市去买本子。在小超市门口的一只垃圾桶边上,琪琪遇到了两个30多岁的男子,开口就对她说:“你妈妈有点事情让我来接你,走吧,车就在这里。”琪琪被扔进了车子后座,才明白过来,这两个人就是老师平时说的坏人。  琪琪想起老师说过的话,装作已经被吓呆了的样子。也许是看到琪琪一动不动地坐着,这两个人贩子便没有再把她的手捆上,自顾自开车,聊天。  车子开出一段路,那两个人下车去了,前面的车门却没有关。琪琪爬到前座,逃了出去。一下面包车,琪琪马上跑向路边最近的一个公共汽车站,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了一辆公交车,口袋里原准备买练习本的五角钱用来买了车票。  上了公共汽车,琪琪觉得自己安全了些,不过在哪里,怎么样能回家,她却一无所知。后来琪琪找到了协管员身边,把家庭住址和父母的电话写在纸上。后来警察把她送回了家。  对策:  此类情况容易发生在低年级的孩子身上,他们容易轻信陌生人的言语,从而被拐走了。教育孩子平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对陌生人的搭话一定要小心。如果有人来问路,既不要拒绝,也不要亲自带去。只要仔细指明方向就可以了。  要对坏人常用的一些作案方式、方法有所警惕:    1、伪装身份。冒充警察、某部门人员、水电气暖的修理人员、推销人员等,使孩子放松警惕,便于他们下手。  2、编造事由。有时坏人谎称他有什么困难,需要孩子帮助解决,利用孩子的同情心,使孩子放松戒备。  3、利益引诱。有时坏人利用孩子的虚荣、贪财心理,送些礼品和钱物,用小恩小惠使孩子渐渐地钻入他的圈套。  教育孩子如果遇到这些情况,脑子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免上当,受到不法行为侵害。  孩子一定要记住家里的电话,父母的手机,一旦被拐带了,不要大哭大闹,要让坏人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逃出来,往人多的地方跑,可以寻找路边执勤的民警或是协管员帮助,或是找到公用电话打110或是家里人的电话。然后待在原地,等待来人救援。   情景二:“不好,同伴溺水了!”  2005年6月14日下午3时许,3名少年在金华江南开发区三路口村附近一个水塘里戏水时,相继沉入水中,3人均不治身亡。  3名少年中,两人为13岁,一人为12岁。当时,其中一人游到水塘较深处无力游回,另两名少年上前相救,结果3人都沉入水中。见状后,一位路过的民工立即报警。  半个小时后,三少年被相继救出水面。由于溺水时间过长,三少年全部死亡。3名少年均为在校学生,事发当天,趁着双休日出来游泳。  对策:  如果孩子发现伙伴溺水了,千万不要逞能自己下去救,这样可能会害了自己。因为溺水的人的意识是模糊的,他抓到什么都当做救命稻草,死死不放,容易将救人者也拖入水中。告诉孩子,救生员是需要经过特别培训的,不是所有会游泳的人都能救人的,尤其对未成年人来说,危险更大。  一旦孩子碰到有人溺水这种情况,不要盲目下水去救人,也不要傻傻地站着哭,应该赶快向路过的大人求救,然后赶快拨打120。  提示:游泳应该去正规的场所,不能去江边、水库游泳。   情境三:“小家伙,把钱交出来!”  某日,初中女学生小梅、小秋、小雪、小文来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商店,对独自在店中的店主女儿同校学生小倩进行威胁,当场索要了65元钱,随后又强行拿走店中的烟、洗发水等物品。当晚,受惊吓过度的小倩在噩梦中大声惊叫,父母细问之后才发现了女儿长达一年来精神委靡的原因。  几天后,这4名女生在被警方传唤后供认了事情经过。由于父亲经营一家杂货店,小倩平时零花钱很多。在同一所学校上学的女生小梅、小秋、小雪、小文突发奇想,想从小倩身上弄点钱花。去年的某晚,4人在学校门口堵住小倩索要40元钱。在被拒绝后,小梅伸手打了小倩两耳光并猛踢两脚。小倩惧怕之下只好将身上所有的钱交出。4人威胁小倩,如果告诉老师和家长还要挨打。此后,4名女孩变本加厉,每次都以“不给钱,就打你”相威胁,肆无忌惮地在学校向小倩敲诈索要财物。在一年的时间里共索要财物百余次,总金额超过1500元。  对策:  现在这种发生在校园周围的敲诈事件时有所闻,一般来说,被敲诈人或者忍气吞声或者强烈反抗,但两种做法都不是最佳选择。  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以尽量减少损失、不吃眼前亏为宗旨。遭抢之时,要努力挣脱,尽快逃离,一边跑一边呼喊:“有坏人抢劫呀!”如果挣脱时有物品带不走,如帽子掉地下了,书包被拉住了,就舍弃物品,自身挣脱要紧。如果对方比你大很多,无法挣脱,可以采取先妥协的办法,把身上的一部分钱或东西给他,这时要尽量记住他的具体特征,然后回家告诉父母或老师,报警寻求援助。  提示:平时上学放学、外出办事尽量走大路,少走僻静小路。如需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   情境四:家中突然火光起  四川一名小学生家住的楼房失火,居民们在惊慌中找不到逃路。因为学过自护知识,这个孩子用湿毛巾捂住嘴,在浓烟中摸到了楼道,最终带领大家逃了出来,无一人死亡。楼内的居民把这个孩子推为小英雄。  对策:  如果孩子单独一人发现火焰时,若有能力应立即将它熄灭并同时呼救。一般火焰可用沙子或水来熄灭,油类引起的火焰则需要用沙子或用大的衣物、盖子等盖上火焰,隔绝火与空气接触,将其熄灭。电引起的失火,应立即断绝电源,再灭火。  若无能力灭火,应立刻大声呼救,切莫因怕挨骂或心里害怕,自己逃跑不管或不着边际地灭火,都会使小火变大火,而不可收拾。  遇上火灾时,孩子应该这样做:手先摸看门柄是否灼热,若灼热即示火已烧近,再开启门一小隙缝,确定没有大量浓烟涌进室内,才可将门开大些看看究竟火灾是来自哪里,若未逼进则可由大门逃出,若突然将门开得很大,可能会使大量浓烟涌进室内,立刻就会因窒息缺氧而死。  如果孩子在楼上,除非楼梯已被火封住,否则应向楼下逃生,勿向楼上跑。绝对不可乘坐电梯。  逃生时若有大量浓烟应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采用低姿势行进,向安全门或由楼梯向下或上逃生,切不可躲入床下或衣柜、厕所内。  绝不可因状况紧急,而自楼上任意跳下。可用牢固绳索或被单做成救生绳,一端系在床栏或柜子上,一端垂下窗口,沿绳慢慢向下爬。  若火源来自自己室内,应将迎风窗户关起来,可使火燃烧的速度减慢。一旦身上着火,不要惊慌乱跑,应该立即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的火苗。   提示:不要玩火。   情境五:玩着玩着掉下楼  今年一月份,当时4岁孩子林林,把自己反锁在里面房间玩,外婆和妈妈发现后,很生气地叫门。他害怕了,十多分钟后,就听见里面一声大叫,接着外面地上一声闷响,他从五楼窗户掉下去了!  万幸的是,下坠过程中,他的裤子被一楼1.5米高的铁栅栏钩住,连裤带肉撕破后,他再从铁栅栏上摔到地面,就这么一挂,身体没有直接坠地,一条命保住了。  今年二月,在白荡海人家小区,有个两岁小女孩天天从七楼掉下来了,经诊断,左胸肋骨骨折、右腿大腿骨骨折,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从小天天着地位置看,她是从朝东客厅窗户掉下的。据称李家客厅窗台下放的是沙发,要不,小天天爬不到窗台上。   对策:  随着高层楼房逐年增多,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的发生有增多趋势,这在城市中特别明显。小儿好奇心强,喜欢爬高,身材又较矮小,有的建筑物由于阳台、门窗、楼梯缺少齐全的保护装置,导致孩子从高空跌落。有的家长外出时将孩子反锁家中,孩子出于恐惧,冒险从阳台或窗口翻出,结果酿成悲剧。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不要靠近窗口,不要趴着窗口往外看,并给家里的窗子安装必要的安全设备。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张小卡片,里面写上父母、长辈、老师的电话,告诉孩子如果觉得害怕了,可以打电话给他们聊聊天。  提示:平时要教导孩子不要爬在窗边、阳台上玩耍。   情境六:学会走平安路  贵阳市乌当区野鸭乡的一个路段,7天内发生3起交通事故。3名农村小学学生死于非命,其中两名是在几乎完全相同的地点、不同时间遭遇的不测。处理事故的老交警呼吁:“能不能把交通安全知识作为授课内容?”  数字显示,每年中国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溺水。在所有儿童交通意外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孩子是在道路上受伤的。交通管理部门分析儿童发生道路交通意外主要有两种情况:儿童突然出现在机动车道上,或儿童从车前或车后突然蹿出。   对策:  教会孩子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必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边行走。  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必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注意车辆,不得追逐猛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不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路道口的护栏。不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骑自行车时,转弯前须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要突然猛拐。通过陡坡、横穿四道以上机动车道或途中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  不要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行驶。不要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曲折行驶。   情境七:网上的大哥哥变了脸  一位中学女生在网上结交了一位善解人意的大哥哥,大哥哥理解她的烦恼、劝慰她的痛苦,成了她的知音。终于有一天,大哥哥约她见个面。而这一面,大哥哥的突然变脸让她受到了终身的伤害。  中小学生很喜欢网上聊天。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给了中小学生相对大的自由度,一些学生不能控制自己言行,很容易交错网友。有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群追求时尚的小网迷们不成熟的心理进行犯罪活动。   对策:  要教育孩子慎交网友,在网上切记不要轻易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电话告诉网友;不能把自己的家庭地址和经济情况告诉网友;不要轻信网友的情况;不要轻易与网友会面,即使要会面也要事先告诉父母,然后找同学一起前往,不能单独会面。  提示: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去哪些网站,对孩子上不良的网站应该予以技术上的控制。   情境八:在外游玩迷了路  小元跟着学校的旅行团去外地游玩,在一个大型游乐场里面,和老师走散了。当时她还没觉得什么,但后来就慌了,看着天色越来越黑,园里的人越来越少,她跑来跑去,毫无头绪。她冷静下来后,找到了公园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帮助打手机给带队的导游,最后小元终于归队了。小元很庆幸的就是自己记住了带队老师的手机号码。   对策:  从孩子记事起,家长就要让孩子熟记家庭的地址及父母的联系电话。让孩子记清家的周围有什么样的典型景物坐几路车,在哪一站下车,走什么路可以回家。出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如何辨认方向,培养孩子的方向感及认路的能力。家长要告诉孩子在迷路时,可以给父母打电话,也可以向警察、服务员等可靠的人问路,切不可告诉陌生人自己迷路了。如果住宾馆,要记住宾馆的名称、地点和电话,或者去要一张宾馆的名片,这样迷路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名片找人帮忙了。还要求孩子学会看宾馆房门后的位置示意图,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和通道的位置,以更在紧急状况下逃生。  提示:到外地游玩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孩子随身带上一张卡片,上面是一些紧急情况时孩子用得上的电话,并给孩子随身带一定的零钱。    情境九:那男人离我越来越近  公交车上人很多,小丽使劲地抓住栏杆才能不被挤倒,开始她侧对着一位30多岁的男士,感觉到他的手总是有意无意地放在她的胳膊上。她换了一个位置,背对着他,结果还是明显感觉他与自己贴得越来越近,手还放到了她的背上。看到她回头,那只手立刻缩回去了。小丽觉得很害怕,赶快下了车,但是老觉得有人跟着自己。好几天都睡得不安稳。   对策:  如果在车上被人骚扰,可以和他怒目相视,或走到其他地方。如果对方还是骚扰你的话,就高声喊叫,博得别人的注意与同情。  如果一个人走在路上,发现有人时隐时现总跟在后边,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这表明你被坏人跟踪了。如果这样的话,教育孩子应该这么做———  1、不能惊慌失措,要镇静。迅速观察环境,看清道路情况,哪儿畅通,哪儿不通;哪儿人多,哪儿是单位。  2、迅速向人多的地方跑,如果是夜晚,哪处灯光明亮,就往哪跑。如果附近有居民家,就跑往居民家里求救。  3、在人多的地方,可以正面相视,厉声喝问:“你要干什么?”;如果对方不逃,可大声呼喊,引来行人。   情境十:“我看到小偷了”  两个小学生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在偷别人的钱包,他们立即提醒了失主。小偷没有得逞,就跟着两个孩子下了车。到了无人处,将他们狠狠打了一顿。  对策:  孩子发现坏人坏事时,往往会采取直面的方式解决,而不注意保护自己。幼小孩子在车上发现小偷时,不要和他正面冲突,最好的办法是机智灵活地通知售票员或司机。当发现小偷要扒窃自己财物时,只要正面注视一下他,表明自己已经注意到了,小偷会自然罢手。发现小偷要扒窃他人时,可以高喊一声“小心被偷”,以引起被扒者注意,不使小偷得逞。如果发现坏人跟踪自己,不要在人少的地方下车,可以跟着车子前往总站,寻求保护。 

新奇婴幼天地 重新上线 全线优惠中 敬请光临

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asker=wangwang&shop_nick=steven3486

  前几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有关自我保护的文章,和甜甜一起认真的阅读了一下,搜了一下,没找到那篇文章,只找到类似的一篇文章,这篇主要针对稍大一些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针对可遇到的问题,妈妈们应该多给孩子讲讲,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安全教育很重要: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