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时的家庭护理

又到了冬春季节交替时,稍有疏忽宝宝难免患病。

宝宝发热时的家庭护理

婴幼儿体温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发生呼吸道感染、过敏、接种反应等都会出现宝宝体温升高的情况,但又不能乱用药。那么当宝宝发烧时,妈妈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家庭护理呢? 

发烧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症状,也是妈妈最为担心的事情。发烧虽不是好事,但也不一定都是坏事!恰恰这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是身体提高抵抗力的一种自动反应。所以,通常来说,如果小儿体温在38~38。5℃左右,且没有特别不舒服表现、精神状态良好(吃、睡、玩还正常),就不必急于就医或使用退烧药。而此时家庭护理的掌握,足以缓解宝宝的症状。其实护理方法无处不见,这里一起复习一遍:

1、充分休息。

小儿发热时注意休息非常重要,因发热会使宝宝烦躁,呼吸和心跳加快,心血管负担加重,对氧和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加大,适当多休息会有效保护机体重要脏器。要为患儿创造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保持室内安静,不宜有人喧哗和来回走动;适当打开窗门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同时还要适度增加室内湿度,尤其是今冬气候异常干燥。室温不宜过高,保持在20℃左右即可,这样利于宝宝的散热。

2、多喝开水。

这点很多家长都知道,但其中意义可能还不太清楚。发热时小儿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必须及时予以补充。而且,多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通过增加排尿次数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达到降低温度。

3、饮食清淡。

发烧时小儿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便于消化及吸收。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如奶类、藕粉、营养粥和面汤之类的饮食。多食蔬菜及水果,尤其要吃些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对发热伴咳嗽小儿,不能进食过多以防呕吐,少吃海鲜和过咸的食物,以防过敏加重症状。当小儿高热时,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对减弱,消化酶分泌减少,活性也相对降低,而且体内高温容易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不容易消化吸收。因此可适当将牛奶冲调淡一点,还能对于不愿喝水的小儿多补充一些水分。

小知识:

有些妈妈常会做点鸡蛋羹给生病宝宝(1岁以上)吃,认为这样既容易消化又补充营养。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人在进食后体温会略有升高,这是因为食物在体内氧化分解时,除了本身释放出热能以外,还会增加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刺激人体产生额外的热量,食物的这种刺激作用,在医学上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然而,这种作用与进食的总热量无关,而与食物种类有关。而进食蛋白质影响比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大,它可增加基础代谢率的15%~30%,持续时间也较长,有的可达10~12小时,而鸡蛋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发烧时食用,不但不能使体温降低,反而会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鉴于这一点,其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等,也会额外增加身体的热量,应尽量少吃。当然在恢复期就可以慢慢开始补充了。

4、物理降温。

如果体温在38℃以下,不必惊慌,也不必马上送医院。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虽然降温速度较慢,但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因此可以说是一种较安全的降温方法。方法是:用温水蘸湿毛巾,拧得稍干后,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腹股沟、守信、脚心的血管丰富部位多擦几下,以微红为适度。这样通过皮肤血管的扩张及水分的蒸发可带走大量的热,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温水擦浴虽然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一旦操作不当,使婴儿再次受凉,反而加重病情。为此必须注意要边擦边注意给患儿随时盖好,以免受凉。较大宝宝还可以进行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能帮助降温。水温略高于平时,水温在40℃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特别提示:

WHO(世界卫生组织)不主张传统的在发热时应用冷、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冷、温水擦浴可加重肺炎和其它疾病,酒精擦浴则可经皮肤吸收,使婴儿产生酒精中毒症状。——这是原意。但实践证明,采用温水擦浴降温效果好、易操作、无副作用,因此仍在采用。倒是酒精擦浴的方法不适于小儿降温广泛被认同。

5、发热时穿衣指数:

传统的观念就是小儿发烧,要用衣服和被子裹得严严实实捂出汗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发热期一般有三个阶段:

 上升期:体温迅速上升或缓慢上升,有时伴有寒战,手脚发凉。此时应保暖、喝热水。

高峰期:指达到高热后维持一定时期,该期有面红、肤热等表现。应减少衣服,以便散热。

退热期:发热后宝宝体质较虚弱,出汗较多。因此比病前稍多穿一些,并且应换上干爽、柔软衣服。

6、药物退热。

什么情况下给发热的宝宝服退热药?大部份儿科医生认为,发烧在38.5℃以上时,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以减轻小儿不舒服及减轻家长的焦虑,并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退热药都有副作用,比如刺激胃黏膜、降低食欲、引起贫血、损伤肝脏和肾脏,有的还可引起皮疹等过敏反应。还要警惕退热作用过强引起宝宝出汗过多,而使体温突然下降致小儿虚脱。

7、就医指征。

小于六个月的婴儿发烧(无论是否高热)最好看儿科医生。因此年龄段的小儿免疫力较差,温度反应不敏感,病情变化快。有时得重病会体温下降而非发烧。另外,大宝宝的体温超过38.5℃或伴有以下的症状:昏睡、烦躁、精神差、哭闹、哭泣声弱、呼吸困难、气喘、呕吐、皮肤苍白、皮肤红疹、长流口水...等。要即刻去医院了。有个别宝宝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发烧的副作用,不过通常一二天就会退热。若温度超过38℃时,也应到医院看病,有可能是疫苗接种的偶合反应。还要提醒您:婴儿发烧一般不是长牙引起的,未看医生先假设是出牙发烧是很危险的想法!

8、用药建议。

小儿发热的病因多为病毒性感染,而这种感染通常都有其固定的病程。所以切不可随意使用抗生素。而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小儿感冒口服液、小儿清解液、小儿清咽颗粒、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这些药物使用方便,具有退热、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效果,病情较轻时可首选,但也要按说明书使用。

小结:

上面啰里啰唆写了很多宝宝发热时的护理,可能还是不全面。初衷是希望妈妈们了解宝宝发烧护理的重要性:1、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不是疾病的本身。2、发热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是机体的免疫反应,有人叫它是“自然保健疗法”。3、退热的原则是什么。4、发热时的护理要点的掌握。5、什么样的发热应该看医生?等等。不知您看懂了吗?请提宝贵意见哦!

好贴顶下。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宝宝发热时的家庭护理”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