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 正视历史

初三《世界历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讲述第四章“亚洲封建国家”第一节“东亚和南亚的封建国家”时,学生们对日本史的学习常有异样的感觉:不太耐烦、有些气愤、有些不服气、又有些无奈。我想所有这些原因都是因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学生是无辜的,是可以理解的,从某种角度讲也是爱国的表现。但心情归心情,心情不能代表一切,如果因为心情而影响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是很片面的,也是很狭隘的。因此,怎样调整心态、正视历史,成为我本次上这段教学内容时着力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改进后的教学:

1、了解学生学习日本历史前的思想情绪和产生情绪的原由。

2、肯定学生的爱国情绪,同时也指出光有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

3、询问学生是否愿意了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根源及发展表现。

4、通过介绍日本的大化改新了解日本积极向先进国家学习的优点。

5、通过介绍日本的幕府制度和武士道精神了解军国主义的根源。

6、通过中日文化交流与日本民俗了解中日关系史上友好的一面。

三、教学过程: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与我们唇齿相依的朝鲜,接下来我们了解一衣带水的日本。

学生:侵略者,战争狂。。。。。。。

教师:你们好象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学生:当然,杀了我们那么多人,有什么可学习的?

学生:毕竟人家强大嘛,落后就要挨打,有什么办法?

教师:你们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绪,这很好。但冷静下来想想:由于日本侵略过我们,就武断地拒绝一切日本的东西,是否太简单幼稚了?你们知道日本是怎样强大起来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又是怎样形成并发展的?中日关系的根结在哪里?我想,只好客观全面地了解这些才是明智的,你们说对吗?

学生:真的,其实好些问题我们还不是很清楚。

教师:其实,在古代,日本不如我们强大,但这个民族很好学,派了许多使者来中国学习,这些使者还有专门的名称,叫什么呢?

遣隋使和遣唐使。

教师:对。他们来中国学习政治、经济和文化。将在中国学习的政治经济制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制度的改革,历史上称“大化改新”。(内容略)你们说: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学生: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

学生:标志着日本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教师:那么,从这一角度来说,日本具有怎样的优点?

学生:不甘落后,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来补己之短。

教师:当然,日本在自己的发展史上有自己的弱点,找找看,是什么?

学生:武力掠夺、侵略别国。

教师:对。这种特点一方面由日本的地理环境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它长期以来形成的武士道精神有关。谁能介绍一下日本的地理环境及特点?

学生:沿海的岛国,领土面积小,资源匮乏。

教师: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它经济上将非常重视向外扩展。当然扩展这个词是中性词,而日本主要靠的是侵略扩张,这与它长期形成的武士道精神有关。你们知道武士道精神吗?

学生:就是崇尚武力。

学生:为天皇效力、卖命。

教师:看来你们还了解不少呢。的确,武士道精神成为日本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它决定了日本的侵略性、野蛮性和扩张性。从而干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但从中日两国长期的发展来看,两国之间还是有许多可赞颂的事。你们知道中日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人物吗?

学生:鉴真和尚。

教师:对,他为传播中日两国的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还知道目前日本有哪些风俗习惯、文化风尚有中国文化的元素。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会儿互相交流。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推选同学发言)

教师:下面请小组派代表交流。

学生:日本的文字是根据汉字创造的。

学生: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学去的。

学生:还有他们的运动项目相扑就是模仿我们蒙古的摔跤比赛发展而来的。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除了了解日本的历史之外,还懂得了一些什么道理?

学生: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国家侵略过我们,而拒绝了解它们的历史与文化。

学生:哪怕是侵略过我们,我们不能仅仅是气愤,而应进一步了解它深层次的原因,才能从本质上把握,吸取教训,不断反省。

学生:日本有对不起中国的地方,但长期以来,爱好和平的中日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两国友好发展的基础。

教师:很好,同学们已经学会从更高的角度、更长远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了。我想这是今天这节课的最大收获。希望同学们遇到类似问题也会这样去理解、思考和分析。

四、改进后的反思:

每次上这节课,心理总是很不舒服。这次,索性针对学生的心态,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觉地改变原有的心态,而不是简单地说教。这样的做法,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起到的效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提高,是反思、思辩能力的全面提升。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调整心态 正视历史”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