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普通人的财富故事:做个快乐的富婆

从2006年到2010年,“十一五”即将离我们远去。过去我们追求“国强”,即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这将是中国又一次伟大的转变。反观过去的5年,我们有着太多的故事,在此选择普通百姓的财富故事,以期对实现“民富”有所启示。

  从农民工到小老板

  10月29日,李小波在郑东新区的百福街的小吃店正式开业了。

  因为爱人是永城市人,他给自己的小吃店起了个“李记永城水煎包”的名字,主营水煎包、豆粥,这些都是永城名吃。

  李小波是来自夏邑县李集乡前尹营村的一位农民工。

  2008年春节之前,李小波夫妇在江苏江阴的一家纺织厂打了6年工。妻子成了熟练工人,一个月最高可以拿到2000多元,李小波当了管理10多个工人的组长,每月工资也有近2000元。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夫妻两个一年下来,扣除租房吃用,能给家里寄回两三万块钱。小波夫妻一度想到把两个孩子接来上学,毕竟父母年纪也大了,母亲还有病。

  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了小波夫妇所在的纺织厂,生产时断时续。到了年底,虽说工厂没有说要裁人,但工资只有1000多元钱。快过春节了,工人们陆续回去了,小波夫妇也回了老家。

  在老家过了春节,小波夫妇再也呆不下去了,尽管这是他呆了20多年的家乡,但家乡的一切让他感到陌生,无所事事的日子让他度日如年。

  元宵节过后,小波夫妇来到郑州。他不想再打工了,毕竟都33岁了,两个孩子也大了,也不能打一辈子工。想有自己的事业,用城里人的话说,他想创业,开个小饭店,卖小吃。他寻思着无论经济形势好坏,人总是要吃饭的,还有小饭店风险小。

  2009年4月,李小波在郑州市儿童医院附近的小吃店开业了。生意还算不错,除了他们夫妇,小吃店忙不过来的时候,还雇用了两个钟点工。当顾客喊他老板的时候,刚一开始还不适应,后来慢慢习惯了。

  就这样干到2010年4月,一年过去了,除了房租、工人的工资,夫妇俩净收入四五万元。虽然辛苦,但比打工收入多了。

  一年房租到期了,李小波不得不另外找房子。他这次找房子比第一次眼光高了,位置偏僻、房子小的看不上眼,位置好、房子大的没这么大的经济实力。就这样找了半年,终于在郑东新区找到了理想的房子。

  由于味道纯正,货真价实,开张才半个月,小吃店生意逐渐红火。送走了最后一位顾客,与妻子盘算一天的收入,是李小波最大的幸福。“毕竟把家乡的名吃介绍给了城里人,自己也有了不错的收入。可能是小吃店沾了百福街的光,比第一次的早餐店生意还要好。”

  李小波夫妇的愿望是,小吃店开上两三年,把留守在家乡的父母、孩子接到郑州,让受了大半辈子苦的父母能够晚年享福,孩子能够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再也不像他们四处跑着打工了。

  我富有员工也富裕

  张伟最早的私家车是一辆面包车,以后换成了桑塔纳。后来,他来个“两级跳”:2008年购买了现代,第二年换成了本田,还搬进了新房。

  他的员工,工作了两三年的主管年收入七八万元,分公司经理年收入10万元以上,多的达到二三十万元;有的买了房,有的买了车。真正实现了他当初“我富有、员工也富裕”的愿望。

  作为我省第一家会计培训公司,张伟的公司10多年来时好时坏。由于从事这一行业的公司较多、进入门槛较低,公司员工始终在流失。张伟一直没有挣到“大钱”。

  2008年的金融危机,倒给他的公司带来了机遇。他在“寒冬中储量”的做法,使危机过后的公司做大做强了。

  生意不多了。他成立了中原地区会计专业的专门网站河南会计网,不仅展示了河南会计行业的一个窗口,引导同行业规范经营,也使他的公司业务量迅速扩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培训人员少了。他把培训业务拓展到高校,实行校企合作,开办会计实验室,每年培训会计专业大学生两三千人。公司的效益不言而喻,同时使就业难的大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

  同行竞争激烈了。他把培训业务开展到省会郑州之外的地市,开设分公司。目前他的分公司达到了14家、员工100多人。

  多年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张伟逐渐悟出一个道理:经商就是经营自己,始终不忘“责任”二字,对客户、员工都要负责任,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并且逐步做大做强。

  给员工一分收获。他的公司不但要给员工一个就业的岗位,还给了他们一个创业的平台。员工干到两三年,基本上都做到了主管、分公司经理,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

  给同行一个榜样。他的公司在同行中不是挣钱最多的,但一直稳健经营。“我当初给自己的公司起名百业,就是要做百年企业。”张伟说。

  张伟爱笑,是那种阳光灿烂的大笑,他的公司标志是一个100和一个笑脸。他对此的解释是:微笑+高效,这就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张伟说,会计行业作为服务业,最起码要做到微笑服务;同时,会计本身是十分严谨的,会计人员是十分严肃的,但要把严谨的工作做得轻松一些,把生硬的数字变得活泼起来,让客户和员工都面带笑容,心满意足。

  从事会计行业十几年,经常与数字打交道,张伟说,在他心中财富就是数字的增减。不忙的时候,张伟喜欢散步上班,或者骑夫人的电动自行车上班。好心情、好身体,一生平安,是最大的财富。

  “公司发展壮大了,员工福利待遇提高了,我的财富自然也增加了,等于为社会做更大贡献了。”说起将来,爱笑的张伟大笑起来。

  打工挣了个新房钱

  前几天,七十来岁的耿庆甫收到了在惠州打工的孙子云正寄来的第一个月的工资,老汉激动不已:“我和他奶奶就盼着他在那边儿好好干,早点把孙媳妇给领回来!”

  去年春节,耿庆甫和老伴从旧瓦房搬进了儿子们新盖的三层小楼,儿子闺女孙子孙女也都回来过节,老两口身边顿时热闹起来了,全家人还在新房前照了合影,村里人都说:“这老两口算是享上福啦!”

  耿庆甫是邓州市裴营村村民,他有一个九口之家,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在温州打工八九年了。说起儿子盖的新房,耿大爷一脸的满足:“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原来真是不敢想,足有三四百平方米呢!在城里也算是大房子了,花了一二十万哩!”耿大爷的新房坐落在村口马路旁,“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赚个几年钱了就回来盖新屋,我粗算了一下,就咱们这一片儿,这几年盖起来的楼房有三四十座呢!”

  “那原来日子过得可没这么舒坦啊!”耿大爷感叹道。2002年以前,一家人以种地为生,九口人分有16亩地,种点麦子、黄豆、芝麻。辛苦一年下来,一亩地收入四五百元,刨去化肥、种子等投入,利润十分微薄。“种的粮食能糊口就不错了,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大片的地都荒着,还要交撂荒费。”这时候,村里南下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耿大爷的两个儿子想出去闯闯。

  聊起两个儿子,耿大爷更是一脸的骄傲:他的两个儿子耿书林和耿书静2002年离开家乡,在温州的皮革厂里当电工,没过几年都考上了高级技工资格证,大儿子由于技术熟练还被提拔为带班,工资跟着提高到了5000块,妻子在工厂帮工也有一两千的收入,除去夫妻俩的日常花销,一个月能剩下三四千块钱,一年能存个三四万。几年下来,给家里盖了新房不说,逢年过节还能给耿大爷一笔零花钱。

  耿大爷不但住上了新房,生活也滋润多了: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大彩电,压水机换成了电动出水器,还买了电动压面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他和老伴还人手一部手机,耿大爷说,“城里人有的,咱家现在一样也不缺。”

  耿大爷和老伴跟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现在也爱往地里跑,“现在种地实惠多了,种地不但不花钱,国家还给补贴呢!”2005年河南废除农业税以后,耿大爷一家的16亩地冬季种麦,秋季种花生、黄豆、玉米、芝麻等经济作物。“年纪大了,地里的活干不动了,就叫专业的农机来帮忙,这一季麦子长势不错,一亩能打个900多斤哩,不光够自己吃,还能卖出去点儿。”耿大爷说。而以往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作物,今年由于黄豆、玉米、芝麻的价格上涨,每亩地能多收入300元,毛收入达到1000块钱,16亩就是1.6万元,耿大爷的腰包又比去年鼓了不少。

  看着满院丰收的粮食,拿着孙子寄来的工资,品着越来越好的日子,耿大爷心里盘算着:过个三五年,等孙子结了婚从南方回来,全家人就搬到县城里去住,从此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做个快乐的富“婆”

  陈宁始终认为,“今天的一块钱比明天的一块钱更有价值”。把握住机会成本,将自己有限的钱变成更多的钱,让自己做个快乐的富“婆”。

  陈宁是个新潮的单身女孩,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事业单位就职,月收入不菲,在郑州这样的二线城市,算是一个标准的白领,2006年的时候,她拥有了自己的服装店,提起自己创业,陈宁的兴奋溢于言表:“那时候想着以后要在郑州买房买车,仅靠工资,生活过得肯定会有些拮据,趁着刚毕业对创业还有激情,就下决心加盟了一家运动装。”

  陈宁的家境还是不错的。自己的积蓄加上家里的资助让她实现了创业梦想。不过,刚开始父母是不同意陈宁上班同时再创业的,“想着女孩子稳定些最好,怕陈宁‘一心二用’,到时候两头都没做好。”陈宁的妈妈说。尽管家人对她的做法很不看好,陈宁的服装店在健康路上依然开张了。

  陈宁创业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她清楚地算过账,对自己现有的金钱存在银行有很清晰的思路:“我的存款是10万,定期存1年,利息也就1710元,即使是存上10年20年也没有投资来得划算,假如投资失败了,算是在商场中交了学费。反正是年轻,多尝试一下不是什么坏事。”陈宁说。

  陈宁这样算起来不是没有道理,按照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理论:当某种资源投入一种用途时所失去的将是其投入其他用途获得利益的机会。就拿固定资产投资来说,当你选择赚大钱的机会时,风险也随之而来,也就是机会与风险并存,如果成功了,投资进去的钱能翻好几倍,如果失败了,算是花钱买经验。

  陈宁抢先一步,用独到的眼光占领了这家运动装的市场,“2007年初,服装店开始盈利,那时一天挣两三千块钱跟玩一样,还有我们的店员也比较聪明能干,虽说店的面积小了点,比着同龄人,我算是敢倒腾事的了。”陈宁说。她始终坚持一个观点――“今天的一块钱比明天的一块钱更有价值”。

  可观的利润让陈宁尝到了甜头,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2008年初,陈宁有了新想法,把店面转让投资买房,因为她已经感觉到几个月的销售额是持平的,没有更上一层楼的迹象。

  虽说陈宁对于干了几年服装生意有点不舍,但考虑到现实,她下定决心转让后立即买了套房,“近期该交房了,我很期待着搬进自己的新家,毕竟买房的资金是靠我自己努力挣来的,我的同龄人中,大多是在家人的资助下才买的房。”陈宁自豪地说。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四个普通人的财富故事:做个快乐的富婆”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3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