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历来有冬令进补的习俗,常言道“冬令进补,三春打虎”,冬令进补对体虚者的疗效也已被现代医学所证明。其原因有:一、补药、补品一般属温性的较多,适用于气温较低的冬季;二、腻滞厚味的营养食品在冬季更易为人体所消化吸收;三、营养食品在冬季更易于保存,连续使用不会变质;四、客观上来说,人体为适应冬季寒冷的气候环境,也需要增加营养和热量。同时,进补也是人们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需要。怕冷的人吃些什么秋冬天气变冷,怕冷的人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多穿衣服外,日常多吃些御寒食物,也可以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生活中常见的御寒食物有:肉类: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较好。它们含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根茎类: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缺乏有关。藕、胡萝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这类食物不妨与其他食品掺杂食用。辛辣食物: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含胡椒碱。吃这些辛辣食物可以驱风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温。含碘食物:海带、紫菜、海盐、发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它能加速体内(除脑、腺、子宫外)绝大多数 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增加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抗冷御寒。含铁高的食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血液中缺铁也怕冷。贫血的妇女体温较正常血色素的妇女低 0.7℃,产热量少13%,当增加铁质摄入后,其耐寒能力明显增强。 因此,怕冷的妇女可有意识地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菠菜、蛋黄等。秋季健康饮食的四大注意1、不要暴饮暴食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2 、少吃刺激食品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为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3、饮食不要过于生冷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4、进补不能乱补秋天是适合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补肾填精,宜为温补传统医学认为冬季天寒,寒邪易伤肾阳,宜食温性食物。而肾是人体的根本所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它滋五脏的阴气,发五脏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调养摄取食物当以补肾温阳、培本固元、强身健体为首要原则。冬季调养摄取的食物宜温性,常以鹿肉、狗肉、羊肉、麻雀、韭菜、虾仁、栗子、胡桃仁来温补肾阳;以海参、龟肉、芝麻、黑豆等填精补髓。按照现代营养学的观点,冬季温补类的食品含热量较高,营养丰富,滋养作用强,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脂肪、糖、矿物质等。对一般人来说,每日每公斤体重大约需要1。5克蛋白质,1克脂肪,6克糖类。对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来说,每天摄入90克蛋白质、60克脂肪、360克碳水化合物比较适合。持续进补,适量适度针对自身体质类型,在冬季对症进补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正常体质的人群更要注意选择抗衰老、强身健体的膳方,坚持注重冬季养生进补,既补充足够营养,又保护人体阳气。但要注意,腻滞厚味的滋补物品不宜过量,免得伤及脾胃反而效果不佳,损害健康。有些体质不宜进补冬季进补仅适用于体质阳虚或寒、湿等病理变化的人群,不适宜体质阴虚火旺和实热症候的人群。若有大热、大渴、便秘五心烦热等症状者,或患有急性疾病,应暂停进补,待病情稳定,且请中医师诊治后才可继续进补。滋润防燥是关键冬天虽然清爽,但过于干燥,在我国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更是如此。这里的人们难免会经常感到唇干舌燥。空气干燥、气候寒冷的天气特别容易引起咳嗽,而这类咳嗽大多为燥咳,所以治疗方法应以润肺生津为主,防干燥。如吃些煲老糖水(用冻水放入陈皮、冰糖煲约2小时即成)、胡萝卜马蹄水、川贝炖苹果等,效果都不错。注重食补,巧用补品虽然冬季进补可以增强体质,祛病强身,但还要注意方法适当,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许多人往往习惯于在冬季服些人参、鹿茸、阿胶、黄芪之类,这些补品对人体各有益处,但如果服用不当则不仅不会见效,还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所以,冬令进补养生,首先应遵循“药补不如食补”的原则,病后肠胃功能虚弱的人更是如此。通过调整饮食,补养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和全身状况的康复,将起到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另外,食补与药补两大类补品各有千秋。一般来说,虚证明显或病后虚弱者,初期宜用药补;虚证不明显,目的是健身,或药补后体虚已有改善者,不妨有选择地食补。冬季宜用“膏滋”和“底补”说到冬令进补,大家经常会提到“膏滋”和“底补”两种方式。膏滋,是指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复方经多次加热煎煮后,加糖、胶而熬制成的稠厚半固剂型。膏滋内含大量的蜂蜜或糖,甘甜爽口,营养丰富,并且大部分杂质已被除去,体积小,携带方便,是一种深受欢迎的营养保健剂。膏滋具有悠久历史,明清是使用的鼎盛时期。由于膏滋价格昂贵,封建社会仅为少数达官显贵享用。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膏滋以其防治疾病、滋补强身及抗老延年的显著功效备受人们青睐。“底补”又作“引补”。所谓“底”,就是打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服补药可增加滋补效力,但又不会发生“虚不受补”的现象。如可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也可炖些羊肉,加红枣成羊肉大枣汤,也有同样功效。另外,在食补上要多喝开水、淡茶、牛奶、豆浆,还应该多吃萝卜、芝麻、蜂蜜,还可以适当吃些鸭蛋、动物肝脏、海带、鱼等祛火的食品,合理饮食才能有个好身体。
真的很全啊,学习了!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