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佛丨开光丨佩戴---精解

【什么是本命佛】
人的运气有盛衰之别,人们在面对不可知的命数时,往往显得茫然无助。一直以来人们都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误区,事实上,法无定相,佛和菩萨本就无性别之分,又如何会分男女佩戴呢?您可知道据佛教传承,每个人从先天一生下来就有位菩萨或佛在守护您,所生之日与有缘之佛结缘,被称为“本命佛”,是千年以来人们所供奉的守护佛!属相不同本命佛也不同,只要虚心敬奉本命佛法像,本命佛常伴左右,便能使您逢凶化吉,从而让事业、财运、爱情、学业、健康得到显著改善,从官仕途高升,从高广聚财禄,带您步入人生光明的坦途。本命佛不分男女、不限本命年,均可终身佩戴供奉!

【男戴观音女戴佛有依据吗】
一直以来人们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误区,这只是民间的心理祈愿,在佛经上并没有依据。“男戴观音”主要是古时希望男人能少一些暴力,像观音菩萨一样慈悲柔和;而“女戴佛”的“佛”指的并不是佛祖,而是弥勒菩萨的笑脸大肚造型像,是希望女人少一些嫉妒和小心眼,像弥勒菩萨一样大肚量,多一些宽容。事实上,法无定相,佛法无边,佛和菩萨本就无性别之分,又如何会分男女佩戴呢?佛经的记载是每个人从先天一生下来就有一位“本命佛”守护,所以佩戴供奉“本命佛”才是正确的选择。

【什么是开光】
开光是指有一定修行成就的法师通过诵经祈福,赋予佛像或法物特殊的灵力,成为可以护佑自己的圣品。佛教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是佛教特有的提升。佛教开光仪式,不仅是开佛像眼,更是开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般若智慧。

【开光圣品第一眼见到的就是主人吗】
有人说开光后的圣品会认第一眼见到的人为主人,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开光圣品第一眼见到的往往是开光的法师,按此说法,那所有开光圣品的主人都是开光法师了?显然不合逻辑。另外,作为佛像来说,是我们以佛为导师,难道还能让佛像认我们为主人?有这种想法即为不敬了!
开光重在一种念力,开众生心眼,开内在般若智慧。佩戴供奉者经常与开光圣品相处,自然与圣品磁场相应,获圣品庇佑。

【佩戴开光佛像有什么讲究】
开光后的佛像重在“敬”,心有敬佛之心,心向善,行善事,得善果。至于生活中的一些小节(例如吃饭,睡觉,上厕所等),则无需在意,佛法广博无边,如果连众生的正常生活都不能容忍,何以普度众生?另外,本人佩戴的开光圣品,因为每个人的磁场不同,尽量不要让别人长时间抚摸和把玩,更不能把污物粘到上面!

【开光圣品可以请来送给亲人朋友吗】
当然可以!佛教称这种行为为“结善缘”,这一方面是佛法与他人结缘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对您本人来说,也是弘扬佛法,将平安、幸福和吉祥送给他人,可是功德无量的哦,何乐而不为呢?

【开光圣品要不要选吉日尊请或佩戴供奉?】
佛家讲“随缘”。万物因缘生,万物因缘灭。您有了请圣品的念头,并最终请到了圣品,这就是“缘”。不需要刻意去选吉日尊请或佩戴供奉。

【开光圣品洗澡时可以佩戴吗】
在公共浴池泡澡、或身上污垢较多的洗浴时,要将开光圣品取下放好,表示一种尊重;如只是每日的例行洗澡冲凉,则不受此限制。

【开光圣品可以用水清洗吗】
开光圣品污浊后,可以用干净的清水清洗。有人说不能清洗肯定是错误的,试想我们凡夫俗子都爱干净,难道就忍心让佛、菩萨或灵物污浊满身吗?

【开光圣品平常不方便佩戴怎么办?】
有些人想佩戴本命佛等开光圣品,但又因为特殊原因而不方便佩戴的,可以将圣品装入佩盒或布包中随身携带,或放在包中均可。如果想暂时放置时,最好装入佩盒或布包中,放在干净的没有灰尘的地方。

【开光圣品的佩绳可以更换吗】
开光圣品的佩绳,不论是因磨损或其它原因想更换,均可随时自行更换,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开光圣品坏了或丢失了怎么办】
如果开光圣品不幸损坏或丢失,您不要伤心也不要难过,那可能只是灵性的开光圣品为您抵挡了一步灾难,未必是件坏事。无心的过失,佛和菩萨怎么会怪罪呢?您只要重新请一件即可。已损坏之物可以收藏起来,也可用布包好后埋入地下或树下即可,不要乱丢或扔进垃圾筒。

【开光的圣品可以继续开光吗】
可以继续开光的。如果您有缘遇到高僧大德,可以请他为您继续开光加持。

【有人说,女人不能戴开光佛像是吗】
当然不是!首先,佛法的宗旨是什么?是普度众生!众生包括一切生命,女性自然是众生之一。寺院里有也僧有尼,尼都是女性。按照这种说法,只有男性才能信佛,这完全是一种男尊女卑的封建迷信思想!

【开光圣品怕血吗】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
在家的女信徒,在生理期间,不敢进入寺院礼拜,甚至不敢到佛前上香、诵经、打坐、念佛,其实这是低级鬼神的禁忌。因为鬼神怕见血污,容易见血发瞋。
至于佛教的沙弥尼、比丘尼,以及近住优婆夷,都是生活于寺院,每天与经像、法物为伴的女性修行人,从未由于生理期间,发生所谓冲克的问题而带来灾难的。

【佛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佛法是为救拔一切众生的苦厄而建立的,它普遍适用于整个法界(宇宙),对任何一种众生都不存在丝毫偏见,人类见佛法为真实,动物见佛法同是真实;善人从佛法中成就,恶人同样能从佛法中解脱。
佛教的精髓:大慈大悲
佛教的准则:不害任何生命
佛教的特点:恶行自断
佛教的宗旨:普度众生
作为佛教徒就要以慈悲为怀,以利他为本,以弃恶为宗,护持国度,利民度众。

【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
“看破红尘”这句话亦非佛家所用,而是中国古来的文学家,受到道家自然无为的影响,以及后来隐遁之士厌倦官场虚幻的富贵生涯,向往山林的田园生活,而经常使用的辞汇。所以,看破红尘就是从烟云似的繁华生活隐退到自由、简朴、自然的林野或山野生活环境中。
通常都说看破红尘就是落发为僧,那可能是指仕途失意、事业失败、婚姻离散、家庭破碎,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信心和勇气,在穷途末路,心灰意冷之余,就到佛门中找一条苟安偷生之路,所谓:伴著青磬红木鱼,了此残生。这景象是非常消极、悲观,甚至悲惨的!佛门中的确有这种人,但这绝对不是进入佛门学佛者的通途和正途。
进入佛门,成为佛教徒,也并不等于出家。佛教徒分为在家与出家两大类,出家只是少数,在家才是佛教徒的多数。出家是全部生命的投入,能够难舍能舍,难忍能忍,才是出家的正确目的,绝不为逃避现实,乃在和睦人间、净化人间,也就是佛化人间。如果学佛之后要离开人间,离群索居,那就违背了佛化人间的宗旨。

【家里有人信佛、有人信神怎么办】
家里有人信佛,但也有人信神,是否可将不同的神佛在同案供奉?
这应该没有问题,佛在中间,菩萨供在两边,诸神供于菩萨的外侧,做为三宝的外护,也让诸神亲近三宝,修学佛法,种成佛因。如果取得家人的同意,在改信佛教之后,可对原有的神像焚香、供养、祷告,然后收藏起来,以免供的偶像太多,形成杂乱。
如果信佛,对于其他宗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寺庙、道场,不得再受皈依,但仍予以尊敬;若进入教堂、寺庙、神坛,当以鞠躬合掌问讯为礼。不得作为信仰的对象,但还是可以作为友谊的联系;在对于佛法未有确实的认识之前,不可以阅读外道的书刊,否则会造成方向的误导。

【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要看情形,无目的的享受,应该收弃;有理由的享受,必须维持。佛要金装,是装给众生看的;人要衣装,是装给一定的社会层次的人看的。
享受的本身是代表人的身分、地位和立场。在需要威仪、礼节的场合和环境,如物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享受是一种礼貌、隆重的表示。可是在物质条件贫乏、自己经济能力薄弱、社会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纵然自己有此能力和物力,也当舍去所有的享受和大众共度难关。
今日的社会,为了礼貌或安全的理由,在某些场合、某些环境或者会见某一些人,必须衣冠整齐,必须乘用私家汽车;日间有日间的礼服,晚间有晚间的礼服,在日本及欧美地区,参加丧礼有一定形式和颜色的礼服,参加婚礼以及各种正式的集会,也不得穿着工作服、睡服和居家的便服,这些都不该算是享受。
佛法重视因果,今生的福报是由于过去世的布施而来。享受福报,犹如向银行提用存款,提用愈多,存款愈少,终有提空之时;今生享受愈多,福报所剩愈少,终有用毕之日。应该一方面继续修福,同时也要惜福,才能达到福德圆满的程度;否则,纵然有福,也有所不足。
我们所说的享受,应该是指贪图个人的口腹之欲,饮食山珍海味等稀有食品,不为请客,也不为礼节,只为了表现一己的富有;或为使得他人羡慕、注目而蓄意的打扮、化妆、穿着,以满足自己的虚荣;或者为了官能的享受、刺激,而去妓院等声色犬马的所谓游艺场所,纵情放逸、挥金如土,这些行为当然是学佛者应该放弃的。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杀其他动物是轻罪。众生固然一律平等,但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也能修善业;其他众生,除极少的特殊例子之外,既不知善、也不知恶为何事,只有随业受报的自然行为,而没有心意的造作在内。所以,人是道器,只有人能修道,并能弘道,因此,戒杀是以不杀人为根本。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维持环境卫生的原因,必须处理蟑螂、苍蝇、蚂蚁、蚊子、乃至于老鼠等问题,这在佛世已有成例。
在我们正常的生活中,就是日常行走及其他工作,也会无意杀死虫蚁。所以,只有经常多念阿弥陀佛,愿愚痴而无知的众生,于死亡之后,转生善道或超生净土,不算犯杀生戒。当然,能够小心防止,减少杀伤虫蚁的机会,是慈悲的表现。如果明知杀生而心无悔意,便是没有慈悲心。
至于毒蛇、猛兽,以及毒虫之类,是他们过去世的业力使然,他们伤人,不出于预谋,虽有恶行,没有恶心,所以,并不算造杀业,应受到人类的同情和保护。
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皆然。虽然佛经中说,杀生有果报,杀人偿命,吃它半斤,还它八两,这是说明了因果不爽的事实。但是我们不必把不杀生的着眼点摆在害怕受报的观点上,果报是有的,但也并非绝对不可以改变的;养成慈悲心,才是不杀生的重点,也是佛菩萨化世的精神。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
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本帖的助威记录:助威总计 1 点 | 查看全部记录>>

包邮 狂卖千套 太空铝折叠浴巾毛巾架 带活动5钩 疯抢

包邮 双皇冠100%信誉 骏捷太空铝厨房置物架 带8挂钩

皇冠100%好评 太空铝实心双层三角篮置物角架 卖疯了

包邮 皇冠100%好评 全铜折叠活动浴巾架超值 毛巾架


女人男人生活美容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本命佛丨开光丨佩戴---精解”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