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日的黄昏敲开庄美足女士家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古朴、温馨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活空间。中式雕花家具,绿意盎然的盆栽,悠闲的摇椅,还有舒适的沙发。这一切都向我讲述着这个家庭中的故事。 庄女士来自台湾,她的先生孟维则(Frases Mendel)来自美国。他们相识在台湾,那时两人还都是学生,庄美足学习英国文学,孟维则先后两度获奖学金到台湾学习法律和汉语。从相识相爱到结婚生子,一转眼,大儿子孟良益6岁,小儿子孟良恩也已4岁了。良益7个月时,他们来到北京,在这里工作生活,良恩就出生在北京。在这样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里,台湾妈妈和美国爸爸在抚养孩子方面有没有分歧呢?庄女士温和地一笑,说其实先生是很中国化的,而她自己则比较西式。但总而言之,两个人在教育孩子上有相同的原则,那就是——孩子一定要很独立;父母对孩子要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
小“先生”学习独立生活
从小培养孩子要学习独立,这是许多西方家庭很着意培养的一种重要品质。可究竟怎样理解“独立”,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而从这个台湾妈妈的描述和两个孩子回家后的表现,我领会到了什么是他们认为的“独立”。 孩子们一进门,很自然地自己脱掉外衣,换上室内鞋,而不是由其他人来代替完成这一童年生活很平常却很重要的事。良益、良恩一天没见到妈妈了,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给妈妈讲起这一天在幼儿园中遇到的有趣的事。妈妈静静地听着孩子们的讲述,充分地和他们交流一天来细小而平凡的点滴感受。等孩子们讲累了,跑到厨房找东西吃,庄女士告诉我,良恩、良义平日里自己能做的生活小事,总让他们自己做。 吃完晚饭,孩子们可以看半小时电视,然后自己选择折纸、绘画或者阅读,到八点半一般就上床了。如果他们想晚一些再睡,也可以自己看情况而定。 在孩子的穿着上,庄女士一般会给4岁的良恩选择无扣、圆领、易穿脱的童装,给6岁的良恩则就选择带扣、式样更自由一些的,因为这些衣服很方便孩子自己穿脱、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能独立地做自己的事,安排闲暇时间,同时享受父母的爱,家庭生活当然惬意。
爸妈连手破“招”
当然,做父母的也难免有被小家伙算计的时候。为达到自己的一些小目的,孩子们会想办法钻爸爸妈妈的空子,比如想要做一件妈妈不同意的事,他可能会趁妈妈不在时再去问问爸爸。庄女士和先生就会追问一下孩子:“对这件事,妈妈(爸爸)是怎么说的呢?”这样就避免了父母在一些具体事情上可能出现的不一致。
养小动物培养夫妻默契
在庄女士夫妇要孩子之前,家里曾养过小动物,由此来增长培养小生命的经验。从对小宠物生活起居的照料中,两人感受到相当的默契和一致的教养态度。 除外,庄女士也发现了西方人和中国人在学做新事情上的不同方式。当庄女士脚踏实地,认真从照料小宠物的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提高时,先生则一边实践,一边翻阅各种相关资料,在摸索、对照中提高。一两个月下来,孟先生养小宠物的水平就逐渐领先了。这段养小动物的经历,使日后养育两个宝贝时总能达成默契。
合理利用多语环境
在北京国际学校教授对外汉语的庄女士对孩子的语言培养也颇有研究和心得。她看到的一些资料表明,对于生活在异国他乡有中国母亲的儿童,一般建议妈妈用汉语,爸爸用自己的语言,孩子可以使用当地的语言。良益小时候,他们居住在法国人聚居区,良益3岁时上了一所主要使用法语的幼儿园,后来庄女士就发现,良益在语言发展方面,遣词造句上就弱一点。这可能因为小时候同时接触3种语言,环境刺激太丰富,带来了一点影响。所以,现在庄女士和阿姨对孩子就说汉语,爸爸和幼儿园老师对孩子就说英语,这样取得了一种平衡。孩子可以交替使用两种语言来听和说。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