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结石须控制蛋白质摄入
最近,不合格奶粉中含三聚氰胺导致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婴幼儿的父母,最关心的是婴幼儿尿路结石到底可怕在哪里?怎样才能简单地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尿路结石?
起因:蛋白摄入过量
对于肾结石的印象,很多人都停留在成人身上。从医学统计的角度来讲,婴幼儿患结石的风险极低,因为婴幼儿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易产生结石。四岁以下的小儿多见膀胱及尿道结石,一岁内小儿占三成。由于女孩尿道短而宽,遇有小结石易于排出,所以膀胱及尿道结石绝大多数发生于男孩。肾及输尿管结石没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据专家介绍,肾结石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饮食。成人肾结石的很大原因就是食物中的草酸积存过多导致。草酸主要存在于菠菜、豆类、葡萄、桔子、番茄、土豆、竹笋等食物里。其次是体内嘌呤代谢失常,像动物内脏、海产食品、花生、豆角等含有较多的嘌呤成分。嘌呤进入体内后,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盐沉淀。婴儿的饮食法风险关键就在于蛋白质。如果蛋白质过量,特别是不合格的蛋白质,就容易引起结石的产生。这次婴幼儿肾结石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一种叫三聚氰胺的蛋白质。
提醒:嗜好肉食巧克力的宝宝要当心
结石的形成与患儿外界环境及内在因素都有关系,如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遗传趋向等都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有些小病人嗜好肉食,甚至到了食不可无肉的地步,而且口味较重。有些小病人进食过多的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喝水又少,易导致尿液浓缩、尿钙或尿酸浓度升高,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结石。还有些家长随意给患儿加补钙片,导致孩子血钙含量过高,增加了患结石的风险。
防治:及时彻底排石
结石虽然可怕,但是可以预防,只要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健康,结石的产生就能避免。
对于这些问题奶粉导致的结石,首要的就是马上停止食用。大量饮水对肾结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也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方式。控制蛋白、糖的摄入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进食量。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B1及维生素C,在体内最后代谢产物是碱性的,尿酸在碱性尿内易于溶解,也有利于防止结石的产生。但不要过量服用鱼肝油,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促进肠膜对钙磷吸收的功能,骤然增加尿液中钙磷的排泄,势必产生沉淀,容易形成结石。
没有任何症状,孩子一般情况较好,家长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只是B超发现孩子有结石,一般不用特殊治疗,适当多喝水,多小便,一般二三天、最长二三周,结石都会排出体外。出现了症状,比如发烧、呕吐、血尿、无诱因的哭闹烦躁,患儿应该去医院,住院以后通过内科的保守治疗,也可以促进结石排出。中药排石效果较好,常用的有金钱草、车前草、茯苓、扁蓄、猪苓、赤芍、泽泻等。
如果患儿出现少尿或无尿,说明输尿管或尿道被结石堵塞了,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肾功能衰竭,需要到医院紧急救治,通过血液净化或外科干预解除梗阻、治疗肾功能衰竭。只要结石能够彻底排出,肾功能没有受到严重损害,后遗症应该是没有的,家长不必担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