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宝健康有益的58个穴位 (申请加精)

穴位与宝宝健康的关系 穴位,又称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但它们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疏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映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穴位即是疾病的反映点,也是治疗的刺激点。穴位定位四法 人体穴位各有自己的位置。定位的准确与否,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现代临床常用的穴位与取穴法有骨度折量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和简便取穴法:① 骨度折量法:将人体的各部位分成若干等份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份作为一寸。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为12寸,也就是把这段长度分成12等份。② 体表标志法:以人体各种体表解剖标志作为取穴的依据。体表标志可分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等。◆ 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如曲池必屈肘于横纹头处取之等。③ 手指比量法:以手指的宽度为标准,作为取穴的尺寸,称同身寸。◆ 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为1寸。◆ 以中指中节两端横纹头之间宽度为1寸(一指宽)。◆ 将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宽度为1.5寸(二指宽)。◆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宽度为2寸(三指宽)。◆ 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宽度为3寸(一掌四指宽)。④ 简便取穴法:一种简单易行的取穴方法,如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注意:我们在给宝宝按摩时一般以后三种方法比较常用,要注意的是手指比量法是以宝宝本人的手为尺度,而不能用大人的手去比量;所谓的一寸也只是宝宝手指的相对宽度,不能与度量用的标准尺寸等同。

头面部穴位:百会位置:头顶正中与两耳尖连线之交点,属督脉。手法:按拿30-50次,揉100-200次。主治:头痛,脱肛,遗尿,惊痫等。穴位:天门位置: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之一直线。手法:推24次或3-5分钟。主治:头痛、感冒、发热、精神萎靡、惊恐不安等。穴位:坎宫位置:自眉心至眉梢之一直线。手法: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30-6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惊风等。穴位:印堂位置:两眉连线中点,为经外奇穴。手法:掐3-5次,揉按30次,刮以皮肤紫红为度。主治:昏厥,抽搐,感冒,头痛等。穴位:太阳位置:眉梢与眼外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手法:推30-60次,揉按3-5分钟,拿20-4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等。穴位:下关位置:耳屏前颧弓下凹陷处,属足阳明胃经。手法:按10-20次,揉30次。主治:耳聋耳鸣,齿痛口噤等。穴位:迎香位置:鼻翼旁半寸,鼻唇沟中,属手阳明大肠经。手法:揉3-5分钟,抹20-30次,以皮色潮红为度。主治:鼻塞流涕,口眼歪斜等。穴位:颊车位置:下颌角前方一横指,用力咬牙时肌肉隆起处,属足阳明胃经。手法:按10-20次,揉30次。主治: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等。胸腹部穴位:天突位置:胸骨切迹上缘,咽喉凹陷正中,属任脉。手法:止吐按揉宜轻,30-100次,催吐重按5次。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穴位:膻中位置:胸腹中线与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属任脉。手法:推揉100-300次。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穴位: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剑突至脐连线之中点。手法:按揉100-300次。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穴位:神阙位置:肚脐正中,属任脉。手法:摩100-200次。主治:腹胀,腹痛,便秘,泄泻,食积等穴位:天枢位置:脐旁2寸,属足阳明胃经。手法:揉100-300次,点按30-50次。主治:腹泻,便秘,腹胀,痢疾等。穴位:丹田位置:脐下2-3寸间。手法:揉50-100次,摩2-5分钟。主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隆闭,少腹痛等。躯体背侧穴位: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处。手法:揉按各30次,拿捏各3-5次。主治:头痛、烦躁不安、惊风等。穴位:风池位置:后发际下大筋外侧凹陷处,属足少阳胆经。手法:点3-5次,揉拿3分钟,擦50次。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目眩、颈颈强痛等。穴位:天柱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之一直线。手法:直推100-500次。主治:呕吐,项强,发热,惊风等。穴位:大椎位置:第七颈椎(最高一块椎骨)与第一胸椎间凹陷处,属督脉。手法:按揉30-50次,刮拧至皮肤紫红为度。主治:热风,小儿惊风,咳嗽喘逆,中暑,呕吐等。穴位:肩井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属足少阳胆经。手法:拿10-30次,点揉10次。主治:诸虚百劳,通一身之气血。穴位:风门位置:二三胸椎棘突旁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手法:点揉30-50次。主治:咳嗽、气喘等。穴位: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手法:点揉50-100次,推100-2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等。穴位:脾俞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旁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手法:点揉50-100次,推100-200次。主治:腹泻,疳积,食欲不振,呕吐,四肢乏力等。穴位:肾俞位置:第二腰椎棘突旁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手法:点揉50-100次,推100-200次。主治:遗尿,尿频,腰酸乏力等。小知识:穴位与经络关系密切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人体经络,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旁支。经和络纵横交错,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在人体里构成了一张大网。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毛发,无不包括在网中。经络与人体穴位关系密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就是穴位。如果把经络比作公交线路,那么穴位就是公交线路上的一个个车站。中医将人体经络分为十二正脉、奇经八脉以及由正经分支出来的十五脉络。十二正经 人体有六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再加心包)六腑(胃、小肠、膀胱、胆、三焦),每个脏腑都联接着一条,一共12条。奇经八脉 包括冲脉、任脉、督脉、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带脉,对全身经脉起着联络和调节作用。十五经络 是由经脉分出来的呈网状的大小分支,共有十五条,主要作用是配合经脉,网络全身组织,运行营卫气血。

上下肢穴位与宝宝健康的关系 在人的上下肢中,尤其是在手部和足部,分布着许多重要的穴位,这些穴位与身体内部的脏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按照中医经络学说,人体最重要的十二条正经中,与手相关的有6条,手部与此相关的穴位有23个。此外,手上还分布有经外奇穴34个,“全息穴(区)”42个。也就是说,仅仅在手部就有99个穴位(区),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的疾病。下肢前面穴位:箕门位置: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中点之一直线。手法:自下往上直推100-3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尿潴留等。穴位:血海位置:膝上内侧,髌骨内上缘2寸处。手法:提拿3-5次,揉30-50次。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疲软等。穴位: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属足阳明胃经。手法:按揉100-500次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穴位:三阴交位置:内踝尖上3寸。手法:按揉50-100次。主治:遗尿、尿潴留,惊风,腹痛等。穴位:解溪位置:外踝高点与跟腱连线之中点。手法:按揉50-100次。主治:头痛,面赤,踝关节疼痛等。穴位:涌泉位置: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接处。手法:按揉或擦100-500次。主治:发热、呕吐、五心烦热等。下肢背侧穴位:委中位置:腘窝横纹中点,属足太阳膀胱经。手法:按揉100-500次。主治:腰背痛、膝关节痛,腓肠肌痉挛,急性胃肠炎,下肢痿软等。穴位:丰隆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手法:按揉2-5分钟。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穴位:承山位置:在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出现交角处。手法:按揉3-5分钟。主治:腿痛转筋,便秘,疝气,腹痛等。穴位:昆仑位置:足背踝关节横纹之中央,跟腱与外踝尖凹陷处。手法:按揉50-100次。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癫痫等。

上肢内侧及手掌穴位:脾经位置:拇指桡侧面。手法:补:沿桡侧缘向掌根直推;清:拇指面上直推100-300次。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穴位:大肠位置:食指桡侧边。手法:补:向虎口直推;清:反之,100-500次。主治:泄泻,痢疾,便秘,腹痛,食积,脱肛等。穴位:肝经位置:食指掌面。手法:补:旋推100-200次;清:向指根直推100-300次。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穴位:心经位置:中指掌面。手法:补:旋推100-200次;清:向指根直推100-300次。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穴位:肺经位置:无名指掌面。手法:补:旋推200-400次;清:向指根直推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穴位:肾经位置:小指掌面。手法:补:旋推200-400次;清:向指根直推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穴位:小肠位置:小指尺侧缘。手法:补:向指根直推;清:反之,100-3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泄泻,尿闭。穴位:胃经位置:拇指第2掌面。手法:补:向指根直推;清:反之,100-300次。主治: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穴位:肾纹位置:小指掌面第二节横纹。手法:按揉100-300次。主治:目赤,鹅口疮,内热等。穴位:掌小横纹位置: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手法:按揉100-300次。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穴位:内劳宫位置:在掌心中央,屈指时中指、无名二指所指处中间。手法:按揉50-100次。主治:发热、口干口渴等一切热证。穴位:内八卦位置:在掌心内劳宫四周。手法:顺时针方向运转50-100次。主治:胸闷,腹胀,呕吐,食欲不振,咳痰不爽等。穴位:小天心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手法:揉或用拇指甲掐之,30-50次。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等。穴位:总筋位置:手腕掌侧横纹中点。手法:掐3-5次,揉10-50次。主治:惊风,抽搐,口舌生疮,牙痛及一切实热证。穴位: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之一直线。手法:自腕横纹向肘横纹直推100-300次。主治:气血不足,病后体弱,阳虚肢乏及风寒感冒等。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之一直线。手法:自腕横纹向肘横纹直推100-500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穴位:六腑位置: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之一直线。手法:自肘向腕直推100-500次。主治:高热烦躁,咽喉肿痛,大便干燥,鹅口疮,腮腺炎等一切热证。上肢外侧及掌背面穴位:两扇门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手法:掐5-10次,揉100-300次。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等。穴位:上马位置:手背四、五掌指关节后凹陷处。手法:揉100-300次,掐3-5次。主治:小便赤涩,惊风,抽搐,虚喘,牙痛等。穴位:精宁位置:手背四、五掌骨歧缝凹陷中。手法:掐3-5次。主治:食积,口眼歪斜,痰喘,干呕等。穴位:一窝风位置: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手法:按揉50-100次。主治:腹痛,伤风感冒,惊风等。穴位:合谷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手法:拿3-5次,揉100-300次。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穴位:外劳宫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手法:揉50-100次。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穴位:外八卦位置: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手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运转,50-100次。主治:胸闷,腹胀,便秘等。穴位:曲池位置:屈肘横纹头外侧。手法:揉100-300次。主治:上肢关节痛,目赤痛等。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对宝宝健康有益的58个穴位 (申请加精)”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