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独生子女中多见,究其原因多数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当或过于溺爱引起。为此要纠正小儿偏食习惯,首先应从家长做起。
1)父母尽量不要在幼儿面前批评食物,即使自己不喜欢,也应该做给孩子吃,不要让孩子对某些食物留下不好的印象,造成日后偏食的问题。要力求食物品种多样化。
2)引起孩子的饮食兴趣,如有些孩子爱吃肉不爱吃蔬菜,则可以向孩子讲蔬菜对人体的好处,并讲些与此相关的有趣故事,如吃青菜的小白兔长高了,也长得白白胖胖的,多可爱呀!以引起孩子对青菜的食欲和兴趣。
3)在食品制作上,做到烹调方法多样化。每顿菜种类不一定多,2~3种即可,但经常要用不同的方法做成花样不同的食物,尤其是孩子不喜欢的食物,要做得色香味俱全,引起他的兴趣,或改变制作方法,如孩子不爱吃白菜,可把白菜掺在他喜欢吃的肉里,做成饺子或包子,使孩子慢慢适应。
4)不要强迫孩子进食,不要通过很多种办法强迫孩子吃不愿吃的某种食品,可以用与这种食品营养相似的食品来代替,或过一段时间再让他吃,以免造成孩子对某种食品的抵触情绪,甚至把吃某种食品当成一种负担和惩罚。至于要吃什么,应由孩子自己选择,若是家长的限制太多,反而会损害孩子的自动调节功能,影响日后饮食习惯。
5)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如:多喝牛奶既健康又可以长高、长壮;可乐虽然好喝,但是会长胖,也可能影响身体健康;果汁很好喝,但是味道太甜会阻碍食欲,也容易造成蛀牙。
6)制造愉快的进餐气氛,改变进餐的习惯,消除偏食的倾向。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两岁的孩子会开始学习周遭人物的行为举止;一些偏食、不良的饮食和用餐礼仪的形成,可能就是在不自觉中学习到的。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和味觉辨别能力的提高,他开始对每天的食物有所观察和注意了,他不再是喂什么就吃什么了,而是会对食物表示自己的看法,琢磨一下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不好吃,甚至示意父母做自己想吃的东西,似乎表现出来的就是对食物有了偏爱和挑剔。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即使表现出对某些食物的偏爱,也并非一成不变的。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有时候爱吃这种食物,过一阵又会变得爱吃另外一种食物。因此,有时孩子偏爱某些食物不等于孩子就是有了偏食的嗜好。
有些食物很有营养,价钱也不低,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能够多吃一些。但孩子往往不能理会父母的苦心,并不因为这种东西贵就感兴趣。于是,有些家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常会强迫孩子多吃一口是一口,拼命往孩子嘴里塞。这样几次下来,孩子见到这种食物就怕,拒绝再吃它,也会造成“偏食”。但是,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喜好过于敏感,当发觉孩子在某次吃饭时吃鸡肉比鱼肉多,就可能由此地得出结论:孩子不爱吃鱼。为了投其所好,就不再做鱼给孩子吃,而是总给孩子做他曾经喜欢吃的某种食品。长此以往,会强化孩子不良的饮食偏见,诱导他“偏食”。孩子逐渐喜欢吃较硬的食物,如果大人烹调不当,还是把主、副食混在一起煮,又煮的过烂,他就不会爱吃。有时饭菜的品种及其色、香、味、形变化不大,或是这会使孩子感到吃饭单调乏味,同样会使孩子对吃饭的兴趣不高,父母又一定要他吃,他只得挑三拣四的吃,促使孩子出现偏食行为。
有些父母自己有偏食的饮食习惯,经常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对待孩子的饮食,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爱吃的东西孩子也会爱吃,或出于身体方面的原因忌食某些食物,使家中食物品种有很大的局限性,某些食物经常吃,而另一些食物却很少出现在餐桌上。长此下去,孩子受父母偏食的影响,只习惯于吃某些食物,就造成了偏食。
理解上述种种可能性之后,父母就容易找到纠正或预防孩子偏食的诀窍了。国外的研究发现,从长远来看,孩子有良好的自身调节能力,他会选择自己需要的食品来吃的,只要孩子在一周的范围内能达到饮食平衡即可。所以,疼爱孩子的父母们,对孩子的偏食问题要全面分析,合理调节,做好防范为宜。
写的不错!支持一下。我也在为这个问题头疼。我xxx宝就只吃肉和菜类,不喜欢吃主食》谢谢分享,这个问题好烦哦!我宝宝就知道玩,不爱吃主食,就爱吃零食宝宝偏食确实头疼,我家女儿们还好,不偏食,基本能吃的都吃,但就是不怎么长肉我家那个是不爱吃饭,没耐心有没有什么办法啊?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