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对一辅导是馅饼还是陷阱?

昨天晚上,杭州一所中学内,高三学生家长正在学习如何指导孩子复习功课,迎接高考。

  “名师一对一,孩子的学习不可以等!”、“全国连锁机构,教师一对一全程辅导,激发兴趣……达不到目标,按协议退费”、“8年教育个性化辅导经验,名师一对一,一个孩子一套提分方案”……

  中高考的日子进入倒计时,于是市民手机上,这样的课外辅导服务短信渐渐多了起来。一些高三的一对一冲刺辅导,单科价格已近200元/小时,如果要“冲刺”到高考那一天,花费将超万元。

  名师是什么样的名师?这么贵的补习,孩子究竟可以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

  [现象]

  一高考生补掉7万元

  近日,记者来到杭州莫干山路上的一家培训机构。晚上7点左右,培训机构里确实来了不少学生,上座率1/3左右,小学生到高中生都有。这些孩子都是被家长带来“开小灶”的。尤其是高三学生,没有选择在学校的晚自习“冲刺”,而是选择了家长花大钱雇的“一对一”服务。不少咨询员在接待前来探班的家长。

  教学点的墙上贴着一些学生的进步成绩表,一名男咨询员指着其中一个高三学生的名字说,这个孩子全科补,不在学校晚自习了,家长为此已投入7万多元。“为了孩子的将来,投入还是值得的。”他说,“孩子在学校晚自修效率不高,学校老师要管很多学生,如果你孩子不主动,老师也很难顾及到。”

  “我们这里就不同了,一个老师专门负责教你孩子功课,还有在自修教室专门负责答疑的老师。”男老师继续推销,“学校的老师,你孩子不一定喜欢,我们这里推荐的是最适合你孩子的老师,最适合你孩子的老师才是好的。”

  “一对一”是家教的升级版

  “一对一”的辅导架构大约是这样的:让孩子接受一个简短的学习水平测评,由机构依据此情况指定“一对一”教师;家长买足课时,孩子来上课;机构提供自修教室和教学教室,自修教室内有一名“答疑老师”,教学教室被分割成许多方格,每格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提供给学生和“一对一”教师。

  与记者随行的家长提出希望给孩子补习高三数学。

  “高考已经很紧张了,两个月不到,光靠双休日到我们这里补习估计时间是不够的,最好能向学校老师请个假,平时晚上也到我们这边来上课。”否则不能保证效果,到了周末,一天上6课时。当然她直率地表示,这样的花销基本在万元左右,“毕竟高考的机会只有一次,事关孩子一生,花一万元就能改变,也是值得的。”

  为什么“一对一”都这么贵?

  “这是由行业经营模式决定的。”一名业内人士说,“一对一”教育很多已经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家教小作坊”了,需要租用几百平方米的场地,雇佣大量教学人员,设立各个部门,报批相关手续。

  有业内人士说,“一对一”培训模式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产业。

  [调查]

  “名师”名不副实

  记者拨打了三家不同广告上的电话,第一家表示,名师来自杭州几所重点中学,也有退休返聘教师。

  现场咨询员表示,“这些兼职老师时间不定,费用高,一小时大概要300元,而且“档期”都满了。“他们带的学生多,也就只能抽空给你的孩子讲讲,做不到完全‘一对一’的,不如我们的专职老师好。”“机构里能把孩子教出成绩的老师,也可以算名师。”

  随后,记者又在杭州庆春路走访了两家从事名师“一对一”培训辅导的“教育咨询”公司。当晚,记者和家长也参观了一下教学,在“一对一”教室里,坐了一部分学生,身边确实都配了一位老师,不过都很年轻,不像退休返聘教师。

  相比较而言,长堤明苑写字楼里的一家“一对一”机构倒颇为高调,在报纸上的广告也写着“一对一”、“签约辅导”、“师资为前八所重高和重点初中在职老师”。

  不过,记者咨询了杭州几家重高,他们表示,学校课程很紧,老师们根本无暇走穴。更何况,老师走穴也是政策所不允许的。所谓名师,或许只是培训机构玩的一种噱头。

  宣传单上的成绩真实吗

  在一教育机构的内刊杂志上,记者见到了一些学员的成绩排行。

  记者挑选了其中的一个孩子小亮(化名),上面写着,这个在杭州F中学念书的初一学生,补习“全科”(即多门功课),“原成绩”和“现成绩”分别为“284”和“332”分,进步了“48”分。

  记者按图索骥,从杭城F中学的老师处了解到,小亮确有其人。不过老师觉得小亮最近似乎进步“不是很明显”。老师说,原先不知道小亮在外面补课,“说实在的,我觉得孩子白天要尽心学,课余需要劳逸结合。”老师说,像小亮这样的孩子,需要的是提高在校的听课效率,自我学习、自我总结的能力。学校老师也鼓励学生问各类问题。

  记者又联系了几个学员所在的重高,学校表示,高三学生在家长允许签字的情况下,可以自行调节晚自修时间,不排除他们会在外面补小灶的可能,但大多数学生仍在校内。

  教育咨询公司涉嫌超范围经营

  昨天,记者从杭州市教育局成教处了解到,从2007年元旦开始,各类培训机构的审批已经下放到各区、县(市)教育局。

  “一般经营类的民办培训机构,审批是在工商部门,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劳动部门,而文化类的培训由我们教育部门审批。”西湖区教育局负责民办教育管理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从2007年开始,西湖区教育局只审批过5家培训单位,而且都是比较大的培训专修学校、培训中心等,其他都没有审批过。

  那么,目前社会上这么多培训机构、家教中心都是由工商部门审批的吗?“我们只审批针对成人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未成年人的培训我们一概不批。但如果是一般的教育咨询公司,只要是法人,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一定的注册资金(一般为3万以上)就可以申请。”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处处长陈利平表示。

  那会不会有人明明申请的是咨询公司,却在偷偷地搞未成年人的培训呢?“那只能说是他们超出了之前申请的经营范围,就像一家公司的营业执照上并没有‘烟草’这一项,但却在从事烟草销售,某些培训机构现在的操作模式也是这个道理。”陈处长说。

  “打擦边球的情况确实存在,毕竟现在是各种个性化教育遍地开花的阶段,监管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一位从事培训行业的资深人士认为,目前教育主管部门监管比较严的,主要是学校,但学校是不允许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培训机构的。办培训班的只可能是社会培训机构,而培训机构具体培训什么内容,工商部门一般不会考核得那么仔细,于是就出现了监管的“盲区”。

  ●记者手记

  “一对一”兴起推手是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此类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很年轻,头脑活络。

  “现在留学市场已经很成熟了,新兴机构很难插足,而高复的市场受新课改和留学的冲击,也开始萎缩了。”对开办“一对一”培训班的初衷,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陈述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自己也是做家教起家,觉得这种“个性化”补习的产业,才可能成为新的蛋糕。

  记者采访时也发现,学校里的老师,大多表示没听说过“一对一”个性化补习,也不太认可这样的模式。在学生当中,“一对一”也还没有倾向统一的口碑,有人认为,花了大钱也没什么感觉;也有人觉得在这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环境里,更放得开,而且有一名专门为自己配置的老师,如影随形地跟着,起码心理上便有种满足感。

  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来看,“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很好的趋势,如果能够对此加以规范,为各类学生“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由于监管的真空问题,目前这个培训市场“鱼龙混杂”,在满足部分学生个性化补习的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雾里看花的困惑。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名师一对一辅导是馅饼还是陷阱?”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3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