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挨打了,做"羊"还是做"狼"?

幼儿园开学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难免遇到小矛盾和小冲突,很多时候甚至会“动手解决”。若家中的小宝宝被其他小朋友“暴力欺负”,家长,是教育孩子做“狼”主动攻击,还是当“羊”默默忍受?爸爸妈妈们为此争论不休。“还手”派:霸道比懦弱好

  昨日下午,家住海珠区工业大道的张女士从幼儿园接回4岁的儿子乐乐。孩子见了妈妈不但没有表现出高兴,反而越哭越厉害。张女士发现,宝宝脸上明显肿起了一块青紫,依稀可辨出两排小牙印。  幼儿园老师解释是同班小朋友抢玩具起冲突咬的。老师表扬乐乐很乖,挨打了并没还手,是小朋友学习的榜样。 张女士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宝宝从小就打不还手,在这遍地是‘狼’的社会,就怕善良的宝宝会成为‘美德’的祭品……”  “不主动打人,但被打了一定要还手。”同是4岁孩子的家长,张女士的邻居李先生告诉记者,自从进入幼儿园后,宝宝已不止一次被打,每次他都教育宝宝要适当还手。  李先生坦言,他为孩子的“懦弱表现”感到担忧:“近几年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案,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孩子懦弱非常危险。霸道总比懦弱好!”忍让”派:不能以暴制暴

  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示自己的孩子挨过别的孩子打,班里甚至有一些专门欺负别人的“孩子王”。讨论中,有的家长认为应该教孩子“还手反击”,也有家长认为不应该教孩子“以暴制暴”。  “我认为孩子拒绝‘动手’不一定就是懦弱,而是善良的表现,作为家长这时候不能责备他,而应该认可他。”家住荔湾区的黎女士有一个5岁的儿子,她常常教育孩子不能动手打人,甚至被打都不应该还手。  黎女士认为,动手解决不了问题,这样你打我,我打你,最后受伤也是孩子。“孩子对父母来说都是宝贝,伤了谁都不好。”  她举了个例子:同事刘小姐的儿子很老实,在幼儿园老被欺负。刘小姐心疼儿子,教孩子要还手。结果孩子下手太重,敲破了同学的脑袋。  “小孩子不知道哪些地方不能够打。一旦造成严重的伤害,家长会一辈子内疚和难过。”黎女士说。

专家观点:让孩子“学会”打架

  “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孩子性格成长,家长不愿孩子当‘狼’,也不忍心他(她)当‘羊’,失去自我保护能力。”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教授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尤为重要。”  冯教授认为,父母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被打后回家哭,父母在此时应该引导其自己找到解决方式。  他举例: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被打,让孩子回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先有不当,若孩子没有不当之处,教孩子向对方表达抗议,倘若遇上不讲道理、专爱欺负弱者的孩子,不妨鼓励自己的孩子跟他狠狠干上一架,让对方知道欺负人的结果。  冯教授介绍,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自己和对方的力量对比,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和这个孩子化敌为友,还是去请大人帮忙。“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最后,冯教授鼓励家长不妨让孩子学会打架,“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挨打时何等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  

教育不当,孩子会放弃尊严和权益

  □徐xxx

  -精彩文摘

从前,一个孩子在街头和小朋友打架打败了,他哭着回家告诉爸爸。爸爸听了之后狠狠揍了儿子一顿说:我们家容不得失败者,下次打架一定要把对方打败,如果哭着回来,你就不是我的儿子!

  在这样的家教下,这个出身贫寒的孩子长大了。他后来成为美国总统,名字叫里根。

  从前,也有一个孩子在街头和小朋友打了起来,因为对方人多势众,她被打败了,哭泣着回家,她的妈妈也没有安慰她,还狠狠地教训她道:我们家不允许有懦夫!如果要打,把对方打败了再回来!女孩听了马上走回街头挑战那几个欺负她的孩子,结果,她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这个孩子,后来成为美国第一夫人和参议员,名字叫希拉里。

  从前,又有一个孩子在街头和小朋友打了起来,这一次,战争发生在中国,虽然他肥胖硕大,却被一个瘦弱矮小的孩子先发制人、狠狠地打了一顿,他哭泣着回家要爸爸去找对方的父母说理。而爸爸二话不说,把自己受到委屈的孩子责打了一顿,还义正词严地说:不管是谁先动手,只要和邻居孩子打架,都是你的错!

  这个孩子就是我。

  童年的孩子,谁没有和小朋友打架、斗气、停火、谈判、和好,然后再打架等等亲切的回忆啊!成年后的一生,人们又何尝不是在竞争、较量、超越等这些过程中不断提升着自己呢?童年时期和小朋友交往的种种较量和交往,其实都为成年后的人格、性格、行为和思维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一个从小就被父母教导着要接受不公平、甘受屈辱、自责自贱的孩子,他长大了,即使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名人,但他在生活中,肯定难免暴露出幼时家长教育造成的心灵扭曲,在和同事、朋友、社会相处的过程中,一定会表达出自己性格的弱点。在集体生活中,他很可能不敢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不敢挑战别人不该有的滥权。在私人生活里,他也很可能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快乐与尊严,并为此找到种种阿Q式自我解脱的理由。

让孩子适当的知道反抗很难,要是让我在绵羊和狼中选择,说实话,我会选择让孩子当狼。如今的社会,“狼”比“羊”更能得到尊重。“狼”已不是凶残的标志,“羊”也不是温顺的标志。“狼”是聪明有能力,而“羊”则是愚蠢懦弱。还是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博韬情侣装专卖写到:我们父母要思考一下,孩子的攻击性和xxx倾向是否与自己有关!我曾观察过一位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情况。这是最先让我改变想法的事件之一。她的学生什么也不为就粗鲁地对打,而且越打越凶。当她规劝孩子们的时候,他们就反驳说,“三个小丑”就是这样的呀。这是一个儿童电视节目,由一些旧电影短片编排而成,里面充满了xxx和打诨。此节目最近开始上演.并且立刻受到欢迎。孩子的这种态度使我明白看xxx镜头能降低孩子的行为标准。近来的心理实验已表明,观看电影或者电视中的野蛮镜头也会刺激成年人,使他们变得残忍。使我改变想法的另一件事是,肯尼迪总统遇刺以后,一些学生听到这个消息竟然都欢呼起来。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惊。但是我不想责怪孩子们。我想责怪的是这样一些父母:他们在谈论自己不喜欢的总统时常说,“如果我有机会,我就杀了他!”这件事情又让我想起美国人容忍残酷、违法和xxx的另一些证据。我们曾经残暴地对待过印第安人;我们对后来移居我国的移民过于苛刻;我们常常对那些持某种政治或宗教观点的人有失公允;许多成年人和儿童对那些西部xxx剧和电影电视中的野蛮犯罪故事一直兴趣不减;婴幼儿受到粗野的父母的野蛮伤害而被送进医院。当然,这些现象中有一些只是我国人口中一小部分人的特殊作风。即使是那些大多数人都具有的特点也并不一定说明我们美国人骨子里就比其他国家的人好斗。我认为,更准确地说,是我们的好斗性从儿时起就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为了能过上更加稳定和文明的社会生话,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更好地尊重法律,更好地尊重别人的权力和情感。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教育孩子去尊重别人,而且也应该用多种方法来教育孩子在儿童时代的前半期,我们就有一个很简单的机会可以利用.这就是对电视节目中和儿童玩xxx游戏中的违法和xxx行为表示不赞成。我还相信,世界要生存下去,我们就必须避免战争,就必须积极地寻求和平协定。对此,人们必须有更加清楚的认识。我们寄希望于我们的孩子,希望他们能认真地为这个艰巨的使命做好准备。如果我们让孩子长大后觉得残暴是可以被人接受的,那么,假如他们知道某件事是虚伪的;假如他们对某些个人或团体非常不满;或者假如残暴是为国家服务的(不管这个国家是对还是错)。那么,他们受到挑衅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发狂。父母应该坚决制止孩子的战争游戏,制止任何蓄意制造残暴和行凶的儿童游戏。我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干预孩子的每一次小的争吵或者扭打事件.而是说,如果我有一个三、四岁的儿子要我给他买xxx,我会带着友好的微笑而不是满脸怒容对他说:“我不想给你买xxx,也不想让你去做哪怕只是假设的射击,因为世界上已有太多的行凶杀人事件。我们都必须学会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接着,我会问他是否还想要别的礼物。如果不久以后我看到他拿着一根棍子当手xxx,想加入一群正在互相“砰、砰、砰”射击的孩子的行列.我不会冲出去提醒他我说过的话。只要其中没有残暴行为,我会让他得到参与这个游戏的乐趣的。如果他的叔叔给他一支xxx或者一顶战士钢盔作生日礼物,我自己也不会鲁莽地从他手里夺走。如果他长到了7、8岁,决定用自己的钱买战斗装备,我也不会禁止。我会提醒他我自己不会给他买战争玩具,也不会给他这些东西作为玩具。但是从这时起,他会在离家越来越远的地方玩,而且自己做决定的时候越来越多,他可以自己做决定。我不会用坚决否定的态度和他谈话,不会让他由于害怕我而不敢做出违背我的旨意的决定。我会认为我已经摆明了我的观点,他在内心里已经受到了我的观点的影响;而且我电只能给他这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即使他在那时还可能非要买武器不可,但是后来(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就不会再买xxx了。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以后,他就会考虑到我曾经因为和平的问题禁止过他买xxx,而且他甚至还可能考虑得更多。我为什么总是先严令禁止,然后又让步呢?原因是这样做会更加深刻地触动那些虽不需要玩具武器的人。假如美国的所有父母都认识到需要禁止玩具武器,并且一致同意在下个月的第一天禁止玩具武器,我认为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但是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除非恐怖主义分子发射一颗***,吓得全世界的人对什么武器都禁止——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有一小部分父母考虑问题很周到,而且对孩子尽心尽责。他们可能会劝说孩子不再玩玩具武器。但是,他们的孩子也很可能很理智,很负责任,根本用不着大人劝说。因此我认为,尽管我们当中有些父母特别关心和平与友好,但是也投有必要非要孩子和我们一样,完全献身于我们的事业。在他们的所有朋友都有xxx的情况下,这样要求他们就有点儿过分了。但是,如果一个街道的多数父母都有同样追求.这么做或许还比较实际。我们的主要理想,就是让孩子长大以后能够热爱全人类。这种态度主要靠家庭风气的影响,然后再通过教育得以加强。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孩子以友好的态度去对待其他国家和团体。禁止孩子玩战争游戏还会对他们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但是它们都不如以上两个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大。以上的资料不知对父母是否有帮助,但我是很用心的收集起来的。蓝月聆风城市:重庆武隆 职务:成员 加为好友抱一抱蓝月聆风回复于:2007-7-1 23:25:252楼Top回复感谢楼主这么滴用心,我想我该怎么做了。可是有时面对社会这样一个大家庭,叫我一人这样做有时觉得好为难,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这样去教育孩子,那么世界就多了一份和谐,多了些许的爱。。。。。!!轻松做人城市:山西太原 职务:成员 加为好友抱一抱轻松做人回复于:2007-7-2 0:02:253楼Top回复这个问题在实际中真得好难!从小昱上幼儿园时就开始困扰我了,我主张孩子自己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但关键是我不知道应该给她怎样的指导!chaochao城市:广东广州 职务:圈主 加为好友抱一抱chaochao回复于:2007-7-2 8:25:324楼Top回复謝謝凳子的資料,我也會用心的收集起來,放在心里頭罗彧涵城市:江西宜春 职务:成员 加为好友抱一抱罗彧涵回复于:2007-7-2 15:43:235楼Top回复谢谢分享西瓜甲城市:湖南长沙 职务:成员 加为好友抱一抱西瓜甲回复于:2007-7-4 14:57:306楼Top回复我小时侯,不怎么会让人欺负,如果发生就会被教育打回去,大多数时候我打不赢,就让老师调停,家长会面,互相道歉.有次我打赢了,在家长会面的时候,把我妈妈给供出来了,说:"我妈妈要我打的."声音嘹亮、理直气壮,让我妈很长时间不知道怎么开口继续说话.我会选择让孩子当狼。 现在的社会狼者生存,羊者受欺。与其让儿子受欺负,不如让儿子当狼做羊还是狼?要看具体情况了,适当地做一下狼,也是可以的

祝楼主快乐,大家一齐讨论

fngang2006写到:

反正绝对不可以做羊,不仅自己受气、受伤害,还会助长歪风邪气!做狼好像凶狠了些,霸道了些,呵呵!要不然就做一只聪明点的羊(就像喜羊羊那种),或者温柔点的狼(绝不可以是灰太狼那种)哈哈哈!孩子们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争吵,不能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冲突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更不能以不吃亏教育孩子,甚至强行干涉孩子,不让他们交往。当孩子之间产生争吵时,家长首先不要大惊小怪,而是要让孩子在争吵中慢慢体会出与他人交往和谐共处的道理,让孩子“独自”去学会如何面对交往上的小问题。其次应该适时公正地加以引导,培养孩子勇于改错的精神,能原谅他人,在交往中,能互相帮助,具有同情心,这种结局需要孩子在打一小架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办到哦!教育孩子绝对不是做羊还是做狼那么简单哦!

最后编辑此帖2009-03-18 08:27:06。

孩子挨打了,"不是做羊就是做狼",这样的说法有点绝对了。其实孩子可以不作被欺负的羊,也可以不当不讲理的狼。孩子的对策取决于家长及老师的诱导与教育。在次略。

晨曦红日孩子们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争吵,不能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冲突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更不能以不吃亏教育孩子,甚至强行干涉孩子,不让他们交往。当孩子之间产生争吵时,家长首先不要大惊小怪,而是要让孩子在争吵中慢慢体会出与他人交往和谐共处的道理,让孩子“独自”去学会如何面对交往上的小问题。

你这些观点我很支持,谢谢你那么用心的回贴

jrose1写到:对,打回来,尤其是男孩子,被人欺负哭着回来还像男人吗?wfhjzc写到: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孩子挨打了,做"羊"还是做"狼"?”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