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家长对子女教育困惑的的解读

对于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了我们今天教育关注的亮点。我不是一个教育专家,虽然我从事教育工作,但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对于子女的教育我也和其他家长一样,有太多太多的顾虑与担心。譬如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为他选择学校,总是希望给他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到了上小学,我想让孩子上普通班,但还是有人不时地提醒我要让孩子进实验班。是的,我想许多家长和我的想法都会相同的,这大概就是我们中国父母的"望子成龙''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我觉得是应该提倡的,说明了我们中国的父母都已经意识到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合适,给孩子找家教,报培训班等,给本来学习压力就大的孩子在身心上造成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就出现了我们父母付出与结果不相符的结局。在这里我不防叫它悲剧式的教育。为此,许多家长都困惑,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呢?针对家长的这些困惑,我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一家之演,不妥之处还敬请谅解!首先我谈谈混淆"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的困惑。我们中国的父母从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人看待,于是,当孩子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时候,他们就为他们设计规划他们的明天与将来,这看起来是对孩子的关怀。我想这是对孩子学习权利的剥夺,所以好多孩子出现厌学,甚至公然出现与教学相抵触的事情,我们的父母是有很大的责任。于是我要说,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做父母的就要认识成材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在过去的教育上,我们父母要的是教育结果而忽视了对子女进行成人教育的过程,这样我们的父母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对孩子的要求视而不见。有的甚至还耍父母的威风,对子女施行暴力,简单地处理问题,结果我们父母却得不尝失,这在我们的教育上已经有了深刻的教训。我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不想让我们的教育上演同样的悲剧故事,那是教育的失误。做为子女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成中要注重孩子的过程培养,要考虑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把这个当作教育孩子的切入点,并放在我们教育的首位,我们的教育就不会偏离我们教育的轴心。我们做父母的能放心地做到这一点吗?倘如我们的教育做到了这一点,成才问题就应该是孩子的责任。我们家长就大可不必为孩子的成材而烦恼。可惜的我们中国的父母就是放不下,把什么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扛。为了我们孩子的明天,我奉劝我们做父母的就在教育上给孩子一块自由的蓝天吧!我坚信,那一定很美丽!其次我谈谈人云亦云也是家长教育子女的困惑。在我们当今这个社会,压力来自多方面,这就为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就显得格外紧张了。这也是事实,做为一个有社会经验的父母在判断是非面前就会无从下手,主要是来自自己的工作需要的压力。于是,社会上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学习办,成了他们对孩子教育的依赖。最惨的就是孩子们了,他们参加了各种学习班。也许学了点知识,可他们在心里上愿意接受吗?这个道理我想家长是很明白的,但他们还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不愿意的事情,这本身就违背了学习的规律,我们的孩子能感兴趣吗?我想多数父母是知道这个道理,他们只是怕丢掉面子!特别是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家长,完全不顾及子女学习的感受,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也进行攀比,试想牺牲的是谁?所以我主张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家长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我们是有理智的人了,能够实事求是地根据子女个性的特点,在尊重一个人成长的规律过程中,加强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态度。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结果。教育是孩子成长的乐土,我们播下的是希望,收获的就是希望。走出人云而云的困惑吧,我们能让子女放心地走自己的路,还有什么放不下心的。第三我谈谈父母在子女问题上所扮角色的困惑。我的孩子刚上一年级,第一次参加考试,语文和数学成绩都很好,我很高兴的,但我马上冷静下来。是的,这才是开始。我们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所担当的角色是什么呢?通俗点讲,我想应该是一引路人。成功的教育不应该是唯一的,由于个体不一样,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我们应该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告诉他们结果。譬如1+1=2,看起来简单,但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学习加减运算的孩子来说,他们不要结果的正确与否,要的是得出这重结果的方法。通过这个小例,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的角色是引路人,千万不要宣宾夺主。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父母,但子女的成长应该是他们的自己的,我们之所以放不下,就因为我们高高在上,不能放下架子敢于和孩子一起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了解了自己在子女成长中的角色,我们就会主动做孩子的朋友,孩子在学习上一定会快乐进步!总而言之,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做父母的能够走出育人与成才的关系误区,端正对孩子的教育心态,认识自己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扮演角色。我们自己就不会在感到对子女教育的困惑,我们的孩子就会在学习上找到一片快乐的园地!我们父母播种的希望才会有收获!

在我们中学生中,早恋现象屡屡发生,家长、老师、社会对中学爱情问题提出不同的质疑,爱情现象成为中学校园教育的重要话题!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有责任去面对这个挑战!这是我要写下此文的目的之一。 ——题记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要求自我解放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给我们的教育也带来更加深刻的思索,特别是一些中学生随着青春发育期的提前,萌发了朦胧的爱情意识,早恋的现象在中学生中也屡屡出现。同时,由于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到青年过渡的阶段,情绪易波动,缺乏自控力,因此,往往因早恋而影响甚至荒废了学业。其中还有个别学生盲目地崇拜西方所谓的“性解放”,以致造成抱恨终身的遗憾。这些现象的存在无论是对我们学生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那么,我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一问题,如何引导中学生在成长中正确对待我们的人生、事业和理想?怎样能做到对学生、对家长和对社会负责?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认真思索和研究的课题。就这一话题,我谈一些自己的认识。首先,我们要直面认识中学生阶段出现的“爱情”问题。关于“爱情”问题,在我们中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是很微妙的,对于老师来说,遇到爱情问题的时候,老师总是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甚至轻描淡写,学生对爱情的渴望得不到家长与老师的正确引导。情感就很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就会反抗与挣扎,甚至产生消极的人生观,面对这些,我们有些老师虽然也意识到中学生早恋的问题在困扰着学生的成长,曾想在中学生爱情教育方面做大胆的探究与尝试,但是又怕领导的不支持,放弃了这些美好的想法。爱情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中依然是一个空白,当然,我不否定在爱情教育方面做出努力的人。中学生阶段是一个人思想、身体、知识与情感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只注重到学生知识与身体在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情感的教育与引导,其实,爱情做为我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爱情和其他事物一样也在不断地向前迈步,因而社会的发展必不可免地也要求爱情的发展,爱情的内容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的精神高度的重要标准,爱情的精神本质不断丰富,它积聚着日益发展的精神文明中的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做好中学生阶段的爱情教育工作,是我们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健康情感,和亲情一样,是我们情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真正的爱情而言,只有能够经得起岁月和生命磨砺的忠诚考验,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能配得上称为“爱情”。正如诗人歌德说的那样:“如果你不愿意失去你的幸福,就应该控制这种突如其来的爱情冲动。幸福就在你眼前,但你必须经受一些考验才能得到它。”这就是我们都要追求的伟大爱情。对于爱情教育的意义我们就一目了然了。伟大的爱情与美好的爱情,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但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都能产生这样的渴望应该是人之常情的,正确面对我们人生中遇到的爱情问题,是我们教育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今天无人问津,明天没人理睬,但我坚信,有一天爱情教育会冠冕堂皇地走进我们的教育,成为我们教育关注的焦点,我不是在武断,因为伟大的爱情时代已经向我们一步一步靠近。敞开胸怀接纳她,是我们斗争的结果。爱情是属于青年时代最美丽的事物,但它只会在准备好的人群中散发它美丽温和的光芒。这是对爱情意义的肯定,但若获取成熟的爱,是需要成熟的条件的,这就像一棵树的成长那样,需要浇水灌溉,需要施肥,需要修剪,需要除害虫一样,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中学生无论从年龄、阅历、知识、成熟性方面,还是人生的精神和物质准备方面,都还不具备爱情所需要投入的资本。爱情是美好的,不是肤浅的,爱情需要充分理解其真义,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做为教育者,我们就要正确引导学生遇到的爱情问题,让学生认识爱情真正意义,这样就能减少学生进入情感的漩涡,从而让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我们要客观认识在中学生中进行爱情教育的必要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不同于儿童期而又有异于成人期的独特时期,此时学生很自然会对异性产生一种纯洁而又朦胧的感情,尽管许多父母和老师无法接受学生成熟的事实,可爱情毕竟还是实实在在走进了中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的情感感受到冲动。目前,中学生最大的困扰也是异****往问题,主要有:感情沟通的困扰,取舍的困扰,单恋、失恋的困扰,发生性关系后的困扰。这些困扰的存在就客观地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在自己人生的成长中迫切需要有人能给他们指点迷津,渴望老师,家长与成人给他们帮助。渴望从描述爱情的文学作品中得到求证。如果我们对学生爱情教育进行封闭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更不符合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因为社会在影响着他们:影视作品里有太多的爱情镜头;街头有太多“又露又透”的“爱情画面”;各种媒体有对爱情的五花八门的种种诠释;社会上还有伤风化的畸形的男女之性……由于缺少正面引导,不少学生形成了畸形、变态的爱情观念——对爱不负责任,找刺激,玩游戏,从而XXX情感,见她爱情。这些其实都是中学生面对爱情,得不到正确引导的苦果,我们不能只把责任推在我们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知道,教育的职责,不仅是在学业上把学生培养成才,还应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爱情教育实际上构成了学校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要的潜在课程或隐形课程。面对中学生人性的不断自我解放,爱情教育在中学生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第三,我们要认识爱情教育在中学生成长中的现实性。我们知道,现代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塑造现代人人性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鼓励现代人去追求幸福的生活,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人对最美好最圣洁的爱情的追求。爱情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情感体验,但是也可能是最危险的体验,的确需要好好把握。在我们中国的教育中缺少爱情课,的确是一大遗憾。当然,在这里,我主张爱情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鼓动孩子们去如何谈情说爱,而是要用“理解、尊重”的态度把爱情讲得美好、自然、公开,让他们青春的觉醒、爱情的萌动,逐渐向精神的层面提升,使他们真正懂得爱,懂得美,成为真正的人,获得幸福的人生。人生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而爱情就是就是我们在人生中情感最美的体验。爱情不仅是一种愉快的长时间的个人体验,而且是在实践中具体地实现某种社会联系,爱情给人带来享受,同时又符合它的义务感,正是爱情的这些不同方面渗进个人的心理,形成了个人幸福的感受。在中学时代,我们的努力也是为幸福而追求着,当然,对于爱情的渴望就是对幸福生活追求的一种愿望。因此,爱情是一曲永远回响在青春的中学生内心里的优美旋律,使爱情公开、自然、美好地走进我们的教育领域,便成为了一种最为基本的人性教育,也是帮助中学生实现自我情感的发展,自我人格的完善,自我幸福的获得的重要途径。第四,我们要正确认识爱情教育在中学生成长的作用。(一)爱情教育可以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人。从年龄上看,我们知道,一个人进入到性成熟之后出现爱慕异性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现实却是,很多学生在性成熟之后却得不到完善的性教育以及正确爱情观方面的疏导,只知道恋爱的自然属性却不知恋爱的社会属性,于是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交往。很多“早恋”的中学生口口声声说着“爱”,其实却对爱情一无所知,心理十分稚嫩。一个连爱都无法认识清楚的人,会对爱有责任感吗?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责任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爱情是一种神圣美好的情感,更意味着一种责任,一定程度上还是对自我权利的主张与对自我义务的承担。对于芳心萌动的学生,正面回答他们心目中对爱情的好奇、不解、疑虑与困惑,以高尚的情操引导他们,使他们正确认识科学对待爱情这一独特情感,无疑是现代教育的应有内容。阿德勒在《自为的人》一文中这样阐述爱情:“就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论,爱情是不可分割的。真正的爱表现出感动性,意味着关心、尊重、责任和了解,它并不是在被人感动那种意义上的‘感动’,而是为了所爱的人的成长与幸福所做的积极努力,而这种积极努力又是根植于爱的能力的。”费尔巴哈也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人的全部道德观念集中地表现在爱的情感里,当一个人意识到爱情的神圣和责任时,他就会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用理性去护卫心中的那份美好。因此爱情意味着分享责任。亚里士多德也曾问他的学生:“如何使一块肥沃的土地不长杂草?”答案是:“种上庄稼。”同样,爱情不是一种随意而为的事情,它实际上是两性之间最严肃的一件事情,它需要投入人的灵魂,要将爱情的严肃、爱情的圣洁、爱情的美好等观念渐渐渗透进自己的心中。人一旦拥有了爱情,就承担了尊重这种亲昵的友谊、并且要把它看作最大的幸福而珍惜它的义务,就会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巨大的道德力量。(二)爱情教育可以让学生成为审美的人。席勒认为:感性的人,他的行为受自然本能的驱使,他是物的奴隶;理性的人,则是一种社会的存在,按照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事处世,他处在伦理法则的精神压迫之下,他也是不自由的;审美的人,是“乐之”境界的人,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去做,而且愉快地去做,这个境界的人才是自由的人。爱情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审美的人,摆脱了功名、物欲等功利性需要的束缚,回到人的本然状态、理想状态,真正成为自由生命,诗意地存在着。而成为审美的人就要具备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审美理想是指人们在审美中表现出来的追求和向往,以具体的形象展示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期望、对人类幸福的理解,如康德所讲的那样:“最高的范本,鉴赏的原型,只是一个观念,这必须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里产生出来,而一切鉴赏判断范例以及个人的鉴赏,都必须依照它来评定的。”这就是说,人们关于美、美好的生活等观念成为“范本”、“原型”而存在于他们的头脑里,并且与活生生的感情结合在一起而成为自己内心里的东西,于是,当人们开展审美活动时,“范本”和“原型”就悄悄制约着他的感情和思想的运行方向。在爱情教育中,审美理想是指学生对爱情内涵的真正理解和正确追求。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明确提出:“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爱情是一种高尚的、美好的情感,并不是简单的男女私情,而是一种“按照和谐规律把自然的冲动和意识的金线、把机体的生理规律和精神准则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成果,是善的意志、美的追求的一个成果。爱情要求它的双方展示出自身高尚美好的心灵,在对方面前,同时也在自己面前,提出审美要求和道德要求。如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时说:“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审美趣味是指人们在审美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情趣、兴致,它以主观爱好的形式概括了人们对美的需要、认同和理解。当对象的审美价值与主体的审美趣味趋于一致,它就会对审美主体产生情绪上的吸引,审美主体积极的意识活动又激起了他对审美对象更为强烈和明确的肯定性的情绪体验和评价。在爱情教育中审美趣味其实就表现为对爱情的态度。总之,我们要客观地面对我们中学生的爱情教育问题,这是人性情感要求自我解放的迫切需要,也是符合人类自我发展的自我规律,我们的爱情教育已经走过一段弯路,那些为爱情而牺牲的生命在警示着我们要改变我们对爱情的态度。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关于一个家长对子女教育困惑的的解读”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