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亲子冲突后的思考

位妈妈和她三岁的宝宝出去玩了一整天,准备回家时,孩子告诉妈妈:“我想吃糖果。”妈妈说:“想吃就买吧,妈妈累了,你自己去买糖果吧,我在这等你。”说完,递给孩子20块钱。  孩子没说话,拿着钱就去了便利店,喊了两声,结果没有人理。孩子受不了了,就气呼呼的回来,叫妈妈陪她一起去买。妈妈不肯,说:“是你想吃,自己想吃就自己买。”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妈妈也着急,说:“妈妈这是想锻炼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哭闹着:“我不会!我不会!”妈妈说:“这有什么不会的,多锻炼几次就会了。”  孩子就是哭,越哭越凶,旁边的人开始把目光聚焦过来,妈妈又累、又急、又气、又难堪,于是说:“没见过你这样的孩子。”孩子哭得更伤心了,一边哭一边说:“我也没见过你这样的妈妈。”妈妈听了更生气:“再这样,妈妈就自己回家了!”于是孩子的哭声更加震天……  结果,妈妈还是带孩子去买了糖果,然后问那位卖糖果的营业员当时怎么没理孩子?营业员阿姨说:“对不起,小朋友,刚才阿姨没听见。”当妈妈带孩子回家时,白天的快乐气氛都找不到了。第二天,妈妈依然有点生气,想起孩子说的那句“没见过你这样的妈妈”还是很难过。孩子则告诉爸爸,晚上梦见自己找不到妈妈,眼睛都哭肿了。  这位妈妈是我的好朋友,在委屈和郁闷中,她跟我说起了这件事。她说,孩子从来没有这么哭过,也从来没有让自己这么伤心和无助过。  我问她,便利店里的营业员态度好吗?  她说,有一个好,有一个不好。  那孩子有自己去买东西的经验吗?  好像没有。  这样的话,那说明孩子自己去买糖果,还是让她有点害怕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这既可能让孩子对自己产生责任心更加自立,也可能让孩子感到你不近人情,公事公办。这两者的分别在于孩子能否感到爱和支持。什么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什么事情大人最好帮点忙,取决于事情对于孩子的难度。当然,如果当时你心平气和的鼓励孩子克服困难,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两个人当时都有点急,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这个时候,孩子的直觉就是妈妈不近人情。孩子那么想吃糖果,妈妈又是那么的不耐烦,孩子就会感到忿怨和伤心。尤其是你平时对她很好很有耐心,让她对你产生了高期望的习惯的时候。  听到这,妈妈难为情地笑了。  亲子之间需要互相体谅,孩子也应该体谅大人,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大人的体谅,有赖于大人的引导。而她的表达能力则更弱,很多东西她强烈的感到,可她的语言能力远远表达不出来。甚至,他们有时候会想,该不该表达?说出来大人会不会不高兴?  孩子是很弱小的,这个世界对于她来讲还是太庞大、太不可知了,所以她就有成年人不易体会的不安全感,尤其是独自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一点点怠慢和误会,他们可能就会受挫和害怕。这时候,他们就只有向自己的父母寻求帮助和安全。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的愿望和需要都要依靠大人尤其是父母来满足,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一种不能摆脱的依赖,如果大人不能体会他的心事,她就会很无助。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一次亲子冲突后的思考”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3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