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刚过,广州市质监部门就公布的一项监测报告显示,儿童服装合格率尚不足一半,其中部分儿童服装中pH值与甲醛含量不合格,可能引起儿童皮肤发炎,甚至诱发癌症。
这是一个没有新意的新闻,这样的检验报告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发布,所以关注度已越来越低。但是正因为这个新闻似曾相似,才让我嗅出异样的味道,让我突然想起罗大佑的歌曲《童年》中的两句词儿:“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莫非有关部门也像童年的孩子一样,总是要在过节时,才知道该做的事还没有做好?而我们的孩子和家长,总是要等到过节时,才知道市场上有那么多的童装有毒?
查找一下资料,我发现了最近几年的新闻纪录:“广州童装检出致癌材料实物质量合格率仅为72.4%”(《南方日报》5月28日);“广州工商局曝光14种致癌童装 全市童装抽检合格率仅37.5%”(《新快报》2007年5月30日);“广东查出9种可致癌童装童装合格率仅为五成”(《信息时报》2006年5月30日)。都是应节式的例行报告。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每年都会有这么多的童装有问题?这些数据想必不仅仅是发布给儿童和他们家长看的?消灭问题童装,改善数据质量,这些工作主要由谁来做?
儿童服装不合格,对儿童的身体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譬如,广州市质监局今年抽检到1批次短袖衫,会在儿童穿着时逐渐释放出游离甲醛,易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还会对眼睛产生刺激,甚至可能诱发癌症。此前,童装还曾被检出有毒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如果被皮肤吸收,会在人体内扩散,引起病变。这显然是个大问题,但很多人可能由于视觉疲劳,而忽视了它。
要说有关部门没有加强监管,也许不够客观。我的看法是,有毒童装屡禁不绝,监管的方法与力度显然存在着问题。在童装制造这个行业,尤其需要推行准入制。现在很多服装厂,租个民房,买台缝纫机,雇几个工人就可以开展工作了。行业门槛太低,难免鱼龙混杂,给监管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抬高开设童装制造的准入门槛是必须的,与此齐头并进的,还必须包括提高厂商们的违法成本。
监管的效率,并不在于职能部门不停地去执法、去打击,更不在于每年例行公事地发布检验报告,而在于科学的制度设计。无论职能部门多么辛苦,只要自己管辖的领域内问题不断,就不能算作称职。整肃问题童装,该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了,期待明年的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能看到一份干净的数据。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