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早教:给孩子一生的好命运

我认为,目前早期教育存在着以下七点偏见:“学龄前”偏见。  有些家长,特别是一些家里的老人,认为学龄前的孩子还没到学习年龄,父母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睡足、长胖、开心。殊不知婴幼儿是人类学习的能手,人生学会直立行走、手脚分工、认识万物、掌握语言、习得行为、发展各种心理品质等重大难题都是他们解决的,而且人一生掌握的知识概念大约95%是5岁前学来的,所以父母要重新认识婴幼儿!课堂偏见。传统观念认为,学习就是在课堂上接受教育、接受知识,却不知道课堂教学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而已,而且课堂教育的形式完全不适合婴儿,也不完全适合幼儿。环境熏陶、生活游戏才是最适合婴幼儿的课堂,而且家长的为人和喜怒哀乐是天底下最深刻最有效的早期教育。理解偏见。  毫无疑问,小学以后的教育应以理解记忆为主,但机械记忆却是每个婴儿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一些家长以“孩子小,不懂事”为由,总是拒绝让小孩子接触知识。这是很片面的。其实,婴幼儿有机械记忆的本能兴趣,他们空白的大脑也需要填充。实际上,传统教育中的“学说话”、“唱儿歌”、“背唐诗”都是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谁是先理解乐曲而后听音乐的呢?  难易偏见。成年人往往把自己的难易观念强加给孩子,认为把容易的东西教给孩子尚可,难一点的孩子就不会了。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束缚孩子的发展。其实婴幼儿心里并没有难易观,在他们眼中,好奇就接受,厌烦就拒绝,从来没有“难”和“易”之分。苦乐偏见。“十年寒窗苦”,“苦学苦练”,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总认为学习是件苦事,休息才是快乐的。有的家长怕“苦”了孩子,就采取了“弃学取玩”的态度。而早期教育的玩和学是统一的,有趣的学就是玩,有益的玩就是学。选择有趣的学而非枯燥的学,选择有益的玩而非无聊游荡,就是最好的早教;加之环境和榜样的力量,就是所谓不露痕迹的教育。早慧早夭偏见。许多父母对于孩子的聪明早慧又高兴又害怕,害怕孩子用脑过度影响健康。其实,孩子用脑不是外部压力起作用,而是由好奇、兴趣、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起作用。如果孩子真的厌烦了,他就会打哈欠、瞌睡,很自然地“关闭”脑的门户,强迫也没有用。有谁见过婴儿得神经衰弱、失眠症呢?系统偏见。  认为教育一定要系统传授,循序渐进,殊不知最优的早教是丰富生活的积累,是快乐健康情感的陶冶。早教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婴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使他们身体健美,智能高超,性格卓越,富有气质。父母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应给孩子身心健康的高起点和强优势。其中性格卓越的标准是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有独立性、有创造精神六大性格品质。这是给孩子一生的好命运。

早教不当引发儿童学习障碍

小杨的父亲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儿子会对自己说出“我要杀了你”这样的话。

  事实上,在杨爸爸的严厉管教下,小杨3岁不到就会背近百首唐诗,4岁就对大街上的车子品牌“如数家珍”。不得不承认小时侯的小杨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而这“可爱”的背后却是杨爸爸近乎“严苛”的灌输型教育方式。

  三年级,小杨突然爆发出了“抽动秽语症”的症状,身体发生抽动的同时,对学习也彻底丧失了兴趣。已经退学的小杨目前正在接受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

20%的儿童多动症、抽动症伴有厌学是由不适当的早期教育所引起的,且这个比例正在不断上升。”在治疗了近8,000名病例后,中国主任医师学术年会理事、上海瑞星医院儿童脑功障碍能治疗中心主任史积善医生日前忧虑地表示。

“从成人价值观出发、忽视儿童感受的早期教育就像一个‘陷阱’,使越来越多的儿童陷入厌学等心理障碍及多动症、抽动症等脑功能障碍。”史积善医生说道。面对林林总总的早教课程、教材,他是第一个用手中的惊人数据呼吁父母审慎选择,莫让孩子陷入“早教的成人陷阱”的中国临床医生。

“接受不当早教的孩子,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往往会暴露出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等生理、心理障碍,学习成绩随之大幅下降。”史积善医生表示。

  史医生说,接受知识灌输式早教的儿童,往往在年幼时显得比同龄的普通儿童更为“聪明”。而这并不是这部分孩子真实能力的体现,只是建立在他们比其他孩子“死记硬背”了更多的书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到了9-13岁,孩子脑部发育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渐渐地开始支配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时,普通孩子的知识在正规接受教育后突飞猛进,而接受不当早教的儿童在知识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的同时,他们在幼年获得学习之外其它能力训练的不足则慢慢地表现出来了。

“更为严重的是,过早地通过强迫学习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大脑智力开发,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压力会对他们的大脑功能带来损伤,”史医生说。在不当早教的负担之下,孩子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体验失败和不成功等负面情绪,一些心理调节、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厌学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多动症、抽动秽语症等儿童脑功能障碍。

  多动症儿童表现为智力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多动症过去通常由脑神经递质不足、脑部器质性伤害、遗传因素所导致,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多动症是由不当早教、食用过多人工色素、防腐剂、保鲜剂等不良生活环境所引起。我国儿童多动症发病率为3-10%。抽动症儿童则表现为频繁挤眉、眨眼、皱鼻子、耸肩等,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更有少数患儿控制不住骂人。抽动症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严重者更会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停学。与多动症一样,家庭、饮食等外界原因正加速成为抽动症的主要病因。

  虽然方法科学的早期教育的确有助于儿童在动手能力、发明创造、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类拔萃”,但令人遗憾的是,父母往往忽略儿童的大脑发育情况和接受能力,片面地进行超越孩子年龄阶段的“智力开发”。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其生理、大脑发育程度都显著不同,这意味着特定年龄的孩子,只能接受相应的教育开发,而不能任意接受“超前”的知识灌输。早教应该更偏重亲子教育,开发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观察能力,而不是单纯让孩子背书、数数。史积善医生提醒家长“一定要摒弃教育攀比、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孩子要科学地实施教育”。(马天行)

早教应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对3个月的孩子而言,寓教于日常照顾可注意以下各项练习:

(1)俯卧抬头,仰卧拉坐,扶腋迈步,使全身大肌肉协调发展,促进前庭平衡知觉的发育。

(2)侧翻身、翻身:先从仰卧转到侧卧:孩子平卧时,在侧方放一能发声的玩具吸引孩子。然后将孩子的一条腿交叉地放到另一条腿上,轻轻地在后背一推,孩子就很容易转成侧卧。两侧交替练习,孩子很快就能熟练地自由转动。之后,再练习从侧卧转成俯卧。

(3)悬吊玩具,最好使用不同种类的玩具,如:软的、硬的、带响的。玩具晃来晃去,可引发孩子的兴趣,眼睛随物体移动,孩子会试着伸出小手够取玩具。此项目可练习手眼协调能力。

(4)在孩子双腿能蹬到的地方,放上带响的物品(如在婴儿车的横梁上绑上摇铃)。孩子一蹬就发出响声,孩子会高兴地蹬着玩耍。

(5)照镜子:抱着孩子在镜前安静地观看,随后做动作。告诉孩子镜中的人物是谁,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

(6)经常与小儿交谈,让孩子学会应答。在听到孩子呼唤时,大人也要及时地作出反应。及时的应答能使孩子把声音与表达需求联系起来,进而为学会使用语言打好基础。

(7)唱歌、跳舞、变戏法:妈妈口中唱歌,身体轻轻地摇晃,会给孩子最温馨的感知刺激,可发展他的听觉、动觉和节奏感,同时还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建立,对母亲建立依赖。变戏法是将手中物品变没了,一会又变回来,这可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自己沙发自己坐!!!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正确早教:给孩子一生的好命运”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3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