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难,我在茶叶市场摸爬滚打8年!教你怎样识别真正的碧螺春!

碧螺春市场非常混乱,现在很少有人能喝到正宗的碧螺春了,绿茶中我最喜欢洞庭碧螺春和西湖龙井,能喝到好的碧螺春,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缘分,希望该文能提高朋友们的鉴赏能力。

碧螺春原产地为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或苏州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索为茶中之华。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可干茶达到9万棵左右芽头。

相传采茶姑娘把采下的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新鲜的嫩叶由于得到体温的热气,挥发出极浓的香味。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后来康熙皇帝南下苏州,驻驿太湖,地方官员进献当地名茶吓煞人香,康熙颇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此赐题碧螺春为茶名。 碧螺春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茶农称之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号称“三鲜”即香鲜浓、味道醇、色鲜艳,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别具一番风韵。

碧螺春采制工艺精细,采摘芽叶的初展芽叶为原料,采回后经拣剔去杂,再经杀青、揉捻、搓团、炒干而制成,炒制要点“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茸毛不落,卷曲成螺”。

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豪、烘干。

  杀青:在平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采用抖、炒、揉三种方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汁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时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烘干:采用轻搓、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40分钟左右。

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 品尝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叶,先用少许热水浸润茶叶,待芽叶稍展开后,续加热水冲泡2-3分钟,即可闻香、观色、品评。碧绿纤细的芽叶沉浮于杯中,香气扑鼻而来,品饮过后,鲜爽怡人。

碧螺春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现在市场上,碧螺春鱼龙混杂,一般可从色香味形区分。

色:正宗碧螺春翠绿光泽,银白隐翠,其他碧螺春暗淡,青里带黄,无光泽。 香:正宗碧螺春香气浓郁,清香中蕴含花果香。其他碧螺春香气淡,没有花果香,有土腥气或青草气。 味:正宗碧螺春甘甜、润滑、味醇,回味悠长,其他碧螺春入口涩、苦、淡,无回味,草青味重,个别的焦糊味重。 形:正宗碧螺春具有卷曲如螺、茸毛遍体,银绿隐翠三个特征,一芽一叶。假的为一芽二叶或多叶,芽叶长度不齐,不能卷曲成螺,银毫少,呈黄色。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为“创业难,我在茶叶市场摸爬滚打8年!教你怎样识别真正的碧螺春!”说几句吧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关于我们 - 供应商加盟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9-2024 yr.pinna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17育儿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00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