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孩子的吃苦意识
作者: 悉尼精灵88
也谈孩子的吃苦意识 当今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吃苦的意识不强,也没有什么苦让他们吃。记得在哪里看到一所学校搞的一次野炊,是这样进行的:孩子们带着自己做好的饭菜,在校园的围墙下吃着“野餐”。望着校园上空的天,看着校园的墙,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半天也吃不下这乏味的“野餐”。现在很多学校野炊不搞了,春游秋游取消了,有的连大扫除也不搞了——擦玻璃,怕玻璃刺破了孩子的手,也害怕孩子从高处掉下;抹桌子,怕孩子提不起桶子;清理垃圾,怕孩子弄脏衣服。学校不让孩子进行体力劳动,家庭更不让孩子干丁点苦活。现在的孩子简直成了九十岁的老头,都被供起来了,什么累活都不沾边。这样孩子们就根本不懂得吃苦。 我们清楚地知道,吃苦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学习实践的宝贵结晶。凿壁偷光、襄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不必赘述,但凡有所作为的人,哪一个不是能吃苦的人?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为他日后的成长可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教育必须贯穿于孩子整个的读书、生活中。 愚以为,不会吃苦的孩子长不大。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人只有在生产生活中吃得苦、吃得累,才能有大作为。在劳动中,你养成了勤劳的习惯,知道劳动人民的不容易,懂得劳动果实的珍贵,你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世界观与最大广大劳动人民站在一起,而所有这些都是有所作为的人一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呢?愚以为,第一,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向孩子灌输“不服输”的精神。现在的少年正是跨世纪的新一代,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他们将来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社会,是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将是未来的普遍现象,社会的竞争,不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不服输”的精神,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因此,我们经常要利用茶余饭后或者能利用到的时间向孩子讲述“不服输”的重要性,只有不服输,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寻找出路,让他克服心理障碍,努力把学习搞好。并向儿子举例说明,如日本人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可以在北风凛凛的冬天,把穿着短裤的小孩子叫到露天操场,排着整齐的队列站两个小时而无一人离队,可以想象他们长大了会有怎样坚强的毅力去工作。而现在我们有些独生子女,凭着家庭的优越条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自暴自弃,稍遇难题就说我不会做,不愿付出劳动,这是很不应该的。每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或是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我们总是要向他鼓励,叫他不要怕失败,只要能吃苦,成绩迟早会提高的。第二,要给孩子设置生活挫折和障碍。在生活中,设置一些挫折,让孩子去面对。要孩子完成适当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清理房间等,可以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也可以要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如卖报纸农村生活体验,夏令营,与农村孩子交朋友等形式的活动。家长可以付费的形式来要孩子完成家务等,西方的孩子在十岁后就在家里或到外面打工,锻炼自己,接触社会,培养吃苦精神。其三,家长主动与孩子一起吃苦。由于现在的家长忙,与孩子的沟通少,造成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越来越大,如何去弥补这个缺陷,那只有靠家长多与孩子在一起。所以家长可以与孩子参加晨跑,参加体育运动,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这样可以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这样既让孩子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孩子的吃苦意识。其四,要孩子自立,也就是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在家里,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学习上,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心理上要独立,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才能独立思考问题,才能有主见,这也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日本的孩子从小家长就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所以日本孩子出外自己背包裹,再重也要自己背,如要别人来帮忙,那是别人看不起的。有的男孩从小就洗冷浴,一年四季洗冷水,用这种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在教育观念上,日本也从小灌输孩子,自己国家资源稀薄,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与时俱进的朝代,我们必须好好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让他们健康成长,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文化差异的关系,很多国内的孩子不太能吃苦。但适当的给孩子吃点苦,有益无害。
年轻的时候能吃点苦
也是一种幸福